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53章 蒸蒸日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 蒸蒸日上

帝王四世明威俊与统尉诺科尼和副统尉奥克多商谈岭南之事完毕后,在回去的路上,诺科尼和奥克多恰巧碰到了学相韩国谊、财相王乾辉、农业司司长斯波特业等人,双方点头致意。韩国谊这次带着财相王乾辉及司长斯波特业等人面见帝王明威俊,是向帝王明威俊面述一个经济改革的方案。帝王四世明威俊执政后,很快就令农业司司长斯波特业搞了一个农业新政,并付诸实施。斯波特业分三阶段在帝国全境(除西北及北方外)推行他的农业新政。到了帝王四世十二年初,农业新政在全国的推广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斯波特业在向政府首脑韩学相汇报道,自新政执行以来,实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年年增加,虽然增加的幅度不大,碍于天气等因素,但帝国每年的农作物收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农业的形势喜人,未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学相韩国谊听了斯波特业的报告后,说道:“农业收成增加了,这就说明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这对帝国来讲是一件好事。农民享受了帝国的恩惠,生活越来越好;而帝国也能从农民身上索取更多农产品,使帝国的粮仓变得更为富足。”

“是的,学相所言极是。”斯波特业说道。

财相王乾辉进言道:“学相,是该考虑给农民更多好处的时候了。给农民更多的优惠,到头来收益的不仅仅只是农民,还有整个帝国。”

“财相这话怎讲?”韩国谊问道。

财相王乾辉说道:“给农民更多的实惠,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每年辛苦劳作的收成能更多地转换成金银铜币,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购买力,促进内需。同时可适当降低日用品和手工品的价格,让更多的人去买商品,这样也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促进货币的流通,抑制通货紧缩。”

“财相说得好。当前帝国整个经济形势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常年没有提高。老百姓身上没有过多的余钱,即使手上有闲钱,也不花。可以说帝国现在的货币是处于紧缩状态。”学相韩国谊说道。

学相韩国谊非常清楚帝国目前货币流通的状况,帝国的内需在人民群众不愿消费的情况下十多年一直没有上扬。其实,无论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这只是货币制造出来的假象而已。货币的价值即在于它是物与物交易的媒介。一旦货币不再是物与物交易的媒介,那么货币便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推断:一旦物与物的交易可不依赖于货币这个媒介,即物与物可直接交易,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当然,由于物与物直接的交易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从而也就催生出了货币这个用来进行物与物交易的媒介。因为用货币来交易物品具有简便和快捷的特性,这就是货币出现的原因。

学相韩国谊和财相王乾辉及司长斯波特业等人商议一个促进农业和工商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改革方案。这个经济改革方案是以降低日用品和手工制品的价格和提升农民的收入为主要内容的。韩国谊认为,在斯波特业的农业新政的推行下,农民的收成比以往有了提高,帝国应该适时颁布政策,向农民征购粮食等农产品或为农民开辟一条与市场贸易对接的渠道,增加农民手中的钱币;同时降低日用品和手工制品的卖价,使农民和其他人购买更多的日用品和手工制品,提振帝国的内需,也增加了帝国的赋税收入。在韩国谊看来,这个经济改革方案是利民利国。

学相韩国谊带着财相王乾辉和斯波特业去见帝王明威俊,面陈自己这个经济改革方案。帝王明威俊等着韩国谊的到来。韩国谊等人到来后,帝王明威俊问韩国谊:“听韩学相传话过来,说中央内阁有一个经济改革的方案要告予我,不知韩学相和内阁的大臣们想出了一个什么好的方案?”

韩国谊回答道:“我们这次来见帝王,就是要把这个方案告诉给帝王。”

“哦,那你们说说这个方案,我也想听听。”帝王明威俊说道。

韩国谊说道:“我跟王财相及斯波特业司长等人商议,如今帝国正在推行农业新政,农业的收成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们在新政的实施下耕田的农作物的收成有了一定的提高。当下我们应该趁此时机颁布政策,让农民们辛苦劳作收获的农作物能更多转换成货币,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与财相、司长等人商议,可通过几个措施抬升农民的收入,如帝国征购农民的收成,开辟一条农产品与市场贸易对接的渠道等。农业旺了,帝国也就旺了,帝国政府可增加收购粮食等农产品,不仅增加帝国仓储的粮食,也为帝国军队的对外作战提供了充实的保障。同时,帝国政府联合各地工商会,敦促鼓励日用品和手工制品适当下调卖价,使农民及其他人能购买更多的日用品和手工制品,提升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使国库更为充盈。”

韩国谊说完后,财相王乾辉接着说道:“这个经济改革的方案主要内容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调低日用品及手工制品的价格,以促进农业、工商业的良性发展和循环。这一增一降,会使日用品和手工制品的销售量有显著的提升,这必然会增加生产商销售额的利润,促使生产商扩大生产,招收更多的制作工人。这样一来,帝国经济得到了发展,一是厂商营利额增加,上交给国家的赋税亦会增加,使国库更为充盈;二是厂商招收更多的制作工,使具有购买力的人增加了,这又会反过来促进日用品和手工业品的消费。如此循环反复,实现农业、工商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使帝国更加富有,政府有了更多的钱,再把钱投入到对农业及工商业的技术升级上,带动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定能使帝国永葆富强。”

