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46章 帝国勋章

第四十六章 帝国勋章

蒙金军终于都离开了帝国,帝国重新恢复和平。为了向全体官员宣布这一利好消息,年迈的帝王三世召开他生平中最后一次朝议会。朝议会上,一个个与会官员鱼贯而入,学相、统尉、财相、育相、司相、工相、监相……到会者席地而坐,到齐后,他们等着帝王三世的到来。

帝王三世在侍从官的搀扶下走进议政殿,帝王三世的精神面貌不错,他入坐后,朝议会宣告开始。

帝王三世向在座的官员宣布帝国结束战争状态的好消息,接下来帝王三世所说的才是开朝议会的主要内容,帝王三世给这场战争的有功将领授予勋章,按帝国条例,授予勋章须是仍健在之人,已战死的不能授予勋章,但是鉴于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帝王三世决定破例给那些战死者也授予勋章。帝王三世面前放着一张写着有功者将领的绵卷,帝王三世念一个人的名字,给其一个勋章,下面的铨述人员把名字和勋章记下来:

史卫杰,授红黑勋章,赏五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

董大钟、李仕、刘兵、安仕鲁,授金质勋章外加金绵缎,赏三百两黄金,三百两白银

茹贯勰、陈之洞、吴峰、叶庆褚、周世阳、周世康、李勇、王芝贵、武勒、厉荣、周宾、安易鲁,授金质勋章外加银绵缎,赏二百五十两黄金,二百五十两白银

周世荣、许景良、张秉德,授金质勋章外加红黑绵缎,赏三百两黄金,三百两白银

周世涛、周世锋、刘士其,授金质勋章,赏三百两黄金,三百两白银

……

“罗夫康”,帝王三世念到最后一个有功将领的名字,“授帝国勋章”。帝王三世一说出口,立刻引起在座官员的议论,铨述人员也没下笔,眼睛望着帝王三世,觉得自己没听错吧。

帝国勋章,是帝国至高等级的勋章,它是专门颁给有特殊功勋的人的,一般来讲,有功劳者最多也就颁发红黑勋章,如果有哪个人能得到红黑勋章,那就是莫大的荣耀了,帝国勋章授予的条件太过苛刻,且无条例规定(帝国勋章是特别制定,与其它勋章不一样),帝国开创近百年来,只有一个人得到过它,这个人是帝国开国功勋铁木哥。

帝国勋章,它是用纯金制作的圆环套嵌入一块圆形勋章,外有两条金丝绸带,金质环套上,上龙下虎,龙腾虎跃,左右两只仙鹤,圆形勋章底基是用精钢做成,在表面镶嵌七彩宝石,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宝石,红的、绿的、蓝的、黄的、白的、橙的、紫的,以紫色宝石为主,这些细小的宝石覆于上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除了耀眼夺目外,还能显示天穹上的七十二罡煞。制作一块帝国勋章,需要十几名顶级的工匠用时几天几夜才能完成,这还不包括搜集原料的时间,主要是搜集七彩宝石的时间,可以说,帝国勋章的制作是费时费力。

正是基于此,许多在席的官员觉得授予罗夫康以帝国勋章,不适当,太过了,一个官员站出来,双手握着一块牌,先向帝王三世微微一鞠躬,说出了对此持异议官员们的心声:授予罗夫康帝国勋章,未免有点过了,因为罗夫康虽有功勋,但无超过其他有功将领的特殊功勋,请帝王三思。

帝王三世知道给罗夫康帝国勋章会使在席的官员颇感意外,但他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帝王三世道出授予罗夫康帝国勋章的理由:“诚然如你所言,罗夫康没有高人一等的功勋,但是罗夫康他是这场漫长战争的全程参与者,从杀谷之战到特拉斯特之战,从特拉斯特之战到北上进攻,从北上进攻到关西隘口之战,他都经历过。作为一名军人,他有不畏强敌的勇气,迎难而上的决心,敢于出奇制胜的胆气,愿为帝国分忧的忠心,敢打敢拼效死疆场的志气,我不认为哪个军人能做到罗夫康那样,所以我认为授予罗夫康帝国勋章,并不过分。”

帝王三世的一席话,使在座的官员都默不作声,帝王三世一看大家无意见,定了调子:“那好,就这么定了”。

铨述员随即记录下来:罗夫康,授帝国勋章,赏三百两黄金,三百两白银

帝王三世日益病重,他已把军政大权都交给摄政王(即日后的帝王四世),他成了一个闲人,躺在床椅上,四个侍从抬着床椅在花园里走,花瓣纷纷飘落下来,几片花瓣落在帝王三世身上,帝王三世欣赏着花园的美景,问身边的随从人员:“罗夫康来了吗?”

“已经来了,帝王,正在亭子那边的桥旁等着你的召见。”随从人员答道。

“好,我们到亭子那边去。”帝王三世说道。

帝王三世的床椅安放在亭子里,罗夫康快步走了过来,走到帝王三世跟前,敬礼,帝王三世用手示意罗夫康靠他近点,罗夫康低下身到帝王三世的床椅旁,帝王三世对罗夫康说:“天底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你按下葫芦,浮起了瓢,一些人平衡了,一些人就不平衡了,所以有些事无论你是吃亏了,还是额外得了点什么,你都不要太介意。我也十分感谢你,这次也多亏你的主动进攻,帮我排忧解难。”

“这是我应尽的职责。”罗夫康回答道。

帝王三世面带微笑,看着罗夫康,说:“好些人喜欢你,好些人不喜欢你,可是我喜欢你,你的路还很长,愿你好自为之。”

帝王三世说完,侍从官念起帝王三世特地为罗夫康写的一张通告:

