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军魂
字体: 16 + -

第9章 囹圄思往昔2

第9章 囹圄思往昔2

他也清楚记得,有一次,他表演一个杂技动作咂了,观众起哄。事后,杂技团老板脱光他的衣服,用马鞭狠狠的揍他。他咬着嘴唇默默承受,不求饶,不流泪。

这时,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人冲过来,“嘿”一声大喝,如晴天霹雳,手起掌落,把用来压绳的五块砖击碎,技惊全场。

中年人狠狠的训了杂技团老板一顿话,平时作威作福的老板一声也不敢吭,还对这个中年人目露敬畏之色。

他就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一定要有本事。

中年人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头,爱怜地说“孩子,你受苦了。”

听了中年人短短的一句话,他的眼泪才如断线珍珠般落下来。

中年人温柔地问他:“孩子,你愿意跟我走吗?”

他仰起小脸,坚定地说:“愿意。”

中年人用了3千多块把他买下来。他年纪虽小,但经年闯荡,知道3千多块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中年人认他为干儿子,他终于有了一个爸爸,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爸爸姓张,但给他起的名字是冷剑,个中原因,他以后才知道。

爸爸的家极其偏僻,在穷山恶水之中,毗邻金三角。

爸爸的家庭成员复杂:一个80多岁的高龄老人,长的慈眉祥目,冷剑叫他为爷爷;二伯姓许,是个残疾人,左腿从大腿根处锯掉了,面目清秀,白净;爸爸指着挂在厅中央一祯三人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三个人都身穿军装。站左面的是爸爸,站右面的是许二伯,站中间的有股英气,爸爸管冷剑叫这个人为冷大伯,冷大伯在6年前就死了(牺牲)。照片中,爸爸的左手搭在冷大伯的右肩上,许二伯的右手搭在冷大伯的左肩上,而冷大伯张开双手拥抱着爸爸和二伯,看来他们的感情很深。他们三人都面露笑容,神情甚是愉悦。

有一个30多岁的妇女,是冷大嫂。冷大嫂有一个儿子,叫冷旗,冷剑以后就叫他旗哥。

爸爸想把小学知识为他补上,然后送他去小学读书。于是问他想先学语文还是数学?

他脱口而出:“学功夫。”爸爸掌劈砖头的动作已经深深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将永不磨灭。

无论爸爸和他说什么,他都说三个字:“学功夫。”

爸爸,冷爷爷,许二伯,旗哥哥都无可奈何地笑了,这样犟的孩子还真少见。

爸爸笑问:“学功夫是很辛苦的,你受得了吗?”

他没有说话,只是坚定地点点头,满脸坚毅之色,有什么苦比得上流浪的苦,学杂技的苦呢?

从此,每天早上六点,就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无论刮风下雨,大雪纷飞,都坚持在崇山峻岭中跑步。

他记得,爸爸在训练的时候是很严厉的。只有晚饭后,他坐在爸爸的膝盖上时,他又从新享受到父爱的温暖。爸爸总是指着墙上的那张三人黑白照说:“我和你冷大伯、许二伯同属一支侦察连。大伯是连长,冷大伯是武林世家,有很厉害的功夫。二伯是指导员,是大学生,有丰富的特战理论,我呢,嘿嘿,是全军军事技能标兵。”

他听得半懂不懂的。

“我们三个是比亲兄弟还要亲的战友,我们一起上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执行敌后爆破任务时,你大伯为了掩护你二伯和爸爸而壮烈牺牲了,而二伯也在战斗中失去左腿。”

他听得**汹涌,立志要向爸爸学习,长大后做军人。

他以后才知道,爸爸也受了很重的伤,伤了男人的生命线,不能娶妻生儿。他也是长大后才知道,爸爸和二伯为了大伯的遗孀,退役后到大伯家,照顾冷爷爷、冷大嫂和当时13岁的冷哥哥。他也是以后才明白,他姓冷,就是为了纪念冷大伯。

他也是当兵后才明白这就是中国的战友情,支撑起中国的军魂的战友情。

爸爸为他制订了一套很详细的学习训练计划:早上六时到七时跑步;吃完早饭后,七点半到八点半练拳术;练拳后由二伯为他补习小学的知识;下午学习后,在一个坑练习跳高;晚上冷爷爷传授吐纳打坐的知识和方法,这大概就是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吧。这吐纳打坐的功夫当然不会武侠小说中那么神奇,只是练气,很有效,能使他的心神镇定,消除疲劳。

爸爸还经常找些药材给他泡澡,效果也不错,洗完后神清气爽,疲劳去无踪。

两年后,他已经在二伯的辅导下学完小学的课程。爸爸和二伯都夸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很强,对动作的理解力更超强,好像天生就是练武的和做军人材料。在学武方面,他的双脚的脚肚子上各绑了块3公斤重的铅块,在跳高和跑步时也不能除下。

小镇上有一间不大的初中,离家有近10公里的山路。每天早、午、晚,他都要绑着3公斤的铅块,背着2公斤的书包跑步上学,放学。放学后,冷爷爷就教他练咏春拳,太极拳。

当时,他才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