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珠华点绛心
字体: 16 + -

第145章

大观园里,李纨和凤姐儿早就带着人把园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各种新鲜的瓜果茶点也都准备妥当。龙寻不知如何听说黛玉要来大观园消夏,也悄悄地换了衣裳提前过来迎接。

徐昌岭身为王府的侍卫,又是徐嬷嬷的儿子,这样的差事定然少不了他。而且如今他已经娶了王妃身边最贴身的丫头为妻,在水安等人的眼里自然也高了一等。临出门时水安特别叮嘱徐昌岭:“一定要小心服侍,这次太妃和王妃一起出门,还有小世子和小郡主随行,千万不可出差错。”

徐昌岭答应道:“大总管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水安原本还有些不放心,但想想徐嬷嬷和紫鹃都一起跟着,想必不会有事。所以自己便去回了太妃,留在府中看门。太妃自然是准的,又叮嘱他:“没要紧的事情只往后推一推,我们好不容易出去散散心,你可别扰了我们娘们儿的兴致。”

水安连连躬身答应,太妃扶着徐嬷嬷的手上了车,徐嬷嬷又安排一个大丫头随身跟着,自己却跟太妃说道:“奴才去后面守着小世子和小郡主去。”

太妃笑道:“正是这样,你过去我还放心些。”

后面紫鹃扶着黛玉上了车之后,也笑道:“让雪雁陪主子在这边,奴婢去后面守着小世子去。”

黛玉笑道:“你去吧,那几个奶娘我总是不放心的。”

紫鹃到了后面,因见自己的婆婆也过来了,忙福身笑道:“没想到你老人家也过来了。”

徐嬷嬷笑道:“太妃自然最牵挂孩子的。你来的正好,咱们娘们坐一辆车,把小世子和小郡主都抱过来吧。”

奶妈子忙把孩子送过来,徐嬷嬷和紫鹃一起上了后面这辆大车,婆媳二人一个人抱着水珺一个人抱着水琦对坐在车内,倒也十分的宽敞

徐嬷嬷看着紫鹃抱着小郡主,脸上的喜爱之情怎么也遮掩不住,于是笑道:“看你也这样喜欢孩子,自己也尽快生一个吧。别看这小孩子现在小,不过几年就长大了。到那时你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娘亲娘亲的叫着你,到那时候,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做女人是多么幸福。你看王妃,自从有了这两个宝贝,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人也丰润了许多,病根儿也除了。王爷更是时时刻刻把她放在心坎儿上。”

紫鹃自然明白徐嬷嬷着急抱孙子的心情,只是她和徐昌岭貌合神离,自从成婚之后还没正经的在一起说过什么话儿,于是不由得一阵心烦,只笑了笑,应付道:“我知道您老人家这是着急抱孙子了。可这生孩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生出来的呀。”

徐嬷嬷笑道:“我自然是着急的。难道你们不急么?你们成婚也有两个多月了吧?你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没有?月事也按时来么?”

紫鹃一时红了脸,沉吟了半天方低头说道:“月事一直都按时来呢,若有什么异常,我自然不会瞒着您老。”

徐嬷嬷点点头,又端详着怀里正在睡觉的水珺,轻声叹道:“那我就等着咯!”

小水琦没有睡着,正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紫鹃,红红的小嘴不停地嗫嚅着,便有小泡泡从她的嘴巴里吐出来。紫鹃不由得笑道:“小郡主真是调皮,不许吐泡泡,看把新衣服给弄湿了。”说着,忙拿了一块干净的帕子给她擦了嘴巴,又给她掖在下巴下面。

徐嬷嬷看着紫鹃细心地动作,心里不由得一阵叹息。这么好的姑娘,为什么自家那个死小子就是不上道儿呢?不行,回去得好好地教训教训他。

想到这些,徐嬷嬷又笑着开口:“紫鹃啊,是不是昌岭那死小子欺负你了?他若是敢欺负你,你就跟我说,回头我狠狠地教训他。”

紫鹃无奈的笑了,摇头说道:“没有。您老人家想哪儿去了。”

徐嬷嬷是什么人,紫鹃的一个眼神她便看明白了。于是不再多说什么,只暗暗地想着晚上回去怎么找儿子再好好地说说。如今紫鹃已经娶进门,若是自己儿子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这事儿早晚要闹到王妃那里。若真是那样,王妃在王爷跟前稍微提那么一句,自己那个傻小子可就要倒霉了

北静王府的马车拉开长长地队伍,由几十名护卫几十名清秀小厮利索的仆妇前后左右簇拥着从王府的侧门出发直奔宁荣街后街的大观园。

之前大观园的大门已经被封死,能工巧匠用扭转乾坤的方法,把之前的大门改成了后门,又从园子的北面另开了大门,门口由北静王亲笔题写了匾额“是为大观”,应和之前的大观园之名。再把里面的布局稍作休整,如今已经别有洞天。

前面太妃的凤辇先到园子门口,后面黛玉的凤辇也在一旁停下。因徐嬷嬷和紫鹃的车还在后面没有过来,黛玉下车后忙过去搀扶着太妃往里走。

小龙寻已经等在门口,见太妃和黛玉含笑走来,忙上前两步,以家礼相见:“寻儿给太妃和姑姑请安。”

太妃笑道:“你怎么有空跑来了?今儿没去练习骑射?”

