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00章 最好的结果

第一百章 最好的结果

凌河城的哈盛莱得知埃西霍亲率六万援军来解救凌河城,心里十分高兴,他看到了解凌河城之围的希望。埃西霍在给哈盛莱的示文中,指示哈盛莱在援军到来与金军作战后,城内的镶红旗军遥相呼应,出城作战,与援军一起里应外合,逐退围城的金军。哈盛莱开始做准备,待埃西霍的援军杀到后,他的镶红旗军便从城内杀出,一里一外攻击金军,解凌河城之围。

哈盛莱也提醒埃西霍,援军增援的速度不宜过快,因为凌河城暂时不会有危险,埃西霍可率援军稳步推进,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获知埃西霍的援军前来凌河城的消息后,迈卡威知道歼灭埃西霍援军的时机到了。迈卡威一直等待着这一时机的到来。在运动战中,在野外歼敌向来是金军的拿手好戏。现在埃西霍的数万援军部队离开了莫亚比兹,朝着凌河城赶了过来。迈卡威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亲率八万金军铁骑,与智亲王艾敏博葛、贝勒王拓善跋及诸位贝勒一起南下,对付前来救援的埃西霍的人马。迈卡威给在凌河城的阿勒儿下达了命令,令阿勒儿率金军围住凌河城的同时,拖住埃西霍的援军,使其不得靠近凌河城,以待大军的到来。

阿勒儿在接到迈卡威的命令后,抽出三万金军,阻击埃西霍援军,使其不得靠近凌河城,同时把埃西霍的援军拖在战场上,待金国君王迈卡威亲率大军赶到,把埃西霍的援军一网打尽。

埃西霍援军的先头部队与金军交上了火,两军厮杀打斗在一起。埃西霍决心等部队展开后再向金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埃西霍的援军不停地冲击金军,与此同时,哈盛莱也率镶红旗军冲出城,向城外的金军发起了进攻。埃西霍和哈盛莱一里一外的攻击,企图突破金军的阻击。处于两面作战的阿勒儿除了严令金军顶住敌人的进攻外,不断发报催促金国君王迈卡威快点赶到战场,缓解他身上的压力。在金军的顽抗下,埃西霍援军的推进速度不甚理想。金军的铁骑群像一道铜墙铁壁挡在了埃西霍部的面前,使埃西霍感到了金军的强大。埃西霍令部队原地休息安营扎寨,埃西霍打算让部队展开来后,再对当面的金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出城的哈盛莱的镶红旗军在金军的堵击下,也未能突破金军在凌河城外围的封锁线,哈盛莱和他的部众被金军逐回了城。

也许在这一刻,埃西霍和哈盛莱都没有放弃解救凌河城的希望,试图尽最大的努力打破金军的困城,挽救北方的危局。在埃西霍看来,当面的金军要远少于他的部队,在凌河城和弗玻里圣两旗军的牵制下,困城的金军只能分兵来战。埃西霍有理由相信,他的部队能击败这些金军。

迈卡威的八万金军在南下的征途上,埃西霍和哈盛莱不会想到,这场围绕凌河城爆发的战斗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生与死,胜与败,在强敌面前,埃西霍和哈盛莱都会挣扎着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许多事情由不得他们作主,他们能做的也许是坦然面对自己或悲或喜的命运,在宿命中找到各自的归处。

迈卡威亲率八万金军南下滚滚而来。迈卡威让阿勒儿的金军把埃西霍的援军拖在战场上,等待着他的到来。迈卡威野心勃勃,他下定决定要消灭前来的埃西霍的援军。迈卡威作出了相应的部署:智亲王艾敏博葛率一部金军切断埃西霍部的退路,迈卡威率金军侧击埃西霍部,联同阻击埃西霍部的金军,围攻埃西霍的援军。迈卡威的金军离凌河城越来越近了,危机渐渐降临到埃西霍的头上,可埃西霍对这一切还并不知情。在埃西霍打算对金军发动新一轮攻势的前一天,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暴雨。

在乌云密布的笼罩下,倾盆的大雨把埃西霍部队的四周变成了水的天下。大雨冲刷了战场上的斑斑血迹,祛散了弥漫在战场上干燥的血腥味。埃西霍在营帐里,望着外面阴云密布下的雨天,心情阴郁,他不知道这次自己能否击退金军,解凌河城之围。埃西霍曾信誓旦旦向帝王保证,他能率部解凌河城之围,如果金军真像埃西霍估计得那样,只有六万人的话。可现在,这样的美好景愿在埃西霍的眼中就像那大雨瓢泼下的景色看起来模糊不清。

暴雨的黑天雷声隆隆,渐渐的雨越下越小,回到城里的哈盛莱不甘心失败,他在做着下一次进攻的准备。大战在即,一天,哈盛莱显得心事重重,他有点不安地对德里亚说:“我这几天不知为何总有一种不祥之兆,老是感到会有大事发生,不知为何。”哈盛莱问德里亚:“你觉得我们能击退金军吗?”德里亚肯定地说道:“当然,一定能”。

