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36章 危急时刻

第三十六章 危急时刻

帝国西北地区遭蒙金军破坏,由于中部地区紧挨着西北,难民纷纷涌入中部地区,多多少少扰乱了这里的日常生活秩序。生活在中部地区的人看见那些从西北地区逃过来的人群,惊慌失措,携老带幼,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不过许多人认为战争离他们还很远,一些人看到难民的模样会紧张一下,更多的人则继续过着平常的生活,他们神清气闲,坦然自若,相信北上的帝国军队能阻止敌人的攻势,保护他们的居住地不受兵锋的摧残。

中部的人对疆外蛮军的了解都是从难民口中得知的,在难民的描绘下,那些不曾见敌人一面的人所闻的敌人是“钢盔钢甲,凶狠的战马,凌利的刀箭,狰狞的面目,见人就杀,*妇女,烧焚房舍,抢夺粮食,无恶不作”。有些难民讲着讲着,就动情掉下泪来,围听的大娘大妈中,有几个也忍不住掉几滴眼泪,以表同情,大多数则当作故事在听,他们没有切身体会,不能与之感同身受,听完后,散开,各忙各的去了。

不过,中部的人很快恐慌起来,一个谣言传到他们的耳朵里:野蛮军要打到这里来了。这竦言像细菌一样迅速传播开来,一个恐怖的恶魔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上:一旦野蛮军攻进这里,人财俱亡!

帝国中部地区的人紧张不安,一些商家豪富已准备举家搬迁,逃避这场战祸。中西部更是人心惶惶,商家纷纷关门大吉,正常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乱,城镇里一拨又一拨人,慌慌张张,携带子女家眷、家产等离开,到远方的亲戚或别处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

中西部的台椒县城,由于靠近帝国的西北,这里可能首当其冲被敌军攻占,所以,整座县城的人都忙着离开这里,避祸。一家布店的老板,叫王永全,他旁边的店面都已关门,只有他还开门营业,王永全认为敌人要攻进来不假,可能不能攻进来尚存疑窦,帝国的军队正在北面驻防,野蛮军能攻得进来吗?王永全觉得不应轻信谣言,要进一步得到可靠的消息,即帝国军队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吗?

王永全见到自己的老相好,问他:“你觉得帝国军队守住这里的把握有几成?”

老相好伸出八个指头。

“八成。”王永全笑着说。

老相好听到王永全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解释说:“我说的是守不住的有八成”。

“什么,八成!”王永全大叫起来。

老相好提醒他:“你还是早点离开吧,留在这里没你什么好。”

王永全这时才感到关门离开是对的,即使店门继续开着,人没了,生意也没了,开着何用。王永全正要行动,他的老婆从楼上走下来,一边下来一边喊叫:“你这死鬼,现在还不走,想把我们都害死呀!”

“这是什么话,我不是相信自己的军队能保护好咱们。”王永全说道。

王永全的老婆反诘说:“保护?帝国的军队要是能保护,西北地区就不会沦于敌手了,你想的也太天真了,你以为有军队在,敌人就打不进来了,木鱼脑子。”

“好了,好了,我们都别闹了,快收拾下东西,早点离开这里。”王永全回话道。

王永全让老婆把能带的衣物金银细软等财物都带上,带不走的,和他店里的布料一块藏起来,放进店里的一间地下室,以防被人偷窃或敌人真的攻进来被敌抢掠。

王永全的老婆问他:“我们到哪里去?我的亲戚朋友都在中部地区,恐怕去了他们也许都跟我们一样离开了。”

王永全说:“我在维潘县城有个姑姑,他那里远离我们这里,家也不小,我们先暂避她家。”

“好吧。”王永全的老婆说。

王永全的一家人加入到逃难的人堆中,离开了他们依依不舍的家园,暂避战火。王永全希望,当他们回来的时候,自己的店和家能原样如故。

渭泾市城是中西部最大的一座城市,在渭泾市城,有一家百年老字号,享誉盛名的中云药堂。中云药堂的创始人为华子利,他调配的独门秘方使中云药堂的药品质高,疗效强,价钱也公道。中云药堂经过六代人的发展,销售网点遍布帝国全境,华氏家族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了渭泾市城的名门望族。

华氏家族的掌门人现为华夫善,他育有三子,长子华自强、次子华自勤、三子华自劳。

闻知塞外蛮军将要攻打中部地区的消息后,华夫善忧心忡忡,他必须作出决定,让自己的家族躲过这一难。战争给华家带来的损失不仅是身家性命受到威胁,生意上的损失也不可估量,何况作为一家大的药店,他们所承担的税赋也很沉重。

华夫善在宅院的后花园来回走着,心事重重思考问题,大管家陈宗世走了进来,对他说:“刚刚运来三十船的药材,不知怎么处理。”

