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93章 重心北移

第九十三章 重心北移岭南战争结束后,与岭南接壤的岭北是受战创最重的地区,作为两军交战的主战场,对岭北的争夺是两军激战的焦点,夺取岭北后,帝王四世明威俊让杜德祥暂时兼任岭北的都尉和岳黄城的市守。帝王四世明威俊正在甄选去岭北的军事长官,明威俊认为只要岭南安定,岭北就不会出什么事。帝王明威俊的这个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杜德祥在给帝王的上文中,写道岭北的人们像是“风往哪吹就往哪倒的墙头芦苇”,谁得势就依靠谁。淮军攻占岳黄城后,岭北的其它城镇根本就没什么抵抗,就自然而然地归顺了淮王。帝国的军队渡江全歼岭北的淮军后,岭北的军民也没什么激动的反应,就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又投入了帝国的怀抱。像岭北这样的中立地区,在帝王明威俊看来,只要帝国保持对其的占有,他们就不会滋事,干出不轨之举。帝国戡平淮王作乱的期间,在关西隘口的帝国军队严阵以待,防备蒙古汗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幸运的是在南方战火纷飞时,蒙古汗军没有来攻关西隘口,也没有进入帝国的境内。江都被帝国军队占领后,帝王四世明威俊调罗夫康的帝国一师、王芝贵和厉荣的部队迅速返回原地,以备不时之需。好在蒙古汗军并未来袭,着使帝国的中央的官员们松了一口气。眼下虽然南方的战火烟消云散,帝王四世明威俊也要处理平定岭南后的一系列后续的工作,比如对淮军被俘将士的处理,但是这些后续的事宜已不是帝王明威俊将来工作的重点。伴随着帝国的南疆重新恢复了安定,帝王明威俊和帝国中央又把视线转移到了帝国的北方,那片与金国对峙的战区。帝国的北方,是以亚弗坦尼为分界线,亚弗坦尼是一条构筑在层峦叠嶂之中由沿山峦丘陵修建的星罗棋布的堡垒之间互相连接而成的防御阻击线。它东起居敦山关,止于贡雅拉玛山脉中的穆泊尔山。亚弗坦尼以北即是帝国的北方。帝国的北方原可直达噶巴布斯河,只是金军的强势崛起,迫使帝国的北方防线最终维持在凌河——锦央——塔子山一线。帝国在北方的控制区域被缩小到了凌河一线,而在凌河一线与金军对峙的是帝国北方的三旗军:镶红旗、镶白旗和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和镶蓝旗是由他们官兵所穿军服的色彩而得名的:镶白旗是白色镶红,镶红旗和镶蓝旗是红色和蓝色镶白。三旗军中,镶红旗守卫凌河城,镶白旗据守弗玻里圣,镶蓝旗镇守威川脱克。三旗军防御的地域是帝国与金国交战的最前线。三旗军的守地之后的几百公里外则坐落着北方的中心城市——莫亚比兹。莫亚比兹,是克里斯蒂人在北方的军事重镇,人口十五万,其中一半是战斗的军人。坐镇莫亚比兹的军政长官叫埃西霍,他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从一名基层的普通战士成为一位名义上节制帝国在北方所有部队的统帅。埃西霍对帝国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他有两个弟弟,埃里克和埃汀璐,也在军中担任要职,辅助他们的大哥,守卫莫亚比兹。自从成为帝国在北方的一把手后,埃西霍一直把抗金的战线稳定在凌河一线上,埃西霍在稳定北方战局上来看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这一点帝王四世明威俊也给予了埃西霍充分的肯定,并对埃西霍信任有加。但是帝王四世明威俊不得不提防着金军的一举一动,他不敢放松对金军的警惕,因为金军是比蒙古汗军更加可怕的敌人。曾有一位官员上文给当时的帝王三世明正诚,该官员在文中写到帝国两大强敌对帝国的威胁程度:“蒙古汗军和金军,前者是游牧民族,侵略帝国只图烧杀抢掠,不以占地为目的;后者是以侵占土地,占领控制所夺土地为己任,所以两国侵略目的的不同也必然体现了两国的国君对帝国所持的不同的敌对看法。蒙古汗军侵略帝国只是烧杀抢掠的军事目的,金国进犯帝国的目的则是有取而代之的政治野心。”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的眼中,蒙古汗军是一群强盗,金军是一伙霸占者。两军对帝国的威胁,谁轻谁重,帝王四世明威俊当然心中有数。但是,帝王四世也知道,不能因此有所偏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加以侧重,毕竟蒙古汗军和金军都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蒙古汗军和金军,一个在帝国的西北方,一个在帝国的北方,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平定了内乱的帝国的中枢层渐渐把作战的重心转移到了帝国的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