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8章 帝国的骄傲

第十八章 帝国的骄傲

正当爵王登高远眺时,罗夫康与周宾在观察附近的地形,以便找到一处可以预伏歼敌之地。他们经过很多地方,发现山头堡的地形利于歼敌,就先定了下来。在敌情未明,敌来兵多少未定之时,罗夫康必须备二手,他也做好了敌人兵力甚众,靠一纵队无力应付之时,与二纵队合拢的准备。无论敌情如何,罗夫康认为侦探敌情的工作至为重要,他们是罗夫康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负责侦探的人员,不仅要冒生命的危险,他们随时都可能在某个地方碰到敌人,而且常常风餐露宿,长时间在外面或野外作业,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令罗夫康颇感自豪的是,他派出去的侦察兵,目前无一伤亡,都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罗夫康派出了大批侦察人员,严密监视蒙汗军和金军的举动,并及时向他汇报。

阿勒儿讲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讲演,说服了部将接受他的攻占危都城的方案。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阿勒儿这个方案的核心是派一支奇兵,翻山越岭,绕到危都城后面,奇袭敌军。派多少人去?连绵的群山有多长?这是阿勒儿必须解决和直视的问题。

派一支多少人的奇兵,有的将领拍胸脯说一万人就可以了;有的将领认为需要三万,阿勒儿想来想去,取了个折中,派二万人,由莽泰贝勒指挥。兵员人数确定后,这支奇兵该带多少口粮,其实也就是奇兵部队需要翻越多少山岭,崇山峻岭有多长的问题。阿勒儿对此心里不清楚,但他认为不会太长,大约五十公里,那部队所需多少日的口粮,十五天,他想,还是多点,二十天吧。阿勒儿这时才深切地感到,派奇兵翻山越岭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阿勒儿有点烦恼,不过很快他又听到一件更令他烦恼的事:西都遭到帝国军队的进攻,在西都的金军除少数几个逃了出来,其余都丧生了。

阿勒儿得知此事后,他惊讶于帝国军队这么快就展开反攻了,一想,又有点不太相信,这只是帝国小股部队的进攻,还是主力部队倾力进犯。阿勒儿倾向于前者,因为在西都的蒙金军多是后勤兵员,战斗力不强,敌人很可能看中这点,向西都发动了攻击,这只是帝国军队的小规模进攻。

贝勒王拓善跋问阿勒儿对此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阿勒儿令固勒达朗领兵六千前去剿灭敌军。

达朗出发前,阿勒儿对他说,最远只可抵达西都,到了西都后不可再深入,遇到敌人,消灭掉;如敌数甚众,赶快派人汇报,剿灭在西都以北的敌军后,马上回来。

达朗固勒率领六千金兵朝着西都进发了。

在蒙古汗国,左大将问刚刚回来的参佐,西都那边的人可以回来了吗?参佐答道,西都金银财宝很多,他们现正在整理,恐怕还须些时日。“怎么搞的,还要几天!”左大将有点不满,“什么东西搬起来这么麻烦。”一旁的郎大佐一看,机会来了,向左大将请缨:“大将,我愿率部前往西都,帮他们搬运,好让他们早点回来。”

“好吧。”左大将同意了。

郎大佐带着他的六千子弟兵兴高采烈向着西都出发了。

左大将觉得派郎大佐部还不够,毕意这是在帝国境内做事,不安全,又令如大佐也去,协助郎大佐,把西都的人和物尽快带回来。

罗夫康得知有一支金军部队正向西都驶来,一开始得到的情况是这支金军部队人数不多,罗夫康希望获知更为准确的情报,侦察人员报上来的敌人人数越来越准确,从不足一万到五千至一万之间,最终估算出大约在六千到七千之间。罗夫康当即从帝国一师中抽出一部分负责诱敌,把敌人引到山头堡,开始作歼敌的部署。

