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字体: 16 + -

第46章

今天有事,就这一章了,欠一章,记得提醒我,不然的话,哼哼……

****—————正文****———

“……在洛阳还有一个师,二个混成旅。

北洋军在大河防线已经有二十个师十一个混成旅,共驻军33万人,加上一些地方武装,总兵力约在40~42万之间。当然,两者的装备训练有很大差距,这也要考虑。

现在看来,北军主力集中在河北。河南驻军虽然也有近二十万,但多以后来组建部队,以及毅军赵倜部为主。河北驻军则是北洋老部队,装备也是清一色的日式装备。

此外,北军在北京地区部署了十余万部队,作为预备队。

我的话完了。”蒋百里说完后,看了我一眼。

我点点头,“好,看来北军也算主力尽出了。作战计划,第一阶段,我已经完成任务,接下来,就要看道铭他们的了。”

7月16日15:25,随着一屡电波,“北方”计划,进入第二阶段。

在二次革命以后,北京政府在河南、河北一线计划修建许多防御工事,号称大河防线。河南虽然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重要,却在国防军的半包围中。所以,北军明智的放弃了与联省争夺河南,而是把放线放在黄河以北。预备一开战,就把军队都撤回黄河以北,并破坏沿途铁路。然,山东在联省的手里,使这也有很大问题。所以,濮阳、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一线的防线,尤其受到重视。

但是,北京方面一向财力匮乏,这上千里的防线,绝对比铁路还要贵,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纸上。直到袁得到日本的支持,才正式开始施工。

虽然,北京政府不惜人力,修建的防线,以传统观念看,也是非常坚固,足以抵抗二~三倍军队的攻击。然,大河放线远不如,欧洲的某些著名防线。一方面是资金短缺,战后物资价格上涨的,我都受不了,北京也一样;另一方面也是技术上的差距。在这一时期,亚洲的军队,在武器装备,特别是重火力上,远不如欧美军队。相对而言,防线也就没有欧美那么坚固。

而且北京的财政开支一直保持赤字,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很多地段的工事并没有,如规划的那样修建。许多火力支撑点,按要求,必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际上,却是豆腐渣工程。钢筋一掰就断不说,水泥的标号也不够,混凝土也不够厚度,且还是“粉了”的。往往还不如一般地段坚固。后来,在日本顾问的检查下,发现了问题,却也没有办法。负责工程的官员,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只能杀几个小人物,意思一下。至于防线,全面翻修,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关键地段修修补补。

“北方”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向北作战的统一北方的计划了——这是参谋司几年来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北方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第二阶段,是ooxxoxox——当然,你不能直接奔目标,曲线救国,慢慢来;

第三阶段,是结束——适当的抚慰也是需要的。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

没看懂,那我再解释下:

**,是酝酿。一来调动北方军队。如果北洋军把军队,都集中在一起,就不好办了。怎么也是五十万军队,战斗力再差,也是麻烦。所以,第一阶段,是把北军拉开。二来是战前部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作战所需物资,运送到适当位置。同时,将各部人马运动到进攻位置。自然,这种种行动,都需要保密。好在时间充裕,准备工作可以慢慢展开,倒不像青岛之战时,那么忙乱。

这一阶段还算顺利,在北京政府的配合下,已经胜利完成了任务。北洋军在大河防线,常年驻军十五万左右。在我几次通电过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三十余万。除去北京地区部署的十几万预备队,北军已经是倾力一战了。而国防军也已经部署到位。

ooxx就是进入实质了。敌军分散了,就选择敌军虚弱的部分下手。根据实际情况,这一阶段,执行的是乙方案:“进攻开州、汤阴,分割敌军,再择其弱部——河南部,消灭之”;

大河防线,沧州、保定一带是头,郑州、洛阳一线是尾,开州、邯郸就是腰了。开州(濮阳)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号称“北地锁钥”。正是连接河南、河北的要地。第二阶段国防军攻克开州、汤阴,就可以将大河防线的北军,分成首尾不能兼顾的两段。再集中兵力,短期内消灭河南这二十万北军,确保我军侧翼无忧。同时,将国防军的优势,转化成胜势。然后,视敌军行动,做具体安排——图谋石(家庄)保(定)沧(州)一线的北军,并进一步,占领整个河北,消灭北洋军。其实,情况到了这一步,就好办了,无论是直接攻击,还是迂回突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阶段,现在刚刚开始。

