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无名英雄的悲壮故事:脑袋开花
字体: 16 + -

第9章 空路3

第 045 章 空路(3)

刘翠花把门闩上,把水倒在木盆里,这才把衣服了。她用手试了试,水温刚好。她赤脚走进大木盆里,水很浅,她只能半跪着。动手洗澡时,她这才想起忘了带洗澡帕。

包扎胸脯用的白布还在,就用它来洗,反正再也用不着了。

这是第二块白布,以前那块白布被父亲弄脏,扔在枫树坡上了,怕别人知道了会说闲话,她回家又弄了一块,也就是现在用来洗澡的这一块。她用这块白布把身体擦洗了一遍,就把它扔在桶子里,穿上衣服后,再把它连同洗澡水倒进楼下的臭水沟中。

刘翠花取出那套粉红色内衣穿上,也就是父亲从芷江城头买回来的那套。她平时舍不得穿,只有特别想念父亲的时候,才会偷偷地换上,感觉就像父亲的手在托着她的,还有下面,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刘翠花的衣服穿得很讲究。

三套衣服,最里面是白色的,中间是蓝色的,外面是黑色的。

这是死人的穿法。

只有死了的女人才会这么穿,她的心已经死了。

刘翠花对着镜子梳头,第一次挽起了妇人的发式――盘龙髻。然后把那条最长的长头巾盘在头上,这才穿上绣花鞋,把盆里的洗澡水倒在桶子里。

刘翠花提着洗澡水出去的时候,主人和客人都在酒席上开怀畅饮,划拳行令唱酒歌,热闹非凡,连寨子里的狗都钻在桌子下面等着抢骨头吃。

刘翠花在他们的热闹中提水下楼,然后悄悄地上路了。

桐木寨的人想到新娘子并且找到她的时候,是下半夜了,她已经死去多时。人们在路边的桐木树上找到了她的尸体,她是自己吊死的。一条黑色的长头巾从尺高的一根树枝上挂下来,在离路面五六尺高的地方打了个死结。她的脖子静静套在上面。

一个桶子滚在路边上,静静地目睹了这场死亡。

因为没有人在场,人们只能假设和想象:她站在桶子上面向芷江城头打完死结,把死结慢慢挪到高处,然后套在自己美丽的脖子上,她也许说了一些生离死别的话,也许没有,她就这样深情地注视着远方,那一刹那,她肯定看到或者想到了么子,然后奋不顾身地弄翻了脚下的桶子,远离了世俗。

桶子,一个登上死亡的阶梯。

这是去芷江城头的必经之路。

刘翠花吊死的时候,是面向芷江城头的,睁着双眼,面部保持着微笑,似乎没有丝毫痛楚,死神定格了她的这一姿势。

刘翠花的丧事体面得很,还请了哭道的女人。哭道是十里八寨大户人家办丧事体面的举措。送葬的队伍一字排开,灵幡打头,哭道的哭声尖细、冗长。丧事要的就是这种悲痛的**,哭道就是**的部分。其实亲人的哭不一定都是诚心诚意的,只有儿女哭娘老子是最真实的,而外姓的儿媳郎崽就有些装腔作势了,尤其是有的儿媳郎崽哭声是有了,却没有眼泪水。

哭道的女人却有让他们掉眼泪的本事。死嚎啕是不行的,哭道也有讲究。通身的孝服,中间扎一条宽宽的黑腰带,要拖到地上;头上要扎一朵黑色的花,两只白鞋上也要缝上两个黑色的蝴蝶结,仰天而哭,三五步一跺脚,边哭边数落死者生前善良之举和死得悲惨之类的悼词。寨子里的人听了,都称是,亲人们听了,也揪心,就能将送葬的队伍变成一片悲痛的海洋。

刘翠花埋葬在寨子背后的荒山野地里,没有立碑文,就黄土一堆。

这是规矩,没有后代的女人死了,不能葬在坟山里。如果死者红门未破,还要撒上一些石灰,表示死者生前走的“空路”,空来人世一场。刘翠花死的时候挽了盘龙髻,是少妇的发型,加上收尸的老人替她洗澡穿衣服时,已验明她的红门早破,下葬时也就没有撒石灰了。

半年不见,心爱的女人已经成了一堆黄土。

父亲蹲在坟前,沉默不语。

边上有一棵大枯树,枯枝在岁月里掉光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树杈,在苦苦支撑着什么。

天阴沉沉的。

“嘶――呀――”

一只乌鸦落在树杈上,梳理着黑色的羽毛,然后鸟瞰。

“翠花,是你么?”父亲仰着头,问乌鸦。

乌鸦跳到另一根树杈上,继续梳理着它那黑色的羽毛。

“如果你是翠花,那就下来!”

父亲站起来,向乌鸦伸出了手臂,摊开了手掌。

“嘶――呀――”

乌鸦突然从父亲的头顶上掠过,父亲接住了一把白色的粪便。

黑色的乌鸦,白色的粪便,白色代表着纯洁,也意味着死亡。

刘翠花死了,死亡是纯洁的。

漂亮的裙子付之一炬。

一起焚烧的还有一件蓝色的女便衣。

那件女便衣是他们在枫树坡上操起家伙定终身时,刘翠花送的,是刘翠花贴身穿的衣服。

服送给男人是一种鲜为外人所知的侗乡风情。姑娘的衣服是不能随便送给男人的,衣服是一种特殊的礼物。小手帕是爱情信物,而衣服刚是定情之物,这里的姑娘把衣服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女人如衣服,如果姑娘心仪男人,就会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意思是说,我要做你的女人了。

刘翠花想做父亲的女人,所以她把最里面的那件衣服脱下来,连同她的体香送给父亲了。

父亲把它烧了,希望自己心爱的女人在那边重新穿上它,漂漂亮亮的。

父亲把屁股上挂着的那杆土枪埋在刘翠花的坟前,让心爱之物永远陪同心爱之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都沉浸在一种悲痛之中。

有事没事,父亲都要到后山走走,往往一走就是半天。

触景生情,整个田湾里都回荡着父亲催人泪下的歌声――

放声哭倒城隍庙,

借扇子摇过阴山,

过了阴山你不转,

伙计呃,

这辈子,

**眼泪能洗澡,

地上眼泪能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