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03章 国危思将

第一百零三章 国危思将

在突破摩棱口后,罗夫康的帝国一师进入了岭南。为了防岭南境内淮军的伏击,罗夫康的帝国一师行军格外谨慎小心,因而行军速度不快。等快接近江都时,发现淮王的人马正向南逃离,罗夫康率帝国一师迅速对南逃的淮军发动攻击,可罗夫康惟恐过于深入,怕中淮军的埋伏,在遭到淮军的阻击时,没有深入追击向南逃去的淮军,故帝国一师和西路军在进入岭南后战果不大。孙炳南因此遭到了帝王四世的批评,斥责孙炳南的西路军“作战过于谨慎,保守”,致使“进入岭南后战果甚微”。

虽然孙炳南的西路军在进入岭南的表现引起了帝王四世的不满,但从总体上看孙炳南的西路军在岭南之战中的表现还是获得帝王四世的肯定。滕冲的帝国中央军进驻江都后,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奉命返回隆德区。对于罗夫康和他的帝国一师来言,岭南之战已经结束了,他们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荣归故里。帝国一师回到隆德区,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罗夫康问欢迎他们的百姓:“我们出去的时候,这里没有发生什么事吧?”

“没有,没有,蒙古汗军他们没来。”百姓笑着回答说。

欢迎的群众你一言我一句问帝国一师的将士,“岭南的那个淮王怎么样?被你们俘虏了吗?”“岭南那边怎么样?岭南那边的人长得怎么样?”“听说岭南那边有些人长得很恐怖,你们看见过吗?”“你们到了岭南的南边有没有看见海?”“岭南的江都是不是一个海口城市?”帝国一师的将士们笑着回答群众提出来的五花八门的好奇的问题。不过,进入岭南后最令帝国一师将士眼睛一亮的是江都城内那座高耸云霄的巴比干高塔。在将士们眼中,江都城那塔高得可直通天际了。帝国一师的将士们称呼它为“通天塔”。

帝国一师的将士们绘声绘色向当地的百姓讲述江都城内矗立着的高不可攀的“通天塔”。很快,岭南江都的“通天塔”就在当地民众口中流传开来了。一家酒馆,一群人围在桌旁听着一个人对岭南江都高塔的描述:“听说在岭南的江都有一座很高的塔,那塔高得,让人看一眼都感到眼花缭乱”。

围听中有人插话道:“中都有一座很高的塔楼城堡,我看一眼也有点目眩。不知那塔与这座塔比如何?”

说的那个人满眼不屑,不屑一顾地说:“你那是被阳光给照目眩的。中都的塔楼城堡有多高,就说那布瑞斯顿宝塔,你说高不高,与岭南那座高塔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高低立判。”

围听的人一听岭南竟有如此高的塔,啧啧称叹,都为之肃然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聚焦在岭南江都的巴比干高塔的高度上。巴比干塔耸立在帝国的南方似乎印证了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传说在巴拉达努的广阔疆土上,会出现三座高度超过二百米的建筑物,分别是提丽亚托娜斯、曼蒂兰斯特和波比里亚。提丽亚托娜斯是伊曼鲁努帝国的王都。曼蒂兰斯特是克国斯蒂国的王城。波比里亚据传是一座高入云霄的巨型金字塔,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的光即便站在月亮上也能看到它。传说当太阳光同时照射这三座宏伟高大的建筑物时,从这三座建筑物的顶端反射的光聚焦在一处地方就是宙耶之剑的埋藏地。只有宙耶之剑才能斩杀诺卜达斯和哈拉玛尼,驱散黑暗。

周亚莉向罗夫康提起了这个传说,周亚莉对罗夫康说道:“夫康,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传说,说在巴拉达努的广袤疆域上会出现三座高度超过二百米的雄伟建筑物”。

罗夫康对这个传说不感兴趣,说道:“那不过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可听起来怎么像真的一样,你不是说在岭南的江都有座很高的塔吗,它的高度有帝国的曼蒂兰斯特那么高。”周亚莉有点信以为真地说道。

“就算如你所说真的有那回事,可帝国现在疆域上可没有三座超过二百米的建筑物。提丽亚托娜斯不是早就没有了吗。再说岭南那座高塔只不过高了点,论气势它怎么比得过曼蒂兰斯特。差了不知几个档次。”罗夫康反驳道。

周亚莉觉得罗夫康说的有几分道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过周亚莉也保留了自己意见:“虽然传说是有点不靠谱,不过现实中确有几分与传说相似,传说也不一定都是没道理的。”

罗夫康听了周亚莉的话后,付之一哂。回到隆德区的罗夫康,要补充帝国一师在岭南之战中损失的兵员,整顿部队。虽然蒙古汗军在淮王起兵作乱的期间没有进犯帝国,但是罗夫康不敢掉以轻心,他的任务是协助董大钟将军,守护帝国的西北部。

