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57章 宝剑出鞘

第一百五十七章 宝剑出鞘

祖上的荣光,帝国勋章;

在子孙头上闪耀,只因那灿烂勋章。

历经数代记心上,

给子孙带来荣光。

辉煌无法复制,

荣耀已成过往,

却不曾磨灭我们心中的那份自豪。

这是帝国勋章的第一个佩戴者铁木哥的后代刻录在他们家谱中的一首族歌。作为帝国最高荣誉的获得者铁木哥的后代也享受到了帝国勋章的荣光。帝王对铁木哥的后代有着特别的关注和青睐,至少铁木哥的后裔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受到帝王的垂青。只可惜,铁木哥后一连三代都不从武,从事文职,直到第六代才出了一个年轻气盛的习武之才,赵迪昊。赵迪昊,是铁木哥的重孙铁特利之女铁木兰的儿子。赵迪昊小的时候拜师习武,在少年武术大赛中获得冠军。因流露出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赵迪昊被送入帝国的亚林堡伦那军事学校,对其进行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有一次帝王四世明威俊到亚林堡伦那观看学员们的训练,见一人武技娴熟,在马背上作战自如,冷峻的面庞流露出自信的表情。帝王明威俊见此人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气质,恰巧这时一个教官对帝王介绍此人乃是铁木哥的六代子嗣,铁木哥五代孙女铁木兰之子。听了这位教官的介绍后,帝王明威俊不禁然地点点头,对这位军事学校的青年有了一层更深的印象。

终于,在帝王四世八年,赵迪昊十八岁的时候,帝王明威俊找赵迪昊谈了一次话。帝王明威俊向赵迪昊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事,年轻的赵迪昊在帝王面前,从容作答,毫无惧色。帝王明威俊问道:“赵迪昊,你认为作为一名战场上的指挥官,如何在战斗中击败敌军?”

赵迪昊答道:“在军事斗争中,打败敌人即在于击破敌方的军事组织。如能使敌方的中枢运转配置瓦解,敌方的军事组织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陷入群龙无首的分散状态,进而导致敌方军事组织的崩溃。”

听了赵迪昊的回答后,帝王明威俊笑了笑,说:“纸上谈兵谁不会,真要是做起来就麻烦哦。”

赵迪昊自信地说:“如果帝王能给我相应的指挥权,我就能把我理论上学到的军事知识应用到实战中去,给帝王一个满意。”

看到赵迪昊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心里颇感高兴,说道:“好,好”。

与赵迪昊的这次谈话过后,帝王明威俊让赵迪昊统领一支几百人的部队,为赵迪昊有朝一日带兵作战做准备。有了帝王的支持,有了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小部队,赵迪昊意气风发,在带兵为将中,赵迪昊逐渐展露了自己军事上的才华。赵迪昊渴望有一天他能像罗夫康一样为帝国建立殊功。

自帝王四世三年,蒙古汗王尹稚单派左大将进犯帝国,被武勒部和帝国一师击退后,蒙古汗王尹稚单就感到率军侵犯帝国西北部不像以前那样能获得丰厚的战果。帝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稍微像样点的城镇多在西北部的腹地,蒙古汗军攻打它们,不仅要长途深入,还会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和帝国骑兵部队的攻击,这让蒙古汗王尹稚单觉得蒙古汗军入侵帝国西北部渐渐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蒙古汗王尹稚单就此事问葛里行:“自从我们与金军结成联盟对帝国的西北部来了一次大扫荡后,帝国的西北部似乎也被我们掏空了似的,好像没有多少东西可捞了。对此,葛里行,你怎么看?”

葛里行回答道:“帝国的西北部好比是一条河,那河里面以前有许多鱼虾。汗王你与金军对河里的鱼虾来了一次大围捕,把河里的鱼虾鳗鳖捉了个底朝天,河里的鱼虾被你们捕捉殆尽。汗王若想短期再去河里捕捞,自然无法有丰厚的收获。汗王你应该静静等待,等河里面的鱼虾又多起来的时候,再撒网捕捞,才能有一定的收获。”

葛里行这番生动形象的话令尹稚单眼睛一亮,尹稚单笑着说:“葛里行的话是让本王不要急于去入侵帝国西北部,应等帝国的西北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再对帝国发起进攻,才能有所收获。”

葛里行说道:“正是,汗王英明。只有等帝国西北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等西北地区的人口和物产又多起来时,汗王再派大军入侵,肯定会有不少的收获。”葛里行还指点尹稚单道:“据我得到的情报,因金军在帝国北方有了重大的突破,帝王已把罗夫康的帝国一师派到北方去了,这使帝国西北部的骑兵部队有了一定的减少,且他们都集中在关西隘口周边地区。汗王完全可趁此时机,调整打法,采取避实就虚的打法,派一部威胁关西隘口,牵制住西北帝国的骑兵部队,主力则游动作战,攻打西北部防御薄弱的城镇,速战速决,快进快出,这样定能会有一番收获。”

葛里行的话令蒙古汗王尹稚单非常高兴,尹稚单接着问道:“葛里行,那么不知那些防守薄弱的城镇在哪里?”葛里行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信息告诉给了尹稚单,使尹稚单明确了将来蒙古汗军入侵帝国西北部的主攻方向。