结束就是战事结束。也就是说,以政治手段为主,整编军队,统一全国了。

整个计划非常简单。是蒋百里带领着参谋们设想做出的各种情况,而对应作出的作战方案。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形成了这个“北方”计划。

我不是个军事家,回到这个世界后,也就在日本学习过一段时间,谈不上战略修养。我看其中意思,无非是,趁敌不备,分割敌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部主力,震撼敌人。接下来,再配合军事攻势,收买拉拢,分化瓦解敌军,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作战。整个计划非常平实,没有任何奇思妙想,呃,不对,有个参谋提出了两栖作战,海陆空配合,敌后登陆的作战方案。但被否决了,国防军的装备,使之对后勤的依赖很大,北方的港口,就天津和旅顺能够支持大规模作战,旅顺不用说,天津也太不实际了——山东与天津近在咫尺,如果攻克天津,还不如直接派陆军了,搞什么两栖作战,也不是不知道两栖作战的难度。还不如解决河南后,顺山西而下,迂回包围河北,两面夹击,更实际一点儿。

蒋百里的说法深得我心,“作战就是要人多打人少,武器好打武器差,有准备打没准备,一点一点占便宜,最后,实力够了,一下拍死敌人而已。奇思妙想是用在战术上多一些,战略讲究的是实力的计算,形势的利用,不能够把胜负寄托在奇思妙想上。我们的实力远远超过对手,没有必要采用风险很大的策略,直接解决好了”。

我理解蒋的意思,这东西就是个投资回报问题,利润越大,风险越高。而作战是为了胜利,既然我军有如此优势,自然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具体到战术,方采取埋伏、围城打援等等手段,减少我军伤亡。说白了,我就是暴兵流,局部动员不行,就全面动员。反正我还能够动员150万服过役,训练有素的士兵,而敌军根本没有预备役,战争潜力相差悬殊,胜负已定。这样一来,就算日本出兵,我也有胜算在手,没有必要冒险。所以,我将收集的物资、兵员,运输到前线,a过去就万事大吉——“微操”是前线指挥官负责的。

开战之前,我派出了大量人员,联络各省,重点在北方;段祺瑞也派出了大量人员,联络各省,重点则在南方。双方打的都是如意算盘,空口套白狼,逮着谁是谁。不过,我这里形势好一些,也就不能凭空许诺;而北京则顾不得许多,据说已经把联省分了三遍了。各省都督也不是傻瓜,都还在观望中。可想而知,如果两军相持不下,自然会有许多浑水摸鱼者。那样的话,乐子可就大了,中国就战事四起了。所以,国防军不但要胜利,还要速胜。于是,国防军选择了数量庞大,却战斗力差的河南驻军,作为作战初期目标。一旦胜利,自然会有锦上添花者,对下一步作战,极为有利。

其实,就我与蒋分析,这一战中,国防军有优势也有弱点。

国防军的主要问题有:

一,地理位置。北京政府地理位置很好,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作战;而国防军四面受敌,不得不保持部分兵力防守,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有限了。这样一来,国防军虽然号称百万。首先,要刨掉新兵三十四万。新兵训练不足一年,用来防守,我都觉得不太合格,更不可能用来进攻。然后,还有保留部分兵力,作为防守部队,这大概需要十五~二十万。所以,国防军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是五十万左右,基本与北军相当。

二,外援问题。国防军的外援,可以忽视,基本不存在。英国虽然不满意日本在中国大肆扩张,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只会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我;美国刚刚卷入欧战,最多会为我提供一些贷款,表示支持——然,我现在不缺钱。而考虑北军,则不能不考虑日本在中国的驻军,甚至日本参战——可能性不高,却也不能排除。如果日本陆军主导了日本,谁也不能预料会怎样。

而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有:

一者,两军的装备训练,截然不同。

我不是个唯武器论者,但谁也无法否认,武器与训练之间,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而是一个乘法关系,是数量级的变化。

