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君来不负清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帝崩

原本胤还能时不时的被康熙宣进宫中伴驾,即便康熙六十一年十月的时候他曾被派去视察仓储,也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可就在康熙病重垂危,正式进入死亡倒计时的关口,胤却被老皇帝派去恭代祀天从而使得他无法陪在老皇帝的身边,适时的了解实事。

旁的人都以为,老皇帝是故意将他支的远远的,换句话说,这皇帝的宝座众人包括胤他自己,都认为是将与他失之交臂了。否则皇帝怎么会在这最关键的时候将他外放出去?

只有听晗始终都很坚定清明,除了那是历史的必然性之外,代皇帝祭祀这件事有多重要,那些当局者不清楚,听晗又怎么会不清楚呢?能够代表皇帝去祭祀的,除了皇帝认为他是将来的储君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么?尤其是在这最最关键的时刻不是?何况论到外放,胤离京城不过短短的距离而已。那大将军王十四贝勒可是还在西北晃荡中呢!

还有,胤曾多次请旨,希望康熙能够将胤祥的圈禁解除,毕竟胤祥的腿疾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但都被康熙断然拒绝了。胤对此很是替胤祥愤愤不平,他实在有点搞不懂父亲的意思,人都病成那样了,怎么还……

听晗却只能又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不做声:这还不够明显么?老皇帝的意思是,这胤祥他不会放的。要放也只能由你胤当上皇帝之后亲手释放出来,这样的胤祥才会对你更加的死心塌地不是么?当然了,这么隐讳的含义,在康熙在世的时候,胤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了解到的。

算起来,康熙倒也是用心量苦了。他大概也深知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分成什么党什么派,而能够愿意真心帮助胤的也确实只剩胤祥一人了!

其实老实说,在老皇帝以仁为本的政治生涯中,胤绝不是他最中意地继承人。因为知子莫若父,胤虽然隐忍多时。可他的真实心性老皇帝不会没有察觉。

但是,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老皇帝也不得不正视不承认,唯有胤才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毕竟这大清的江山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康熙自己清楚。国家只能由一个雷厉风行,处事果断。能力十足,还有就是必须是个心能够狠手能够辣地人来继承。

在康熙所有的儿子当中,有才能的那是绝对不缺乏的。甚至后世有说,就是康熙把几个儿子都培养的太过优秀,之后的大清皇子、皇帝才会一个比一个烂!只是这些他的这些个儿子当中,能够同时具备以上几点,支撑起已经有些亏空的国家并能够有足够魄力狠力杜绝一切因为内乱引起的麻烦地儿子,有谁?

只有一个胤了!!!

另外,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说是德妃近来拾获了一串佛珠。一串顺治皇帝当年执意要出家的佛珠。这串佛珠本来已经失踪多年了。如今这样被德妃幡然拾到,相信天意地古人不可能不去深想。康熙皇帝更似乎提到过,将来谁的手里有这串佛珠。就算是继承大统的信物了呢!更有甚者,甚至有传皇帝曾对德妃说过,这大概是天意,皇位将在她的两个儿子里产生呢!而她的这两个儿子,也确实是老皇帝这两年来最为器重的呢!还有就是德妃在同岁数的嫔妃之中被翻牌子的次数也是遥遥领先。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言。康熙皇帝究竟有没有老糊涂到这样随口说出自己心意地地步。谁也不清楚。更没有谁敢擅自揣摩。

不过外间地人倒还是有不少愿意相信地。八爷党。哦不。应该说是现在地十四爷党固执地认为那是天意。这先皇御用地佛珠被德妃拾到。他们地皇父又似乎很看中地样子。这其中地含义自然不言而明了。

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地十一月份。也就是康熙老皇帝在这人世地最后一个月份了。胤才终于从祭祀地前端回到了京城。期间只匆匆地回了趟家。便又匆匆地进到宫里去。而后又去了老皇帝所在地畅春园。再之后便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来。

此时地皇宫内苑也确实是有些乱七八糟地。康熙皇帝在连续昏迷n次之后。已经进入了弥留地阶段。院子里。有分量地皇妃、皇子都聚集在了那里。各怀各地心思地等候着。

这时。康熙身边地大太监李德全了出来。众人一见到他。自然是赶紧询问康熙地病情。李德全是在宫中混迹多年地都快成精地人了。又是康熙最宠信地内侍。众人都对他很客气。面对众人地询问。他只是避重就轻地答着应付着。眼睛却一直在人群里搜寻着什么。待到看到胤地脸。他才微微一笑。“雍王爷您可回来了?皇上念了您好多回了呢!您快进内见驾吧!”