葛里行不愧是蒙古汗国的第一谋士,是蒙古汗王尹稚单身边最信任的智囊。葛里行在为蒙古汗国制定出“渔翁得利”的国策后,金国君王迈卡威派使者来到蒙古汗王的王庭,希望两军再次结成同盟军,对帝国的西北部发动进攻。蒙古汗王尹稚单婉拒了金国使者捎来的君王迈卡威的请求。尹稚单对金国使者说道,蒙古汗军分散在各处,忙着内事,无心顾及其他,且与帝国战事频发,伤亡不小,无法集结大量人马参与对帝国的战事。金国使者得话后,回去把蒙古汗王的话告诉给君王迈卡威。

金国使者回去后,尹稚单问葛里行,金国的国君对此会有什么反应?葛里行说道:“金国的国君不会有什么反应的,汗王。金国国君不仅不会对汗王做出不利于我们的举动,还会巴结你。”

“这话怎讲?”尹稚单问道。

葛里行答道:“这是因为金国不能没有汗王和蒙古汗国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金军在帝国北方碰了钉子,光是帝国在北方的军队就够他们头疼了,金国的君王怎么还会不识趣地再招惹汗王,再给他们自己树敌呢。只要蒙古汗国不与金国为敌,两国相安无事,金国君王就会把汗王当朋友看待,甚至怂恿笼络汗王与帝国为敌,为金国分担压力。所以金国君王只要头脑清醒不糊涂,那么金国就不会做出得罪我们蒙古汗国的事,还会继续维持与我们军事盟友的关系,共同对抗帝国。”

事实正如葛里行所料,金国君王迈卡威对蒙古汗国拒绝与金军结成联军一事没有反应,反而在年末时金国君王迈卡威派人给蒙古汗王尹稚单送来一些金国的特产,表达了两国继续维持军事同盟关系的期望。蒙古汗王尹稚单欣然接受了金国君王提出蒙金两国继续维持军事同盟关系的说辞,表态蒙金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的大框架不会改变,即蒙金两国互不侵犯,一致对外(指帝国)。

时间到了帝王四世十一年三月,蒙古汗王尹稚单认为帝国西北部这条河里的“鱼虾”又多了起来,是该到捕捞他们的时候了。尹稚单依葛里行所言,把蒙古汗军此次入侵帝国西北部的主攻方向定在关西隘口的西北方向的一片区域。蒙古汗王尹稚单亲率八万蒙古汗军南下帝国,蒙古汗军的骑兵浩浩荡荡,又一次向着帝国西北部杀过去。蒙古汗王尹稚单令左大将率三万骑兵佯装进攻关西隘口,牵制关西隘口处的帝国骑兵部队,自己与右贤王率五万人马攻打防御薄弱的城镇。这一次,尹稚单和他的蒙古汗军颇有斩获,攻陷五座城镇,掠夺了不少财物人畜。左大将部与帝国的武勒部互有杀伤,平分秋色,在完成任务后,左大将率部跟着蒙古汗王尹稚单一同返回蒙古汗国。

蒙古汗军的大举入侵,很快就上报到帝王四世明威俊那里。在蒙古汗军离去后,董大钟向帝王汇报战况,提到蒙古汗军此次入侵,规模颇大,有近十万骑兵,数城被攻陷,物资损失及人员伤亡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武勒部与敌骑兵作战,斩杀敌骑兵三千,自身伤亡亦数千。

看到董大钟等将领的战况汇报,帝王明威俊思考着对蒙古汗军的入侵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听之任之,暂采取守势?还是对其发动反击?可问题是该对蒙古汗军采取什么样的反击?由于与金军的作战是当前帝国的头等大事,有限的兵力资源不得不优先供给北方来对抗金国,因此帝王明威俊对蒙古汗国暂取守势。但是对蒙古汗国一时的忍让并不意味着帝国对蒙古汗国的入侵可以任凭蒙古汗军在帝国西北部肆无忌惮而无动于衷。帝王明威俊心中酝酿着对蒙古汗国采取一些反击,可该派谁来执行这个行动呢?正在这时,八百镖骑将军赵迪昊给帝王的一份上文呈到明威俊的眼前,文中赵迪昊写到“对付蒙古汗军,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机动灵活,飘忽不定的作战来对付蒙古汗人,打得过打,打不过就走,方是我军进攻蒙古汗国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

帝王明威俊阅过赵迪昊的上文,对这位年轻的将领的好感进一步加深了。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帝王明威俊能感受到赵迪昊跃跃欲试,要与蒙古汗军一较高下的心情。而赵迪昊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在得到蒙古汗军入侵帝国西北部的消息时,蒙古汗军就成了赵迪昊最关注的敌人。赵迪昊认为蒙古汗军一阵风的劫掠往往使帝国的部队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击,同理若帝国的骑兵部队深入蒙古汗国也采取飘忽不定的移动作战,也会令蒙古汗军感到头疼,让他们防不胜防。

帝王明威俊决定给赵迪昊一个机会,让赵迪昊率他的八百镖骑军深入蒙古汗国去执行一次作战。明威俊决定试一试赵迪昊,看看他是不是对付蒙古汗军的可靠人选。赵迪昊,这把锐利的“宝剑”,即将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