此次进攻的国防军服役二年以上的职业官兵占七成,刚由义务兵转为职业的,占了余下的三成。国防军拥有完善的军官和士官培养体系,所有这些都经过严格培训。国防军在训练上的花费,十倍于北军,训练程度也不是北军所能比拟的。武器装备更是如此,常用武器就不说了,说说我军的新装备。

自蒋方震带回了德国的工业母机后,联省的工业制造能力,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冯如也借此东风,成功的推出了新型飞机。现在的飞机,已经可以从外形分辨其机种了。侦察机体型最小巧苗条,速度最快,只装备了1挺轻机枪;战斗机体型适中,但装备了8挺轻机枪;而轰炸机机体巨大,配备了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器和6挺轻机枪,以及300颗5kg的炸弹,或者8颗155kg的炸弹。当然,飞机的航程及对场地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新飞机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空军的重视,空军司令杨大洲报告直接打到我这里,要求批量采购。只是时间短暂,现在只装备了八十架。其中,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数量为2:4:2。

此外,国防军还装备了部分坦克和装甲车。联省的汽车制造和柴油机技术,一向领先于世界。所以,此次太平汽车厂生产的虎-1式坦克和猎豹-1型装甲车,质量很不错。虎-1坦克战斗全重10.6吨,乘员4人,装备1门37mm火炮,2挺7.92毫米重机枪,发动机功率120马力,最大速度10.5km/h,最大行程80km;车体和炮塔均为轧钢焊接结构,前部倾斜装甲厚度为35毫米,后部为15毫米,两侧为40毫米,顶部和底部为10~11毫米,并装备了履带防护裙板和炮塔装甲护板。虎-1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款成功之作,速度、火力和装甲防护都不错,可以抵挡75mm步兵炮在800m的直击。而战斗全重4.8吨,装甲厚度8~20mm的猎豹-1型装甲车,则只能抵挡机枪的攻击,但它的速度高达22km/h。

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两者装备不多。虎-1式坦克24辆,猎豹-1型装甲车48辆,不过是个装甲旅的规模。而且,训练时间也短,没有作战经验。我也只是依靠记忆,把电台装进坦克和装甲车里。然后,用装甲车配合坦克作战,后来又加上了步兵配合。经过两个月的演练,多少取得一点经验。无论如何,面对同样的怪物,“马恩河”训练有素的德军,一样也丢盔卸甲,一溃千里了。战场上突然间出现一批坦克,想必也会对我方极为有利。

再者,国防军拥有主动权。国防军作为进攻方,可以集中兵力,选择进攻方向,自然也就取得了局部优势。北洋军需要防守一条上千公里的防线,我军可以选任意一点进攻,自然而然,敌分散,我集中。这个,北洋军也是知道的,所以,把主力集中在必争的河北。现在的联省,在道义上占了上风,只要控制了北京,自然就获得了国家主导权。到时候,毋须各方面势力落井下石,北军自己就垮了。这样一来,其它方向自然也就顾不得了。也就是说,河南驻军实力就差多了。相应而言,我军消灭河南驻军,除小部留守,甚至以新军驻守河南后,就可以集中所有兵力进攻北京。在牵制北军后,以少数兵力在敌后登陆,或者说服山西阎西山,取得山西支持,选择余地就大多了。而北京彻底放弃河南的话,就很难保证山西的中立了,到时候,很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归根到底,还是北方的实力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削足适履,选择次好的办法了。

三者,就是舆论了。现在,联省的名声很好。一来,北洋政府,控制不了媒体,许多联省的政策,在国内广为流传。二来,联省比较富裕。在几次招聘中,招募了天南地北的人,到联省工作。随着联省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省人到联省谋生。这样数量庞大的社会各阶层民众,与联省往来。北京政府对联省的污蔑,也就不攻自破了。到了后来,我不仅在联省内部的获得了充分的支持,在其它省份也拥有崇高的声望。有意思的是,距离联省越远的省份,我的声望就越高,在某些地区,我几乎成为传奇了。反而在南方的几个临省,我的声望则只是较高而已。

我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不是从报纸,报纸都是有立场的——民众似乎觉得理所当然,有一种“看,打起来了吧”,不出所料的感觉。而且,无论民众是否反对战争,多半在“已经开战,希望谁取胜”的问题中,选择c:“国防军”。

万事具备!1918年7月17日凌晨,“贿选”战争正式开始。

/game.do?method=gam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