身在凌河城的哈盛莱还无法预见到迈卡威的到来。但在弗玻里圣的镶白旗统领巴达武却提前获悉了有一支金军的大部队正朝着凌河急驰而来。巴达武忙派人把这一急报告诉给埃西霍。巴达武的人把金军来援的急报面报埃西霍。埃西霍听到后,表情平淡,对巴达武的人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你回去转告巴达武将军一声,叫他做好守城的准备,不要轻敌大意”。

没有人知道,当埃西霍得知大量金军朝这边杀过来时,他的心里是何种感受。

从埃西霍本人的角度来讲,最有利于他自己的是从战场上抽身而退,立刻返回莫亚比兹。可是埃西霍知道一旦他的援军撤退回到莫亚比兹,凌河城和城内的军民肯定完蛋。而且埃西霍在敌人的追击下,能否撤得下去也是一个问题。当面的金军会让埃西霍如愿以偿吗?倘若他的部队被金军拖在战场上,金人的援军再赶到战场,那么他的人马难逃一劫,凌河城的军民也是在劫难逃。

也许认识到自己的部队无法在战场上脱身,埃西霍横下一条心,在知道金人的援军正朝凌河城赶来,埃西霍做出了一个令迈卡威和阿勒儿都瞠目结舌的行动:埃西霍打算把二万步兵充当前锋,与一万骑兵混合对当面金军发起进攻;其余的骑兵部队则绕过当面的金军,袭击围困凌河城的金军。

埃西霍召集将领开会,在会上埃西霍没有提起金军大兵逼近这件事。埃西霍在会上提出了把步兵和骑兵混合在一起充当前锋,他率骑兵部队绕过当面的金军去救凌河城。与会的将领对埃西霍提出的变招有点不知所措,他们疑惑埃西霍为何要这么做?埃西霍解释道,当面金军欲在阻击我们,我们不能跟他们这么耗下去,只有大胆变招才能打破僵局,以期尽快解凌河城之围,“变则通,通则顺嘛”。

会上的将领仍感不解,提出不同意见。埃西霍不愿再这么争论下去,以命令的形式强行通过了自己这个行动方案。散会后,埃西霍又找步兵统领孙凤斌和骑兵统领图什利单独谈话。孙凤斌和图什利分管部队的步兵和骑兵,是埃西霍出征部队中倚重的两员战将。埃西霍对孙凤斌和图什利说道,“战事久拖不决,我怕会出变故,到时金军会有更多的人马加入进来。所以,我们必须抢在敌人增援的情况下,果断变招,把凌河城的军民拉出来,然后我们一同撤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把凌河城的人马都救出来,凌河城丢失了可再收复回来。在帝王面前我们也就有话可说了。现在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听了埃西霍的这番话后,孙凤斌和图什利表态服从埃西霍的命令。

于是,埃西霍向全军下达了作战的命令:孙凤斌和图什利各率二万步兵和一万骑兵,步骑兵协同作战,向当面的金军发起进攻;埃西霍亲率余下的三万骑兵,绕过金军的阻击,袭击金军的后方。

埃西霍给全军下达的命令与他对部下所说的话并不一致,这多少可看出埃西霍在卡布诺尼人大军来临时他内心的不安。因为埃西霍并没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他的将领。只是在他给哈盛莱的去文中,表露了自己的真实的心迹。埃西霍把写给哈盛莱的信用箭射到凌河城内,哈盛莱打开信后,信的内容是这样:

金人大军将至,解凌河城之围恐难以实现。如今当务之急是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我已下令全军对金军发动总攻,并派部绕过金军的阻击,赶到凌河城,来帮助凌河城的军民都能活着安全地离开凌河城。你们提前要做好准备,在我们对凌河城的金军发动进攻时,应孤注一掷地全军离开凌河城对金军发动攻击,我会协助你们突破金军的封堵,让你们安全撤离。再见了,我的哈盛莱兄弟!

从这封信中可看出,埃西霍打算以牺牲自己部队的代价来解救凌河城内的军民。埃西霍这么做并非是有着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而是在形禁格严的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在金人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摆在埃西霍面前的退路是要么自己在金军追击下率领一部人马成功逃脱,回到莫亚比兹,然后眼睁睁看着凌河城在敌人围困中陷落;要么自己的部队在与金军的战斗中无法逃脱,大部被歼,顶多只能保住一小部分人马;要么凌河城城内的镶红旗军民和援军在金军的猛攻下全军覆没。总之,埃西霍想不出一个既能保全自己也能守住凌河城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为此,埃西霍认为在凌河城无力解围的情况下只有把凌河城的军民救出来便是他派兵救援所能达成的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