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舰队入主清朝
字体: 16 + -

第46章 阿克斗卡之战

第27章 阿克斗卡之战

道光二十年七月初四(1840年8月1日),大清伊犁驻防兵调集了新疆各驻防地的战马,形成骑兵大军,浩浩荡荡向哈萨克汗国方向西进。

8月2日一早,侦察前哨向经过一夜休息的西进大军传来消息,在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北侧阿亚古兹河畔的阿克斗卡镇发现有一、二百名的沙俄骑兵在附近徘徊。

胡泽义少将立即命令大军兵分左、中、右三路加速行军,对阿克斗卡镇进行包抄,通讯兵随时保持无线电联络。

上午十点左右,大清骑兵左路部队在阿亚古兹河畔与二百名左右的沙俄骑兵遭遇,双方经过短暂的对峙后,一百多名沙俄骑兵开始催促战马,挥着马刀向大清骑兵发动了进攻。

“哒,哒,哒……”大清骑兵立即举起轻机枪,向手持马刀冲过来的沙俄骑兵展开射击。

一通扫射之后,进攻的一百多名沙俄骑兵连人带马栽倒在地,其余观望的几十名沙俄骑兵见势不妙,拨转马头就想跑,大清骑兵立即催动战马,向逃跑的沙俄骑兵追了过去……

半个小时后,两三千名沙俄骑兵在阿克斗卡镇上汇拢到一起,一同到达的还有对沙俄骑兵呈包抄态势的大清骑兵。

眼见逃不掉,几百名沙俄骑兵拨转马头,发了疯似的向大清骑兵冲了过来。

“哒,哒,哒……”大清骑兵立即举枪射击,手持马刀冲过来的沙俄骑兵在轻机枪的强大火力下,纷纷中枪倒地。

余下两千多名沙俄骑兵顿时没了斗志,在指挥官的带头下,陆续下马投降。

经过简单的打扫战场,大清骑兵在阿克斗卡镇就近修整,胡泽义派出联络官,试图联系管辖城镇的府衙,摸清哈萨克汗国目前的局势。

到下午一点半时,当地的酋长姗姗来迟,一再向胡泽义等官员致歉,并表示是因为沙俄骑兵侵袭,不得已躲藏了起来。

经过详谈,胡泽义等人大致摸清哈萨克汗国目前的局势及沙俄骑兵分布的位置情况。

投降的沙俄骑兵旅长、副旅长和团长等高级军官被单独加以审讯,两千多名沙俄士兵被集中起来,在阿克斗卡镇选址修建机场和通讯指挥所。

阿克斗卡镇的酋长把回民召集起来,为大清骑兵作战部队提供伙食、住宿和马匹草料等后勤保障。

接下来,胡泽义召集中高层军官开会,对战情作了通报,并商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定名为“收网行动”。

经过三天的夯实平整,阿克斗卡镇西郊修建的简易机场已能投入战时使用,机场旁边同时搭建了一层平房,供机场保卫部队驻防。

新疆伊犁机场驻防部队随即抽调两架无人战斗机、两架武装直升机和两架轰炸机及相应的飞行、地勤和保卫人员进驻阿克斗卡简易机场,工程人员带来建筑材料和设备,对机场跑道、指挥塔台和营房等基础设施作了进一步的精细硬化处理。

而哈萨克汗国和布鲁特汗国的国王也赶了过来,对大清骑兵进行勉励和犒劳。

哈萨克汗国王表示,阿克斗卡镇以后将划归大清骑兵驻防使用,希望大清皇帝陛下能长期派遣骑兵,驻守阿克斗卡镇保一方安宁,哈萨克汗国愿意为阿克斗卡驻军提供军饷和后勤保障。

胡泽义在请示了道光皇帝和总理兼新军三军总司令刘凯峰中将的意见后,答应了哈萨克汗国王的要求。

8月6日上午八点,收网行动正式开始,按照作战计划预先埋伏在沙俄骑兵各个驻地的大清骑兵,迅速包围了各支沙俄骑兵队伍,战斗在一面倒的局势下很快就没有悬念的结束了。

根据战报统计,收网行动共击毙沙俄骑兵3946人,俘虏5619人;缴获战马7928匹,马刀9565把,滑膛枪1536支。

加上阿克斗卡之战中的战果,在收复哈萨克汗国和布鲁特汗国失地的战斗中,大清骑兵共击毙沙俄骑兵4723人,俘虏7913人;缴获战马10241匹,马刀12636把,滑膛枪1642支。

这些俘虏的沙俄骑兵将用来修建新疆各地及到达哈萨克汗国和布鲁特汗国的公路、机场、营房等。

而出征的大清骑兵在与即将到阿克斗卡来的陆军新编第四十九师完成交接换防工作后,依然返回新疆伊犁驻地值守。

新军除了对八旗军和绿营军进行改造,还吸收了一些精干人员,加上持续开展的体检征兵工作,目前新编有:

空军三个师: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和第三十九师;

海军九个师:第四十师至第四十八师;

陆军二十个师:第四十九师至第六十八师。

我们把目光转回北京。

在全国试验区的改革第三步刚刚开始之际,京城的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们坐不住了,纷纷向道光皇帝呈递了奏折,理由千奇百怪一大堆,无非是想保住各自的土地和家产。

在这种情况下,道光皇帝没有任何回复,而是用实际行动将了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们一军。

道光皇帝以身作则,率先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和私人财产公布出来,宣布这些土地和私财自即日起纳入国库统一管理支配。

随后下了一道圣旨,号召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各自的土地和家产向外公布并捐入国库。

如此一来,正直无私的京官纷纷叫好,拥有富甲天下家财的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们则心痛肉痛,私下里直把道光皇帝恨得牙痒。无奈皇帝手握重兵,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们纵然不满,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京城这块改革的坚冰宣告瓦解,全国范围的试验区改革计划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年七月十八(1840年8月15日),沙俄皇帝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派遣特使穆拉维约夫到北京,与大清朝交涉归还俘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