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29章 不容有失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容有失

罗夫康给帝王四世明威俊上书“平金三策”,阐述了自己抗金的战略思想。“平金三策”是罗夫康以后抗击金军的大政方针和总路线。至于到时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罗夫康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罗夫康向帝王上述击敌三策是想让帝王知道自己对付金军的战略思想,好让帝王心理有个准备,便于帝王同意以后罗夫康提出的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举措。

阿里札的金军被击退后,卡布诺尼人对帝国的侵略也暂时中止,帝国的北方一下子沉寂下来,帝金两国又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罗夫康趁此时机,加紧整武练兵。阿里斯达背后的空旷之地出现了一个个练兵的基地,靶场、格斗场、跑马场、炮兵场等。罗夫康对帝国一师的官兵们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敌人没有来侵犯你们,你们就可以松懈骄怠了。敌人会随时杀过来,你们要时时刻刻做好敌人前来的准备,练兵强武,提高你们的作战水平和能力,应对敌人随时发起的挑衅,粉碎敌人的进攻。”

罗夫康知道长时间的和平会使官兵们出现懒散、懈怠及思想麻痹的状况,对部队的训练备战不能放松。尤其是骑兵部队,金军之所以强,强就强在他们的铁骑,金军铁骑迅猛的冲击力、金军战士在马上的格斗技巧都在帝国军队之上,这是帝国军队在野战无法战胜金军的一个原因。缩小帝国一师与金军的差距,是摆在罗夫康面前的一个任务。

为了鼓舞将士们作战的士气,罗夫康让将士们前去莫亚比兹,看看那里的残垣断壁和遗骸焦土,让将士们时刻不忘金军在北方所犯下的惨不忍睹和不忍直视的毁城。罗夫康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将士们对金军的仇恨,强化他们保家卫国的思想,就像当年在北上作战时罗夫康让将士们去看毁于一旦的西都一样,通过亲眼所见敌人发指的残忍的行径来提升将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借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帝国北方的和平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越来越长。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的眼中,这不是个好兆头。和平的时间拖得越长,敌人发动战争的力量就愈加强大,对帝国造成的破坏就越大。明威俊心中感到,金军正在积蓄力量,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就像凌河城之战一样。明威俊不祥地回忆起在金军发动凌河之战前,在北方帝国和金国维持了十年的“和平”光景。有了前车之鉴,明威俊不会沉缅于北方当前的和平景象,他反而感到了担心,担心战争在北方又会再次不期而至,到了那时,帝国在北方的军队该如何应付?明威俊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提前开始做准备。帝王四世十年四月,帝王四世明威俊派人前往北方的阿里斯达城,召罗夫康进都,明威俊有事跟罗夫康商量。

帝王派来的传话官来到阿里斯达城,把帝王让罗夫康进都之令传给了罗夫康。罗夫康接到了帝王让他进都的命令后,即刻准备出发,因为传话官让罗夫康即刻启程。罗夫康从传话官的口中虽不知帝王召他进都的目的,但他能感到帝王似有要事跟他面商。这次进都,罗夫康让周宾跟他一块去曼蒂兰斯特,北方的军政事务由老团长郑维浩代为处理。

罗夫康催促周宾跟他一块启程,周宾见事情来得这么突然,他以为是刚不久发生的帝国高层变动之事。几个月前,帝国的高层发生了人事变动,佐相韩国谊取代陈青兆,当上了学相;副统尉诺科尼取代了徐特立,当上了统尉。这是帝王在军政两个重要位置的一次更新换血,之后在其余的岗位上,人员的更换会不断出现。新学相和新统尉,周宾觉得帝王召他们进都,是不是为了这事?周宾问罗夫康:“帝王这次召见我们,是不是让我们跟新上任的学相和统尉接触熟悉一下?”

罗夫康答道:“可能是吧,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我认为帝王会有别的重要的事跟我们商量。”

周宾问道:“会有什么别的事呢?”罗夫康说:“不知道,去了就知道了。”

罗夫康和周宾带着一队卫兵,离开阿里斯达城南下,前往帝国的都城曼蒂兰斯特去面见帝王及高层的军政官员。

自从罗夫康就任帝国北方的统帅后,按照惯例,如果没有战事,罗夫康每年都要到曼蒂兰斯特向帝王作一次汇报。帝王四世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这三年,罗夫康每年进都向帝王四世作一次年度汇报。在帝王四世九年年末,帝国高层人事发生变动,罗夫康打算去帝都面见帝王,却得到帝王让罗夫康明年年初进都面见的告令。帝王变动了叫罗夫康进都的时间,使罗夫康感到帝王这次召他进都似乎有要事相告。

南下的路上,周宾对罗夫康说:“这次帝国的高层发生人事变动,佐相韩国谊当上了学相,副统尉诺科尼当上了统尉。帝王这次叫我们进都,看来与这事不无关系”。

听了周宾的话后,罗夫康蓦然想起了谭佐相告诉他任战区的统帅要处理好跟帝国高官的关系。罗夫康并不担心这事,他说道:“每一次新帝王登基,都会更换中央高层的官员,新的不来旧的不去,这不足为怪。帝王能让韩国谊和诺科尼接任学相和统尉,说明帝王对他们是信任的,同时帝王也相信自己能控制住他们。”

“这只是高层的人事变动的开始,日后高层各级中央官员也会出现更换。几个大头目上来了,跟随他们的下属会接任旧大官的下属的职位,中央高层内部的换血势在必行。”周宾说道。

罗夫康微微一笑,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新帝王上任都这样。只要帝王有十足的控制力,大规模的人事更替就像新陈代谢,自然而然的就过去了”。“只要我们能够得到帝王的信任,高层的人事变动对我们的影响不大。”罗夫康对周宾说道。

周宾想起了莫亚比兹,他向罗夫康聊起了帝国一师的官兵去看莫亚比兹的那些事:“我们让将士们去看莫亚比兹的遗址,有不少战士看到莫亚比兹那里的惨状后,毛骨悚然。我感到金军对莫亚比兹的破坏程度比西都还要厉害。罗夫康,你怎么看?”

