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无名英雄的悲壮故事:脑袋开花
字体: 16 + -

第7章 扁担亲2

第二部分 第七章 扁担亲(2)

桐木寨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枫树寨的花轿从路里边过去了。

枫树寨迎亲的长号、唢呐和芦笙吹着喜悦的曲子去了桐木寨。桐木寨迎亲的短号、唢呐和芦笙则调子一沉,吹起了送葬曲,凄凄惨惨地去了枫树寨。刘富贵的小舅子的心里很不舒服。他回头对正在垂头丧气的四个轿夫说:“刚才输给人家了,回头咱们得赢回来。”

那四个轿夫憋了一肚子恶气,正想出这口恶气,忙问:“怎么赢法?”

秀才就是秀才。刘富贵的小舅子咬着轿夫们的耳朵一说,四个轿夫顿时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妙!妙!妙!妙!”

他们吹着欢快的曲子去了枫树寨。

十里八寨的出山口处一般都有风雨桥,这风雨桥又叫做花桥。枫树寨的风雨桥就横跨在离寨子不到半里路的山溪上,是进入寨子的主要通道。风雨桥是石木结构,中间有三个六角棱形石墩,两头以山脚为基。桥梁都是抱多大的杉木,上面横铺着三寸厚的杉木板,上层建筑为长廊式的,有四排柱子,都是抱多大的杉木,每排四根柱子,两边上各两根柱子,上承横梁、檩条、椽子,青瓦盖顶,飞檐挑起,中间是通道,两侧的两根柱子贯以横木,排排相连,有固定的长凳,供人坐卧。两边还有雕花的木栏杆,凭栏远眺,古木村寨,青山绿野,尽收眼底。这里是主要通道,也是娱乐休闲的场所。

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经常聚在这里,男人聊天下棋,女人做针线活,男人与女人要是来了兴致,还可以对唱山歌打情骂俏一番。劳动之余,人们都会来这里休息,享受凉爽的清风,驱走一身的疲惫。

现在,风雨桥被枫树寨的姑娘和后生堵得严严实实的。十二个后生和十二个姑娘手里拿着竹竿、板凳、树枝和绳索站在桥头。桐木寨的迎亲队伍来了,枫树寨的姑娘和后生们拿着家伙拦住了他们。

枫树寨的后生拿着家伙拦住了桐木寨的姑娘,而姑娘则拿着家伙拦住了桐木寨的后生。

拦路唱歌是一种风俗。

这里男婚女嫁的规矩是男方寨子里必须要派一些年轻人去女方寨子里接新娘子、女方寨子里也要派一些年轻人把新娘子送到男方寨子里。这样便给两个寨子之间的青年男女增加了交往的机会。每当甲寨子的人到乙寨子迎亲时,乙寨子的青年男女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子的必经路口、门楼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乙寨子的姑娘拦住甲寨子的后生、乙寨子的后生拦住甲寨子的姑娘,首先唱起拦路歌,唱出各种拦路的“理由”。接着,甲寨子的后生或姑娘唱起“开路歌”,逐一推翻对方拦路的种种借口。由于有问有答,主客会见场合的气氛非常热烈。每当客人用歌声答复了主方提出的一次盘问和逗趣之后,主方就把拦路的障碍物拆去一件,直到把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人才能顺利进入寨子。这种拦路活动,实际上是侗族特殊的迎客仪式。通过“拦路”,主客双方都会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十分融洽、亲切。那种初次见面的生疏和拘束,很快就被一扫而光了。

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对各种来客唱起拦路歌“拦路”,歌里首先提出的“理由”往往是这里“忌寨”,因此“生人不能进来”。接着就是各种各样使人出乎意外的盘问,随后又提出“这路你们不能过”、“你们莫忙把寨进”等等非常有诙谐风趣的拦路“理由”。但是早有准备的客人对主方在歌里提出的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并不会惊惶失措,而是灵机应变地给予巧妙的答复。因为“拦路”活动是两个寨子之间青年男女进行交往以及迎亲时进行的,所以,拦路歌一般都带有相互逗趣和爱情的成分。这不,枫树寨的后生拦住桐木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