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军魂
字体: 16 + -

第60章 万里泣别3

第60章 万里泣别3

远远一大群人扶着钱中信的老母亲赶出来,老人家赶到车前,“嚓”一声跪下,流着泪说要冷剑这个长官带着他的儿子去,如果钱中信有什么地方做不够,可以打可以骂,但绝不能放弃钱中信。

冷剑连忙下车扶起老人家,说他只是想让钱中信多陪她几天。老人家连连摇头,说她绝对不相信。

冷剑咬咬牙,说他们要去执行生死未卜的危险任务,钱中信不适合去。

老人家说:“我书读得少,不懂大道理,若能保我们一方平安,越危险信儿越要去,即使信儿为国捐躯,我老太婆还有你们这些儿子,还有政府,还有乡亲们照顾呢!如果长官不给信儿去,我老太婆再给你下跪。”

非常朴实的语言,绝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冷剑他们眼睛都通红了。我们的军人的腰杆为什么能挺得这么直,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父母亲,伟大的军嫂在背后默默支持。

冷剑他们全部下车,冷剑威严地厉喊一声:“敬礼!”

六只手掌狠狠地举到眼眉旁,在庄严的熠熠生辉的国徽下向伟大的母亲敬上一个最崇敬的军礼。

军礼良久,良久才完毕,钱中信抱了抱妈妈,在老人家面前磕三个响头,头也不回的钻上汽车。

军车已经消失了,被人搀扶着老人家眼里才滴下两行清泪,面向军车消失的方向久久不愿回去,全体村民也不愿意回去,他们都从冷剑这个领导的话中听出他们即将去执行非常非常危险的任务。

到每一家辞别,这些铁血的男儿都流出热泪。

方熊子兄弟众多,家大业大。最令冷剑他们难忘的是方熊子那个已经六岁多的儿子竟然不敢认父亲,军嫂告诉冷剑,方熊子在他儿子出世时回家探亲,在孩子三岁时回家才住几天,就因为有特殊任务回部队。孩子已经六岁多了,严格来说,孩子只见过爸爸几天,都是做妈妈的指着照片教孩子认爸爸的。

在方熊子他们离开时,孩子抱着爸爸的脖子不肯放手,哭着要爸爸,孩子哭声传得很远,很远……孩子的哭声令这些铁血男儿的心也碎了。

谁tmd说军人无情,军人只是把他们私情狠狠地收藏在心灵深处,把他们的情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广大人民。

刘乐友家在“城市”,在城市的孤儿院,孤儿院贴满刘乐友的照片,教育全院的孤儿向刘乐友学习,长大后当兵保家卫国。怪不得刘乐友每个月的津贴都不够用,原来他都寄回孤儿院;怪不得刘乐友沉默寡言,很少回家探亲,原来他是孤儿。

当霞光遍洒,金光万道时,冷剑踏入他既熟识又陌生的家乡,踏入虽然不是生育他却哺育成茁壮成长的家乡。哺育他成长的小山村,只剩下他义父一家没有搬出去,破旧低矮的泥砖房屋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修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断壁残垣的凄凉景象。家乡的一草一木由于缺少人的砍伐,比十年前更旺盛,欣欣向荣,预示着灿烂的明天。

从资料中冷剑已得知冷爷爷早已过世,义父和许伯伯许婶婶也已是耄耄老者。

当冷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冷剑的义父和许伯伯见到冷剑和他的战友一身戎装,眼睛亮了,这两位老军人眼含泪水,喃喃说他们从不相信冷剑是穷凶极恶之徒,他现在身穿着崭新的军装就能说明一切。

义父告诉冷剑,因为冷睿亲手抓捕冷旗,冷旗的母亲不再在镇上住,搬回毗邻金三角的老家,也拒绝见跪在门口一天一夜的冷睿。

许婶婶抱着冷剑的头哭着说她在心理上已经原谅冷睿,但在感情上还需要一段日子。还说和冷旗同母异父的冷雪憎恨冷睿,冷雪说冷旗作奸犯科罪有应得,但全国这么多警察,为什么偏偏是冷睿去抓。

冷剑心里一阵凄然,军装警服在身,身不由己啊。

冷剑拜祭了冷爷爷,只在家呆一会儿就告辞,两位老军人明察秋毫,没有多问什么。他义父在临别前只吟诵了一首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满腹经纶的许伯伯则吟诵了几句诗,一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一句是:“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最后两句他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冷剑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冷剑等六人向两位终老也不忘忧国忧民的老军人敬过有力的军礼,在两个老军人热切期望的眼神中义无反顾地踏上铁血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