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44章 得不偿失

第四十四章 得不偿失

连续二天激烈的战斗,并未使苏拉丁停止进攻的脚步,第三天苏拉丁再度出击,与帝国一师的官兵厮杀起来。只不过令帝国一师官兵感到不同的是敌人明显没有前二天那般凶悍,僵持没多久就退下去,然后敌人又上来了,打了没多久,敌人又退下去。就这样,苏拉丁的军队打了退,退了又打,打打退退,看上去苏拉丁在不停发动攻势,可进攻的成效却不大。

苏拉丁的军队起码迫使帝国一师退出第一层防线,蒙古汗军和金军打了两天还原地踏步,未能迫敌离开片寸所守阵地。

第三天的战斗,蒙古汗军和金军照例又向敌人发动进攻,可作战将士的士气普通不高,正应了那句老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尤其是金军,将士士气明显低落,金军本来不想参加这场大战,在北上进攻结束后,金国君主催促他们回来,阿勒儿等将领也做好了回去的准备,没想到蒙古汗王拉着他们还要对帝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阿勒儿没法,只能向金国君主汇报情况,金国君主考虑到金国与蒙古汗国缔结军事同盟的条约,蒙古汗王请金军留下来与他的军队联合作战,金军不能先行离开,拒绝与蒙古汗军作战,这样做等同于毁约,金军可能将失去蒙古汗国这个盟友,对金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权衡利弊,金国君主同意阿勒儿继续留在帝国,顺应蒙古汗王的请求,与他们一块并肩作战。但是,金国君主指示阿勒儿,打完这一仗后无论成败速速回来,不可再延。

如果敌人一触即溃,那金军也就来了兴致,只是当面防守之敌,死硬顽强,与金军作战力战不退,失去的阵地总要拼命把它夺回,面对帝国军队寸土必争的犟劲,金军也不想与敌死磕,精明的阿勒儿自不想为徒劳无功的战斗付出大量伤亡,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消极作战。

到了第三天,战斗仍在继续,阿勒儿得到一条可以使金军离开战场的好消息:在海玛城一线的金军遭到帝国军队的猛烈攻击,帝国军队人数甚众,难以抵挡,有一部已突破过去,向南驶来。

——阿勒儿在海玛城一线布有一万多金军,以防帝国军队从背后杀出,一万多金军不仅能延缓敌人的行进,还能传递敌情。

黄金甲的将领对这么快就碰到敌人感到有点惊讶,而且当面敌人为数不少,难道这部分敌人是专门用来对付他们的吗?成王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布阵,发现敌人人数不少,但也不多,他对身边将领说:“敌人在这里布防是为了防备从危都城杀出的帝国军队,他们怕背后有敌杀过来,留了一手,在这一线布置防御阵地,敌人人数不多,我看我们不必在这里与敌人纠缠,留一部牵制他们,余下人等绕过他们的防线,继续向南进发。”

成王令左德棠的中央军留下来牵制当面之敌,他率黄金甲军队绕过敌人防线,向南挺进,援助帝国中部的军队。

阿勒儿把这个消息告诉蒙古汗王,阿勒儿对蒙古汗王说,帝国派大军从我们身后袭来,我们若再与当面之敌僵持下去,恐于我军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阿勒儿没有把话挑明,但蒙古汗王知晓阿勒儿说这话的意图,金军的消极作战他已有所察觉,听闻金军从帝国掳获几十万人和上百万头牛羊,比他的蒙古汗国多得多,虽然蒙古汗王敬佩金军将领的谋略胆识,还会忍不住翘起大拇指夸赞他们一下,但是只要一想到金军损人利己的作风,蒙古汗王的心里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只草泥马在奔腾。

与此同时,苏拉丁传话过来,告诉蒙古汗王连日作战他的兵士伤亡近一半,高塔尽毁,投石器的石头快耗罄,已无力再向当面坚守之敌发起强有力的进攻。

一个无力再战,一个不想再战,蒙古汗王也不愿再让他的军队独自作战,当冤大头。

蒙古汗王、阿勒儿和苏拉丁这三支军队,各自为战,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打算,但是有一点他们都能感受得到:战斗再持续下去,所付出的必将超过所得的,得不偿失!

于是,蒙古汗王下示三军撤出战场,离开帝国,各回各的家。

苏拉丁闻知他的军队可以撤出战场,踏上回国之路,心中窃喜,虽然未能攻破当面敌人的防线,进入帝国中部地区,可鉴于作战的大量伤亡,又有协议的保障,只要他的军队在作战中尽心尽力,也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能攻入帝国的中部当然最好,无法做到苏拉丁也不会感到失落,毕竟帮蒙古汗王攻入帝国中部地区从来不是苏拉丁出师远征的目的。

苏拉丁认为他的军队在与帝国军队的作战中履行协议中的条件,高塔尽数被毁,兵士大量伤亡,已尽力了——蒙古汗王认为他的军队尽力作战即可,为了能更好展示所部将士作战卖力的程度,苏拉丁耍了不少花样,把一些轻伤员列为重伤员,把一些受了点小伤的故意缠上绷带看上去伤的不轻,命令把投石器的石头全部打完,统统“送”给敌人,在撤退之前再向敌人发动一次进攻——这既是大队人马安全撤退的需要,也是给蒙古汗王看的,他的军队确实尽心尽力作战;而把石头用完,腾出来的那些驮运石头的马车可以运载重伤员,还能装运到时蒙古汗王给他的财宝。

苏拉丁的目的达到了,蒙古汗王见苏拉丁的军队死伤甚众,不能也不愿不履行自己在协议上的承诺,把还未交付的四千匹马和二成的财宝如数交付给苏拉丁,苏拉丁和他的军队带着财宝马匹,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