李德全话音刚落。胤也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人群里就沸腾开了。

“李公公。这皇阿玛醒了,也该宣大家伙一道进去探望他啊。怎么可能独独叫四哥呢?”说话的是向来直肠子的十阿哥。

“这老奴就不清楚了。”李德全闻言微一行礼,说道:“老奴只是出来传达皇上的旨意罢了。”说完,不待众人再做出什么反应,他便对着胤毕恭毕敬道:“雍王爷,请。”

胤便顺着他的手势,进到了屋内。他的身后,十阿哥似乎还在不满的嘀咕着什么,被胤祀给制止了……当然此刻的他,也没心思理会这些。

屋内的温度很高,放置的暖炉比平常不知多出多少倍。屋内除了侍侯的宫女太监之外,原本还有一个人,隆科多。隆科多是孝懿的亲弟弟,一见胤到来,便与胤熟识的打了个眼色。

于是,千古一帝康熙临终的时候,床塌之前就如同史书上所记载的那般。有雍亲王胤也有隆科多。

没有人知道康熙老皇帝最后究竟和自己的皇四子说了些什么。只知道,当胤踏出康熙屋子的时候,手中多了串叫众人激动不已地佛珠。胤的眼眶也是红的不能再好。咬紧的嘴唇似乎在隐忍着什么。而后,才又一小会的时间,康熙就轰然驾崩了!

当听晗他们再见到胤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以后地事了。新君行过登基典礼,一切打理妥当之后,命人来接他们这些府邸的人们进宫安顿。

最初得到消息的时候。那拉氏、钮祜禄氏都是始终如一的淡定表情。宠辱不惊,看得出她们确实皆是皇后、太后的最佳人选;李氏则有些雀跃,因为如果可能的话,弘时将不再是世子那么简单,而是太子了!年氏有着身孕,一脸疲惫,但也难掩欣喜的神情。听晗不漏痕迹的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自己当然亦是无喜亦无忧地态度与表情。

离开雍王府的时候,听晗忍不住的回头望了它一眼。微一叹气。以后,大概就没有什么机会再回来这了。怎么说也住了二十几年,多少有感情。而且。一离开这里,去到紫禁城就意味着……过去终成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以后,只能把皇宫和圆明园当成家了。因为胤登基以后,呆地最长的地方就是这两处。只是圆明园尚且可以勉强有家的味道,因为它还是温暖的。可皇宫……回头一定要和胤说说,如果可以的话,她不要呆皇宫里,她甘愿常住圆明园。

皇宫那黄红相间的建筑群体此刻已被那黑白相间的物什覆盖。耳边不断回荡着哀悼的钟声。

一身龙袍的胤一时倒叫听晗有些不适应。正有些恍神,但闻胤呼唤自己地方式仍旧是以我字而非以朕字开头,不觉欣慰的笑出声来。还好还好,她的胤始终是她的胤,从他和父亲一样刻意在心爱的人面前不用那尊贵的朕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过,那种感觉是再回不去了。她胤相处的时间将是越来越少的。她日后要见胤再不可能如过去那般轻松容易。不可能再不经通传就直达达的跑到他地书房或寝室去等他了。

她也要……变成绿头牌了!

不,绝不可以!其他都还好说,就这点,是她绝对无法也绝对绝对不愿意忍受的事情。对。她要反抗,她,她也要和母亲一样:若胤想与她在一起,就得乖乖的亲自上门,而别想让她过去。她不要成为绿头牌,她不要自己也是那样一群悲哀女人中的一个。她与她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恩,就这样决定!回头就和某人提出建议去!听晗暗下决心道。有的东西是可以不介意不计较,但有的东西,该抗议的还是得抗议不是?

就这样。又过了一天。册封她们这些王府老人们的圣旨就颁了下来:

那拉氏被册封为正宫皇后毫无悬念;年氏被册封为贵妃更是理所应当;李氏为齐妃;钮祜禄氏为熹妃;耿氏则只封裕嫔。其他地妾侍也有相应地册封,并被安排住进了相应的宫殿之中。

而最让胤头疼地那肯定是听晗的册封了。他无法给她最尊贵的皇后宝座。已让他懊恼不已。此刻的他,更是坚决不愿用那世俗的封号来委屈了她!听晗也不点破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决定。反正,历史上可没有她这个人物,他要怎么安排都不关她的事。她也不存在改变历史什么的。

胤几经思量之后,方才有了决定。听晗被他安排住进了承乾宫,封为元妃----胤觉得既然无法立她为后,那么就必须把这个称谓给她。

因为元妃元妃,元妃一词在满人的词汇里,是最心爱的女人才可以有的称呼与头衔!该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