正在这时,侦察人员报来另一个敌情:发现有一支蒙汗骑兵正向这里驶来。

郎大佐部行军速度一开始并不快,可当他知道如大佐也跟他同往西都时,一下子加快了行军速度。在郎大佐看来,如大佐是跟他争食的,他想早点进入西都多拿点东西。

敌情有变,罗夫康得知的一支蒙汗骑兵变为二支,二支蒙汗骑兵有万人之多,现在金军已与诱敌部队交上了火,正向山头堡推进,两支蒙汗骑兵也在往这里一路疾驰,但与金军隔着一段距离,罗夫康从中东军和中西军各抽出四千人,疾速北上,在蒙汗骑兵必经之地上,构筑工事,阻击这二支蒙汗骑兵。

金军在诱敌部队的且战且退中,渐渐逼进了山头堡,成孤军冒进之势,打击敌人的战机出现了!罗夫康发布了作战动员令:

告各部队指挥官:

数千金军明日将到达山头堡,粉碎敌人的进攻迫在眉睫,敌人固然凶悍,但是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是很多的。望各指挥官谆谆告诉属下将士,务须以最坚决的决心,最负责的忠实与最吃苦耐心的意志与敌作战,把这股悍敌干净、全部、彻底地消灭掉。为帝王,为帝国子民,为北上进攻献上一份大礼。

罗夫康周宾

十一月十八日

罗夫康的作战部署是:叶庆褚的中部军隐蔽于山头堡以北,中东军和中西军隐蔽于山头堡以西和西北山地;鲁军隐蔽于山头堡西南,帝国一师主力隐蔽于山头堡以南,另以一部为预备队。另外,中东军和中西军一部阻击南下的蒙汗骑兵。罗夫康请周世荣的二纵队监视钳制敌军,不让其他敌军进入战场。

达朗领着六千金军,朝西南方向,寻找帝国军队,他们发现了一支身穿墨绿色军装的敌军,一看人数不多,靠他的人马收拾就够了。金军自从进入帝国,鲜有败绩,他们对帝国军队有心理上的优势,战斗力旺盛。眼见敌人抗不住,开始退却,达朗岂肯善罢甘休,一路追赶,进入山头堡地区。刹那间,喊声雷动,四周出现大量敌军,达朗看着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手拿着刀,目光锐利,做好了与敌人血战的准备。

即便身处危境,被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中的六千金军官兵也是毫无惧色,生于苦寒之地的他们有着强壮的体格,坚韧的耐力以及战斗到底的顽强的斗志。金军一旦与敌人开战,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才会停止,所以这场战斗对于帝国军队来讲异常艰难。

战场上,一片刀光血溅,双方将士纠缠在一起,奋力厮杀,喊杀声、呻吟声、咒骂声,充斥在战场上。一个鲁兵用钢叉刺中了敌人,没想到金兵的黑色盔甲极为坚硬,一叉下去并未刺进皮肉,反倒被金兵一刀砍死。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敌人,达朗固勒渐感不支,他身边活着的金军将士越来越少,敌人人数甚众,他忙派人汇报,可当他看到退路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敌人时,心中怛忧,派去汇报的人能不能冲出重围,金军将士再能战,也不能以一抵三,抵四,一名金兵遭到三四名敌人围攻,身中数矛,力战而死。达朗拍马杀了过去,他已横下一条心,与自己的将士共存亡。

战斗渐渐平息,六千金军将士尽殁于此,血红的太阳慢慢沉入地平线,夕阳的余晖涂抹在尸横遍地,冒着硝烟的战场。罗夫康和周宾等将领走进了战场。突然,罗夫康止住了脚步,他眼睛看着一名帝国一师的战士,战士的刀砍掉了金兵的脑袋,自己则被金兵的尖刀刺穿了腹部,他已断气,但仍保持着斩杀敌人时的战斗姿式,像一尊雕像矗立在罗夫康的面前。罗夫康为之动容,他走上前去,摸着那名战士的衣服,哽咽地说:“真,真不愧是帝国的骄傲。”

正是这一个个“帝国的骄傲”,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