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17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将于1840年6月28日正式打响,留给中国的和平发展时间只有半年不到。
在这段时期,四个特别试验区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分到土地的贫民在现代种植技术普及手册的指引下,重新对当地的农作物做了优化选种,配以科学的灌溉施肥(没有工业化肥以前,暂时使用人和家畜的粪便),播种下了新的希望,有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原八旗军和绿营军的精神面貌有了本质的改观,一些现代军人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流行起来,军队纪律性明显提高。
州府衙门的官员按照民意作了重大调整,参照现代政府的职责分工,对管辖地域实施了更为有效的管控。
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则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其家产也被查抄充入官库。
每个县衙都新建了小学和中学,大量印发了适合中小学生阶段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和美术教材,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集中太平洋舰队新编的非战斗人员充当教师,对照教材向学生进行传授和答疑解惑。
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我是一个兵》、《咱当兵的人》等激发斗志的军旅歌曲,经过稍加修改后开始走出军营,在中小学校里传唱开来。
经商者在政府的鼓励下也逐渐大起胆子、放开了步子四处筹资办厂,米店、硝磺厂、钢铁厂、蚕丝厂、绸缎厂、茶叶店、瓷器店等私营企业一天比一天多。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一(1840年2月3日),华夏大地迎来了己亥年的国人传统节日——春节。
全国广大百姓开始张灯结彩、欢度春节,舞狮队、耍龙队在街头巷尾卖力奔走。四个特别试验区的百姓脸上一改往年的愁眉不展,热情洋溢在每个村民的心头。
大年初二,老百姓开始走亲串戚,把自己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激动,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这期间,不免有相隔较远的亲戚彼此登门造访,把四个特别试验区的新观念、新格局、新成果逐一收在眼底,和自己所住的地区相比较,从思想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四个特别试验区取得的成功,在全国其他省份百姓的心头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这就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中华大地上越演越烈……
时任福建上杭县知县的宋衍镛,率先发起万民书,向道光皇帝呼吁把福建纳入特别试验区进行改革。
宋衍镛,字振东,贵州瓮安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进士,三甲七名,分发福建,任上杭县知县,深受邑人爱戴。
《上杭县志》有传:宋衍镛,字振东,瓮安进士,分发福建,佐督府幕有功。道光二十年,署邑篆,礼贤下士,约己爱民。念祖父俱以廉吏名当世,兢兢自矢,不敢稍失持守,治事勤而慎,故不劳而有成,律己清而明,故人不敢以巧诈试。时当道光季年,风俗凋敝,匪徒潜伏,蠢蠢欲动,绳以严法,不稍宽假,遇两造质讯曲直,立判案无留牍,士以文艺进质,虽事冗必以礼接,诱掖奖劝,娓娓不休。卒至讼狱衰恩,道不拾遗。卸篆后,贫不能治装,邑人醵资以赆其去也。民不能忘,勒石颂德。邑人莫太史树椿称,六十年中阅县长三十余人,所心悦而诚服者,唯浙江进士潭公及公二人云。
在元宵佳节到来之前,这样的万民书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掀起了一股强烈要求改革的新思潮。
元宵节当天,道光帝张榜诏告全国,大致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应天朝广大子民的万民书呼声,现明确诏告天下!
天朝试验区的改革将实行三步走:
第一步,选取几个地区作试点,视改革成效来决定发展的节奏,目前第一步已经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步,把盛京、直隶、山东、江苏、江南、湖广、福建、浙江、广西和琼州等沿海省份,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和云南等边疆省份均纳入试验区进行改革,这一步骤应广大百姓呼声,将于近期准备就绪后开始推行;
第三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改革取得成效以后,把全国所有省份统统推行试验区改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试验区三步走的改革计划,无论国内外发生什么样的战事,都将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希望天朝广大子民配合改革计划,暂时没有进行改革的地区无需失落,改革一样推行,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祝广大子民元宵节愉快!
道光帝的这份诏书让广大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却让各地的官员上窜下跳,纷纷向消息灵通的好友打探仕途命运走向如何,一些心虚的贪官污吏更是做好了携财外逃的安排。
当然,各地异动的情形依然在军情局的掌控之内。
元宵节过后,沿海省份和边疆省份的试验区改革计划如期展开,新军中的骨干干部,在经过台湾、广东、上海和天津四个特别试验区的吸收扩充和锻炼后,如同滚雪球一般发展壮大起来,成长为沿海省份和边疆省份推行试验区改革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这期间,各地买办、地主和贪官污吏沆瀣一气,联合在一起共同阻挠改革的推进,新军对此给予了坚决打击,消灭了一股又一股地方武装势力,同样把这些人的家产查抄充实官库。
四个特别试验区的经商人员在致富以后,胆子变大起来,跟随新军驻防的步伐,把分厂、分店扩大到了沿海省份和边疆省份。大大小小的茶厂、蚕丝厂、瓷器店、棉纺厂、药材店和印刷厂等,如同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