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舰队入主清朝
字体: 16 + -

第63章 江户十国条约

第44章 江户十国条约

金融政策:发布《相对济令》及《弃捐令》,加强对物价及金融的控制,包括限制当铺利息由15%减至12%,亦加以限制工资及物价。改铸货币,立法强制规定金、银、铜钱比价,免除幕府的半数债务及武士的高利贷。

军事革新:重申允许对误入日本的外国船只进行补给,改变以往对异国船只一律抵抗的强硬姿态,幕府又任命江川英龙、高岛秋帆引进西洋炮术,并加强江户湾及伊豆岛的海防;老中阿部正弘取代水野忠邦后,又设立讲武所及军舰教授所。

整肃纲纪:施行《俭约令》,对町人娱乐文化,如浮世绘、歌舞伎、通俗文学加以限制。譬如迁移江户郊外(浅草)的戏棚、封闭曲艺场、歌舞伎演出者第七代市川团十郎和通俗文学作者为永春水和柳亭种彦被幕府处分,禁止在1841年焚毁的繁华商业街中村座重新复建。歌舞伎演出者外出时须强制穿着斗笠,以免过于瞩目。

天保改革的结果,幕府对商人的压制引致大阪等地富商势力的抵制;《人返令》等法令又对手工业、人口流动及工资物价的限制,既赶绝农民出城的生计,又加深各阶层生活的困境,造成广泛的不满。此外,鉴于推行《上知令》令京阪及江户一带的大名及武士失去领地,更引起这群最支持幕府统治的谱代大名及旗本武士对幕府的强烈反感。除了武士及农民对改革不满,改革的一些措施如节约政策也干扰著大奥的运作,引起将军府后宫的不满。特别当时掌管大奥的御年寄姊小路和下任将军生母本寿院的顽强抵抗。于是改革在加深幕府的统治危机及主持人倒台下,水野忠邦被罢免,改革亦宣告失败。以提倡复古纯朴的民风作为手段来抗拒商业化,明显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以致改革最后不但无法复兴德川幕府,反而催化其衰落。

首席老中水野忠邦说是仁孝天皇特使,其实都是江户幕府自封的。在江户时代,天皇只是一个由大将军控制的傀儡,仁孝天皇同样如此。终日郁郁寡欢,不理国事,更是任由幕府为所欲为了。

和谈过程发生的争执自不必细说,经过三天的反复磋商,最终于3月17日签订了《日中江户条约》、《日法江户条约》、《日俄江户条约》、《日米江户条约》、《日奥江户条约》、《日普江户条约》、《日西江户条约》、《日比江户条约》、《日荷江户条约》和《日萄江户条约》。

其中《日中江户条约》共六款,主要内容有:

今日会同声明,核定日本国按西历1842年3月17日,即日本国历天保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文内各款,当经日本国天皇于即日,降旨全行照允,足适诸国之意妥办,交由江户幕府全力承办。

一、日中自本条约签订后,即向中华帝国舰队提供补给,并补偿中华帝国军队在日本的战斗损失白银五亿两。鉴于日本政府需赔偿十国损失,无力付清,可在十年之内分期偿还,并按银行贷款年息5厘计算具体金额,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等作担保。

二、将江户城东郊藩厅划为中华帝国使馆区,在区内日本人不得居住,由中华帝国派兵驻守。

三、日方负责派人按照中方指导修建江户机场和江户港口,一应物资和费用皆由日方承担。

四、自即日起,日本本州岛沿中轴线以东,包括其辖区内的所有小岛,皆划为中华帝国租界,在区内日本人出入需经中方岗哨盘查,由中华帝国派兵驻守。

五、日方必须保证在日本范围内所有中华帝国子民的安全,禁止日本人产生反中言论,禁止日本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中的组织,违者一律处死。

六、日本国允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中华帝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等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

七、日方设立外务部。作为专门处理日本政府与中华帝国等十国交涉的专门机构。

今将以上条款缮定同文两份,均由中华帝国全权代表和日本国特使画押,中华帝国全权代表存一份,日本国特使收存一份。

……

十国条约签订后,日本全国沦为十国列强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大量涌入,黄金外流,物价上涨,米价指数由最初每石100上涨到了每石450的历史高位,日本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国内生存环境的恶化引发了轩然大波,1842年3月30日,中、下层武士和处于社会底层的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和城市平民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

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从上至下依次为天皇(只是傀儡,毫无实权)、将军(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大名(有些从事工商业)、武士(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新兴地主与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力较少)、农民与城市平民(生活日趋贫困,进行反抗斗争)几个等级。

“尊王攘夷”运动最初从西南强藩长州、肥前、萨摩和土佐发起,短短一周时间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江户幕府对参与“尊王攘夷”运动的暴民进行了血腥镇压,一时间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日本笼罩着一片凄惨的景象。

此时,年届49岁的大将军德川家庆身体在“尊王攘夷”运动的打击下,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并大病了一场,下任将军的继嗣人选因而成为政局争议问题。支持前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儿子一桥庆喜(德川庆喜),还有期盼跟诸藩建立协调体制的一桥派,和重视德川将军家血统、希望推举与德川家定血缘较近的纪州藩主德川庆福(德川家茂)并且政治路线保守的南纪派,两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与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