帝王明威俊静静听着韩学相和王财相的话,听完后,明威俊说:“韩学相和王财相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回去后拟定一个具体的细则,上报给最高法院的那七个常务法官,由他们来裁决,经他们同意后,就对外发布实行吧。我就不在中间多加干涉了。”

帝王明威俊放心地让韩学相等人制定经济改革的方案,是因为帝国任何的政策法规都须经最高法院的七个常务法官核准后才能正式对外颁布生效。那七个“老家伙”连帝王都敢顶,学相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帝王明威俊对内阁大臣制定的政策该放手就放手,让学相等内阁大臣去跟七个常务法官打交道。有最高法院的七个常务法官制衡学相等内阁大臣的权力,帝王明威俊自然感到放心,让他们之间去较劲。

得到帝王的回复后,学相韩国谊、财相王乾辉、司长斯波特业等人开始起草这个经济改革方案的细则。细则的核心是:鼓励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发展养鸡、鸭、猪、羊等农副产业,增加农民手中可兑换货币的商品;政府应大力收购农民手中可以对外售卖的余粮及其它农产品,收购价钱公道,要以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并且政府应着手开辟农市对接的销售渠道,让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农副产品能顺利走上市场流通渠道,为农民的创收提供便利;帝国各类手工制品和日用品应适当下调价格,下调的幅度应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由工商协会在这个下调的浮动价格区间敦促生产厂商根据自身的条件对此作出相对应的价格的下降幅度。

经济改革方案的细则拟定后,韩学相要把这个方案的细则送呈给最高法院的七个常务法官过目。韩国谊知道帝王不愿参与其中,置身事外,把这个“皮球”踢到他的院子里,让他去面对那七个常务法官的挑剔。那七个老家伙可不好对付,韩国谊心里做好了与七个常务法官“较量”的准备。果然,细则被七个常务法官退了下来,退下来的理由是:在向农民购买余粮及其它农产品时,政府不应强制收购,中央政府决不能下达各地政府收购农民余粮的额度,此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政府有能力向有余留的农民手中购买农业产品,是双方自愿作出的行为,决不能强求;二是各类手工制品和日用品的下调价格因涉及的面太广,不应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即各生产厂商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是否愿下调价格的行为,下调多少价格。这事政府联同全国各地的商会不应强制生产商下调他们的价格,而是以自愿为主。

韩国谊在看到七个常务法官的退文理由后,开始按照七个常务法官所述的要意修改细则,经过几次修改后,终于这个改革方案获得了通过,正式以帝国中央政府的名义下发到全国各地,开始实行。财相王乾辉对韩国谊说:“此法案处处体现着自愿的原则,即便执行,各地政府、商会及生产商家也不会积极行动,很多会在观望中徘徊不前。”

“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去按方案细则的要点去做,不能让他们视这个改革方案为一纸空文。为此我决定下去,到各地敦促他们执行法案要义,推动法案的进行。”韩国谊说道。

在报请帝王的同意后,韩国谊和他的随从人员到各地的大城市及中心城市推销他的这个经济改革方案。韩国谊以帝国中央的名义下发给各地政府一个附文,文中提到收购农民余粮虽是自愿,但对于那些富裕地区的政府来讲,向农民收购他们余留的农产品是必须要做的事,“富地之政府若不肯执行法案的规定,除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否则中央政府会对负责的官员给予相应处分,决不姑息”。韩国谊和他的随从人员每到一地,召集该地商会负责人及各行各业的厂商代表,集中在一起开会,韩国谊即发表讲话,向与会者阐述日用品和手工制品下调价格的好处:“我想在座的各商家应该清醒地知道,你们生产出来的工商业品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一定的价格,必然会促使你们的产品销售额大幅上扬,量的增加会抵消价的下降,在量大下,你们的营业额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大幅上涨。”韩国谊举例道:“有一款竹制的足球比赛的玩具,非常适合儿童少年的玩乐,现在定价一百个铜币,若能下降百分之二十五,价格调到七十五个铜币。价格下降了,销售额上涨了,以前只能卖一万个,降价后能卖二万五千个,销售额比以前增加了,利润也变多了。”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韩国谊敦促日用品和手工制品的厂商在保有一定的利润下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削价,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购买能力,定会使商家的效益有一定的提高。韩国谊对他的随行人员说道:“我们先要促使一批生产商家执行法案中下调产品价格的要求,一旦他们这么做了,并尝到了甜头,便能引起连锁反应,促使更多生产厂家通过削减他们的产品价格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和购买力。如此下去,法案就能在全国各地有力地发展推动下去,我们所期待的成果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韩国谊明白,自己制定的这个经济改革的法案要在各地推行下去,须更加灵活多样,但是不管法案在具体的实行中会怎么变,法案所要起的作用始终如一,那就是使农业、工商业形成一个良性健康的循环和发展,并且促进农业和工商业技术的升级,让帝国变得更加的富强。

只要在往正确的路上走,也许在前进的时候会遭受挫折和打击,韩国谊和他的那帮内阁官员坚信,帝国会在这条正途上变得越来越好,即使像蜗牛那样爬一样,也是令人可喜的。在一系列的利国利民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和推动下,帝国遂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