罗夫康回答说:“跟你差不多,好好的一座城就这么没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从莫亚比兹城内逃出来?”

“听巴达武和卡德茨说,有一些跟随埃西霍出征的战士跑到了弗玻里圣和威川脱克。不过,莫亚比兹城内的军民恐怕没有幸存,要么被杀,要么被掳掠劫走,到金国作苦力。”周宾回答说。

罗夫康说道:“金军对莫亚比兹的包围真够紧密的,把莫亚比兹的所有人都一网打尽,一个不留。把莫亚比兹从帝国的版图上彻底抹去了,充分暴露了卡布诺尼人的残忍嗜杀和惊人的破坏力。莫亚比兹的毁灭是帝王心中永远的痛。我们决不能再让金军在北方为所欲为,再出现像莫亚比兹那样的事了。所以我们让将士们去莫亚比兹,让将士们从亲眼所见中真切感受到敌人的暴行,提升他们对敌人的仇恨,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是的,我们不能再让金军像对莫亚比兹一样对北方的重镇任意践踏摧残。面对着敌人的侵略,我们一定能捍卫北方每一座重镇。”周宾认同罗夫康的说法。

天黑了下来,罗夫康和周宾及他们的卫队加快向目多洛亚山脉的关口赶去。他们要在当晚赶到目多洛亚的出关口,以防在北方这片空旷的草地上出现什么意外。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来到了目多洛亚山脉的关口,吃完饭后在这里住了一晚上。天一亮,罗夫康和周宾等人进入了目多洛亚山脉,沿着山道,进入了斯波尔摩。斯波尔摩,帝国的核心地区,帝国的都城曼蒂兰斯特就矗立在这里。曼蒂兰斯特能成为帝国的都城,源于纪元前四九八年克里斯蒂国国王明义健的一项决策。纪元前四九八年,伊曼鲁努大将斯内丹雷率大军前至沽罗布达江,准备渡江进攻克里斯蒂国,克里斯蒂国国内人心惶惶。虽然之后伊曼鲁努军队渡江受挫,未能渡江更进一步,但是为以防不测,国王明义健决定在都城塞亚浦斯的北面,在鲁波里亚江以北的区域择其一地另建一座陪都,名为曼古斯蒂。曼古斯蒂的位置在目多洛亚山脉和鲁波里亚间距的中间地带。曼古斯蒂到目多洛亚的距离与到鲁波里亚江的距离大致相等。

到了纪元前一○八年,克里斯蒂国国王明玄翊决定把都城从塞亚浦斯迁到曼古斯蒂,这样曼古斯蒂成了克里斯蒂国的新都城,塞亚浦斯成了旧都。纪元一○○年,克里斯蒂国国王明成隆在灭掉伊曼鲁努帝国后,称蒂(帝)改国号,并把都城曼古斯蒂改为曼蒂兰斯特,曼蒂兰斯特由此而来。

进入斯波尔摩,罗夫康和周宾等人朝着曼蒂兰斯特进发,中途在一处驻站宿了一夜。驻站的一个将官认出了罗夫康,对罗夫康说:“罗将军,你们也到了,这下帝都可热闹了”。罗夫康一听,问那个将官:“怎么,帝王还召见了许多人到帝都吗?”“几乎所有戍边的将领都叫过来了,南边、西北那边,还有西南、东边,都叫了。北边,肯定也漏不了。看来,帝王这次要召集你们开一个大型的会议。”将官回答道。

听将官这么一说,罗夫康对周宾说:“看来这次帝王并没有只召见我们,这次我们要参加的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的事,还有一个全国性的军事会议”。

周宾回话说:“我们很可能要在曼蒂兰斯特多住几天,帝王这次兴师动众,有他的道理。只是我们不知帝王会单独给我们开什么灶。”

“我看,会给我们开个特供灶,顺便吃点大锅饭尝尝口味。”罗夫康打趣地说。

周宾笑着说:“再来一盘回锅肉,旧瓶换新装,让你吃着香,咽下去却感到不怎么样,只是让你解解馋。”

“呵呵,不过我倒觉得这次帝王叫我们进都,不只是听取我们的汇报那么简单,想必帝王有什么事要跟我们说。”罗夫康对周宾说道。周宾问罗夫康:“你有这个感觉?”罗夫康答道:“有点,但不确定,到时见了帝王便会水落石出了。”

在这个时间点上,罗夫康能感到帝王对北方局势的担忧正与日俱增,这种担忧是基于对金军了解的基础上的。罗夫康也有着相似的想法。罗夫康隐隐感到,在几年和平的表面下,敌我双方正酝酿着一场在未来可改变北方局势的大战,这里当然也包括罗夫康自己。帝王、罗夫康及金国的君王,都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思着下一场大战的作战思路,揣测着战胜对方的策略战术,估算着战争给己方带来的风险的大小。当一切都已考虑妥当,大战开启之时,金军和帝国的北方军队又将在北方兵戎相见,一决高下。而这场大战注定会给金帝两国带来长久的影响。对帝王和罗夫康而言,未来帝国与金国的大战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