“来的真不是时候。”华夫善说。

陈管家点点头,说:“是呀,可现在来了,你看怎么处理一下。”

华夫善回答说:“还是按老规矩办,存入药库,保存起来。”

陈管家说完药材一事,又问华夫善一个迫切问题:“老爷,现在市城的许多人忙着搬家躲避灾祸,我们是不是也要采取一下行动,应付眼前的局势。”

华夫善沉思片刻,发话说:“陈管家,你召集全家人到宅院的大厅,我有话要说。”

陈管家得话后,办事去了。

对于华夫善来讲,举家搬迁躲避战祸,不是件难事,家族有好几个远房亲属可依靠,唯一的问题是全家人转移,要不要把秘方、细料一块带上,尤其是秘方,它可是维系整个家族的*,决不能弄丢,可带着秘方走,华夫善怕兵荒马乱的时期,恐会遭到不测。所以,华夫善反复思考再三,决定把秘方留下来,藏起来。

宅院的人聚集到大厅,华夫善端坐在前面,开口说:“大家都已知道,如今世道不太平,帝国遭至蛮军侵侮,很有可能殃及渭泾市城,为了保全家族,暂时离开这里实属必要。但是,家业大,很多东西搬不走,所以你们当中必须有一些人要留下来,看管好宅院,不知你们有谁愿意留下来,看守家业。”

华夫善说完,目光扫视着三个儿子。

三人都不作声。

华自强站了出来,说:“父亲,我愿留下来,担当此任。”

华自强一发言,二弟华自勤、三弟华自劳也表态留下来。

华夫善看着三个儿子,一时难以取舍。

华自强说:“我觉得还是我留下来好,我是长子理应担这责,二弟、三弟的孩子还小,三弟的妻子正有身孕,留下来不好。”

华夫善见长子愿担重任,说:“那好吧,你留下来,我再为你添加几个帮手,你也指定几个人随你留下,帮你打理事务,看守宅院。其余的人,快去准备,我们现要动身,你们快去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见自己的丈夫留下来,华自强的妻子满脸悲伤,华自强看着自己的妻儿,安慰自己的妻子道:“你不要太悲伤,有帝国的军队在,敌人不会轻易杀到这里。敌人真要是来了,宅院有地下室,我躲进地下室,敌人也找不到我,我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吧。”

华自强的妻子悲痛的点点头,对华自强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会的。”华自强笑着对妻子说。

待家人散去,华夫善把华自强单独叫入自己的居室,对他说:“我把秘方藏在宅院的一间秘室里”,说着华夫善把一张纸给了儿子,说:“秘方所藏的具体位置,全在这张纸上,你要好好保管,切勿别给其他人看。”

华自强向父亲保证,一定保管好秘方。

华氏宅院响起搬起物品的吵杂声,与整座城市的喧闹声对接在一起,不仅仅只是一个家族逃难的声音,还是一座市城响起的敌难的“警报”,在市城的上空回响。

渭泾市城有那么多的人忙着离开不曾离弃的家园,这种极端反常的举动使华自强嗅到一丝战争来临的气息。

中部地区噪动不安的人群引起史大尉的警觉,史大尉问董大钟,敌人要打到这里来,老百姓怎么会知道?这倒是怪了,敌人未动,他们先慌张起来,急着逃避战祸了。

董大钟问答说:“这里面肯定有人在从中作乱,散布敌人来袭的谣言,不得不防。”

“中部地区人口稠密,大量人口外流,如没有适当疏导机制,就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和不必要的人财伤亡损失。”史大尉说道。

正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史大尉觉得有必要亲自去中部地区安定人心,最低限度也要稳定社会秩序,使中部地区不致于过度混乱。

史大尉率一队人马离开江陇县城,由董大钟代行他的职权。史大尉来到渭泾市城,一路上史大尉见到一群逃难的百姓,本来他打算回中都办理事务,眼下已来不及了,史大尉决定先去中西部的渭泾市城,它是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史大尉判断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中西部的逃难人群肯定比中部、中东部来得多。

史大尉一行人从渭泾市城的北门进入,城内已有三三两两的人拖家带口往城门口去了,整座市城弥漫着惊恐不安的气氛,酝酿着一场大规模逃难人潮。史大尉径直来到市府,市府的白市守和丁少尉及一帮官员出门迎接史大尉的到来。

史大尉问白市守和丁少尉,这里的百姓是怎么得知敌情的?

白市守说:“属下正在派人查寻是谁在散布谣言惑众。”

丁少尉说:“城里肯定有奸细,暗中散布敌人进攻这里的谣言。”

史大尉问他们:“你们现在有没有准备的措施,应对城内大规模的逃离的人潮?”

白市守回答:“我等正聚在一起,商讨应对这个紧急情况的办法。现在史大尉来了,属下当听从史大尉的指示。”

史大尉和白市守、丁少尉等军政官员来到市府的堂室,史大尉问:“中西部的县府官员都到齐了吗?”