帝王四世第五年三月,就在梁栋成率部即将要从小凌河城突围的时候,罗夫康被帝王召到了曼蒂兰斯特。帝王四世明威俊有话要跟罗夫康说。帝王明威俊这次召见罗夫康进都是要向罗夫康透个底。这个底帝王四世明威俊去年的时候就想对罗夫康说了,孰料淮王起兵叛变,明威俊就没有对罗夫康说这事,而是先让罗夫康率帝国一师前去肃西助孙炳南对付淮王的淮军。现在帝王明威俊把罗夫康叫进都,就是为了说这事。

罗夫康进都的时候,在曼蒂兰斯特上千公里外的小凌河城外,屯驻着阿勒儿的数万金军。帝国和金国对北方的争夺渐渐升温。只是北方战事犹如温水煮青蛙的渐渐升级并不能被远在曼蒂兰斯特的帝王及文武官员们所警觉。他们都没意识到北方即将要发生的危机。罗夫康更不可能知道北方发生了什么事。虽然他能感受到战争的威胁一刻也没有远离帝国,但至少现在在这段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罗夫康知道帝国无战事。

帝王四世明威俊见罗夫康到了,对他说道:“罗将军,我跟徐统尉商量过了,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一下,不知你意向如何?”

罗夫康不知道帝王说这话的来意,只好回答说:“帝王之令,职当从命”。

帝王明威俊微微一笑,说道:“我想这件事对你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坏事。我已经决定,在不远的将来要对蒙古汗国来一次大规模的攻击,深入蒙古汗国,寻求与蒙古汗骑兵的决战。我决定让你来负责指挥这场大战,给你十万骑兵部队,交给你来指挥,不知你意向如何?”

罗夫康一听帝王的话,心头微微一震,罗夫康没想到帝王竟委以其如此重任,他感到有点吃惊的同时,旋即表态道:“我愿听从帝王之令,率大军前去蒙古汗国,与蒙汗大军一决高下,不辜负帝王的期望。”

帝王明威俊点点头,说:“好,你回去后做好相关的准备,十万骑兵我会分批交给你。希望你能好好训练他们,以备将来的决战。”

走出葛罗米斯,罗夫康心里高兴不已,他感到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摆在他的眼前,他必须得做好准备,准备这一时机的到来。

罗夫康回到了隆德区。周宾问罗夫康,帝王这次召你进都,有何事相商?

罗夫康面带微笑地说:“帝王这次叫我进都,是要委我们重任。”

“什么重任?”周宾问道。

罗夫康回答说:“帝王说要给我们十万骑兵,将来派我们去蒙古汗国,与蒙古汗军决战。”

周宾一听,有点不敢相信,半信半疑地问:“真的?”

“当然是真的,这是帝王亲口答应的。帝王说会把给我们的骑兵分批交给我们。”罗夫康肯定地说。

周宾听了后,高兴地说:“没想到帝王这么重视我们,会给我们这么多人马”。

“是呀,帝王既委我们以重任,我们理应感谢帝王。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罗夫康心平气和地说道。

周宾点点头,他赞同罗夫康的说法,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周宾接着又问罗夫康:“这件事要不要跟联队长们通声气,跟他们说一下?”

罗夫康回答道:“当然要跟几位联队长说一下。不过联队长以下的将官先不要告诉,等过段时间再跟他们说。”

周宾赞成道:“好,先跟四位联队长说一下,往后再一级级往下传。”

有了帝王四世明威俊的许诺,罗夫康顿感自己可以有一个能施展他才能的更大的战场舞台。罗夫康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在不远的将来,他罗夫康即将率十几万的大部队出征蒙古汗国,完成一件在他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辉煌业绩。

过去了一年,帝王答应给他们的骑兵却迟迟没有动静,帝王还没给罗夫康一兵一卒。罗夫康一直等着帝王兑现给他的承诺,他心里惦记着这十万骑兵何时能真正交给他指挥。在帝国一师整军练武备战间歇的闲暇期间,罗夫康坐在碧绿的草原上,在蓝天白云之下,他和草原融为一体。湛蓝的天壁贴着朵朵白云,草原上的绿草在风的阵阵吹抚下摇晃着,远处一个个白点在绿草的晃动下时隐时现。享受着眼前详和景象的罗夫康心情舒畅,他哼起了一首在草原牧民中传唱的古诗词:

葛勒川,琅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坐在草原上的罗夫康正沉浸在和煦详和的时光中,由于信息的阻塞,罗夫康对帝国在北方的战事知之甚少。他还不知道帝国在北方发生的重大变故将跟他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帝国北方的战事告一段落后,北方糟糕的战局已定。面对着金军一波又一波狂暴的进攻后剩下来的支离破碎的北方防御体系,在曼蒂兰斯特的葛罗米斯里踱着步的明威俊正思考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危思将,明威俊正想着该找哪位将领来收拾北方的败局,挑起挽救北方危局的千钧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