念及罗夫康为帝国屡建功勋,授予罗夫康帝国勋章,吾不豫,特此告之。

通告一念完,侍从官为罗夫康戴上帝国勋章,在阳光的映照下,戴在罗夫康胸前的帝国勋章闪闪发亮。

战争结束后,罗夫康向帝国中央为他和他的帝国一师申请长假,暂时解散帝国一师,让帝国一师的将士休息一段时间。帝王三世同意罗夫康的请求,允许他们休息段日子,但是帝国中央另加了附加条件,一旦敌军再度入侵,罗夫康和他的帝国一师应迅即集结待命,听从帝国中央对其的安排。

帝王三世打算保留帝国一师的番号。

在帝都办了离职休假的手续,离开帝都后,罗夫康脱下军装,穿上便装,他和周亚莉一起返回自己的家乡。

跨过潺潺溪流,面对眼前的戈壁荒滩,罗夫康把周亚莉扶上马后自己一蹬而上,驾马奔驰,与西下的红日一起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罗夫康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他顾忌回乡会引来麻烦,就在离家乡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定居下来,这个小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径与外界保持联系,小村安详静谧,罗夫康和周亚莉在这里安居,罗夫康经营一家铁铺店,打打铁为当地村民制作铁器。

六月的日子,本应暑气袭来,可村子四面被高山环抱,吹来的暖气流被大山阻隔,从山边吹来的风仍带着丝丝寒气,罗夫康在铁铺店戴着头帽,打铁。他看见有一队骑兵朝他这边驰来,在他的铁匠铺前止住,为首的一个军官问罗夫康:“请问罗夫康住在哪里,他是帝国勋章的佩戴者,我们想见他一面。”

罗夫康回答说:“我只是一个铁匠,一个铁匠。”

军官没有追问下去,他掉转马头准备离开,临走前他对这个“铁匠”说:“如果你见到罗夫康,并认识他,请你转告他一声,我们淮王想见他”。

说完,骑兵队离开了罗夫康的铁匠铺,渐渐消失在罗夫康的视野里。

闲暇时光,罗夫康常在村子里的一家茶馆喝茶,他边品茶,边欣赏眼前的自然景色,翠绿的山林,蔚蓝的天空,鸟儿在枝头上啼叫,风儿吹动树梢仿佛在歌唱。

回想往事,罗夫康想到了帝国勋章。

当罗夫康得知自己被授予帝国勋章时,感到十分惊讶,他觉得把帝国勋章授予他不太恰当,于是罗夫康上文给帝王三世婉拒帝国勋章,说他建有的功勋不足以染指帝国勋章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帝王三世下文给罗夫康,文中帝王三世对罗夫康写到的不能授予他帝国勋章的理由予以答复,帝王三世在文中写到“诚然如你所言,你或许还有更多的理由说明你不能,那么多优秀的将领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他们的生命,也许正如你所说,他们中的有些人比你做的更好,但是,他们都死了,而你还活着。这场战争夺取了上百万人的性命,牺牲了数以万计的将士,多少将士为赢得这场战争投身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帝国勋章就是为他们而授,可帝国勋章只有一枚,你就当作他们的代表接受它吧”。

漫长的战争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许景良、张秉德、刘士其、周世荣、高熊、萧浣水、郑世龙……他们每个人舍生忘死的精神一点都不逊色于罗夫康,他们中不少人都有赫赫功勋,作为军事指挥官皆能独当一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罗夫康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自信胜过他们。除了将领,还有众多浴血奋战的帝国战士,他们才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功劳最大者。

——将领和兵众是一对有机结合体,没有将领指挥的兵众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兵众的将领是个光杆司令,两者谁也离开不了谁,他们在战场上相互依存,只有牢牢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力。

罗夫康不会忘,也不能忘正是众多的普通战士的奋勇作战,才打赢一场场战斗,直至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没有他们,一切胜利都是妄想。罗夫康想到战斗中的将士们与敌人死拼搏斗的场面,有些血腥惨烈的场景连他这个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人都为之动容,一想到这些慷慨赴死的勇士们,罗夫康感到帝国勋章沉甸甸的重量,是它代表了太多的人?是它本身固有的重量?还是它所彰显的精神?

这就是帝国勋章能成为代表帝国至高无上荣誉的勋章的缘由,或许是吧,罗夫康想。

罗夫康喝着茶,呼吸着清新空气,享受和平带来的福利,罗夫康心里顿感高兴,庆幸自己能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活着,比什么都好。

罗夫康陪同周亚莉在郊外采摘五彩花树的花朵,五彩花树是一种低矮的灌木,树上结着五种颜色的花朵:白色、粉红、大红、桂黄、深蓝。周亚莉在树上摘着花朵,一边摘一边对罗夫康说:“夫康,你看这花朵多漂亮。”罗夫康站在她身旁,笑眯眯看着她的摘花。

忽然,一声声响雷传了过来,罗夫康和周亚莉转过身一看,北面高山上的乌云连缀成片,云中闪电时现,周亚莉对罗夫康说:“看来要下雨了,夫康,我们走吧”。

罗夫康觉得雨也许下不到他们这里,他说:“看这云,像是雷暴雨,只聚集在一个区域,下起倾盆大雨,我看雨不会下到我们这里。”

“还是走吧,万一被雨淋到,这里离家又远,又在野外,可能会遭不测,在这里不安全。”周亚莉劝说罗夫康回家。

“好吧,我们走吧。”罗夫康答应了。

周亚莉和罗夫康走进前面的一片白桦林,在白桦林中走一段路,折向东再走一段路,就到了他们住的村子,离家就不远了。在这片白桦林的尽头是一座座高山,在山的另一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在黑云和闪电之下,惟有一只只雕鹰,在空中张开大翅,飞舞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