白市守说,差不多都到了。

史大尉先征询一下所在的官员能不能通过说服工作,使老百姓不离开这里。白市守犯了难,他说:“说服百姓都留下来恐怕难以做到,因为老百姓已先入为主,要想做通他们的思想,一来费时,二来成效不大。”

白市守的这番话,其他官员都表赞成,他们一致认为说服工作,效果很小,难以成功。

史大尉也觉得说服百姓不离开收效甚微,既然不能强制命令百姓留下,史大尉与白市守、丁少尉等人讨论的是如何布置疏导大批百姓撤离事宜。

史大尉提出中西部各县城布置撤离事务所须达到的三个目的:保持人群撤离通畅;维持社会秩序安定;保护城内百姓人身财产安全。

史大尉说:“大量民众的外流,可先让妇孺儿童老弱病残者先行,青壮年男子留下后走;肃清城内的奸细、谣言散布者以及趁机打劫的流氓恶棍,维持好城内秩序的安定;派兵保护好城内即将离开和留下的百姓的人身财产的安全。”

根据史大尉讲话要义,白市守与丁少尉等人合议,制定出了关于疏散人群的暂行条令,拿给史大尉过目,史大尉看过批准后,该条令正式实施,条令规定如下:

一、中西部的市城及县城的军政官员,负责疏散管辖之地避难离开的民众。

二、关于撤离百姓的先后秩序,妇孺儿童老弱病残者优先,青壮年男子后行。

三、市城及县城的少尉和卫官,派兵严查扰乱城内治安者,如散布谣言者、打劫闹事者以及奸细等,凡发现此类滋事人员,抓起来逮捕。

四、市城及县城派若干人员在民众聚集之地作宣导工作,安定民心。

五、市城及县城的少尉和卫官,派兵保护城内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如有能力,在城外十五里也安插兵丁,以防山贼土匪对逃难人群劫持勒索。

六、市城及县城派相关人员前去所管辖的乡村,动员村民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工作。

史大尉下令把条令抄录后送达各县官手里,照条令规定的执行,他自己也拿了一份,赶往中都,这个条令不只在中西部执行,整个中部地区都要照此办理。

丁厉益少尉加派执勤人手,在市城的行道小巷巡逻,控制在大量人群撤离之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鱼目混珠,行盗窃,搞破坏而引起秩序的不安态势。巡逻队看见形迹可疑的人,即上前询问,见人跑,追上前去,抓住后不由分说带上手夹,逮捕入狱;有些人因喊了几声“蛮军来了”之类的言语被认定是奸细抓捕下狱。虽然这里有一部分人经审讯是无辜的,但是丁少尉认为乱世用重典,宁可错抓,也不可少抓,这样才能稳定城内的秩序。

华氏家族的马车如一条长线,驶向城南门口,门口被拥挤的人群堵住了,马车被迫停下来,华夫人掀开帘子,往外一看,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对华夫善说:“你看,老爷,这么多人,可怎么办。”华夫善向外看了看,叹了一口气,说:“能怎么办,只好等吧。”

华夫人朝外看着,她看到有个熟悉的身影走上城墙,那不是市城的执行官白新远市守吗。白市守亲自走上城墙,示意城下的人群安静,白市守大声说:“渭泾市城的邻里乡亲们,帝国的军队会尽全力保护你们,打退敌人对中部地区的一切进攻,你们也要相信自己的军队能做到,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许可百姓撤离,做好坚壁清野的工作。官府现在制定一个疏导人群的条令,方便群众撤离,你们一定要严格遵行条令规定。现在我命令所有撤离市城的人群,妇孺儿童老弱病残者先行离开,青壮年男子留下来为这些人让行,等这批人都走后,再让青壮年男子通行。同时,你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的安全,祝你们平安。”

白市守说完后,令副官把他刚讲的话,用布告的形式张贴在城内醒目的位置。

城内的卫兵开始执行白市守的讲话,让妇孺儿童老弱病残者先行,青壮年男子集中起来,待在一边,让路。华氏家族的马车队遂被分为二批,华自勤和华自劳眼见与自己妻儿分离,心中不免焦虑万分,华自劳唉叹的说:“唉哟,这叫怎么一回事哟。”

青壮年的男子们集中待在一边,目送妇孺儿童老弱病残者走出城门,拥挤不堪的人群井然有序起来,看着渐渐有序的撤离群众,白市守看了看城外,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向他这里看,他们在等待自己的亲人,蓝天白云,绿山翠竹,安谧幽静的环境之下,是人们内心不安的**在作怪。

随着城内大量人口的外溢,中部地区有些城县失去往日的活力,市面萧条,行人稀少,死气沉沉。

这是战争即将波及一个地区所造成的后果。

在这个危急时刻,帝国中部的一部分地区繁华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