龙寻上前搀扶着太妃的另一边,笑道:“前几天练骑射中了暑气,今儿刚好些。所以没再去。又听说太妃和姑姑带着弟弟妹妹来这边消夏纳凉,寻儿想着王爷有事去了北面军营,定然不能在跟前服侍,所以便带了人过来,以免太妃有什么事儿要用人。”

太妃笑道:“你果然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姑姑没有白疼你。”

黛玉笑道:“孝顺倒也罢了。就是太调皮。我听说你前儿中暑是因为去狩猎场疯跑了一整天,只带着四名侍卫便钻进了山里,把于德安给吓得半死,是不是?”

龙寻躲在太妃的另一侧,冲着黛玉做鬼脸吐舌头,只不敢回话。

太妃笑着打圆场,说道:“行了,龙家代代出悍将。寻儿从小英勇,长大了才能为国效劳。只是你还小,不管做什么都要以身体为重,别叫你姑姑操心,知道么?”

龙寻忙应道:“多谢太妃教诲,寻儿记下了。”

正说着,后面徐嬷嬷和紫鹃抱着两个孩子也下了车,凤姐儿和李纨忙迎上去把孩子接过来,一人抱着一个笑道:“快看看,这才几日不见啊,又长了这么多。”

“真是的,小世子又重了啊,一个月没见,至少长了二三斤呢。”

一阵风过,细细的雨丝又密了些

。太妃忙回头吩咐:“快把孩子抱进去吧。可别吹了风。”

凤姐儿和李纨忙抱着孩子走过来,福身应道:“是。太妃请,王妃请。小王爷请。宴席设在藕香榭,那里的屋子在水上,四周多是荷花,这个时候赏荷是最好的。”

太妃笑道:“好,好……今儿一切都听你们的安排。”

家人撑开了大伞,分别为几人遮挡着雨丝,众人旖旎而行,进了园子后,直接往藕香榭的方向去。

这边宴席即开,欢声笑语。却不知前面贾政贾赦住的原荣国府的小偏院里正是闹得鸡飞狗跳。

因贾政之妻王氏听闻黛玉又要来大观园这边游园,便把宝钗叫到跟前商量:“你在她面前倒还有几分脸面,倒不如再过去说几句好话,好歹谋些生路。你看凤丫头和你大嫂子都在她的锦华楼做事,每年总能赚几百两银子的家用。而你在家里也不过是做些针线靠着变卖之前的那点子嫁妆度日。长久下去,恐怕桂儿还没长大,我们就都去要饭去了。”

宝钗几次厚着脸皮去黛玉跟前讨好,却几次被李纨冷言冷语的挡回来,终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差事。

到如今宝玉离家已经将近一年的光景,而她却因那一夜的欢爱而未贾家生下一女,时至今日女儿桂香已经有两个月了,他们的日子却越来越是拮据。

再加上薛姨妈无依无靠,又时常过来诉苦,宝钗又暗地里把自己的东西典当了给她点碎银子花销,王夫人更加不满。一来埋怨宝钗把她的儿子给逼走了,二又埋怨宝钗没有给她生个孙子,竟然比李纨还不如,三又嫌弃薛姨妈这样的累赘。这近一年的光景,她竟是连一句好听的话也没给过宝钗。

今日又跟宝钗说这样的话,宝钗也只是无奈的笑了笑,回道:“王妃高高在上,又岂是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说攀附就能攀附得上的?您老人家没有洒下春风,如今也被奢望什么秋雨。还是安生些,安分的过日子罢了。何苦来呢又叫我去讨那样的没脸?”

王氏立刻就火了,一边拍着桌子骂道:“我怎么没有洒下春风?当初她父母双亡,若不是我好心收留她,她还能活到今日?还指不定被卖到哪个窑子里去了呢?这会子恐怕连骨头都化成灰了,哪里还做得成什么王妃?虽然说之前用了她家几两银子,但那园子如今也抵了帐,如今算下来,还是她欠我的多些

!怎么,如今我们败落了,她就能不认我这个舅母了不成?她再富贵,也还是我们贾家的外孙女,她娘也还姓贾,她身上总有我们贾家一半的血脉!”

这一通数落下来,宝钗怀里睡觉的小女娃被吵醒,咧嘴娃娃的哭起来。

贾政原本正在闷头看书,听这话十分的刺耳,又被孩子的哭声给吵得心烦,便把手中的书在桌子上敲了敲,叹道:“过去的都过去了。你如今又翻那些旧账做什么?”

王氏正在气头上,当时便转过脸去对着贾政吼叫:“我翻旧账?是我翻旧账么?你处处都护着这个小贱人,我看你们两个是一心气死我你们好过你们的逍遥日子!”

宝钗听王氏骂出这样的话来,一时气得脸色苍白,只觉得胸口里有一股热流一下一下的往上涌,终究是憋不住,一张嘴吐出一口血来,脚下一个趔趄,人便倒在地上。幸亏她一心护着孩子,那小女娃一直稳稳地在她的怀里,倒是没有摔着。只是却被她娘这一晃给吓坏了,裂开了嘴巴便撕心裂肺的哭起来。

贾政一生道学,哪里守得住王氏这几句不着调的村话,一时间也被气得七窍生烟,不由得站起来左右寻找,终究拾起一块青石镇纸便照着王氏砸了过来,并恨恨的骂了一声:“你这不要脸的贱妇!我叫你胡说,我叫你胡说!”

王氏原本只图一时痛快才骂出那样的话来,因见宝钗吐血倒在地上,孩子也哭得喘不过起来,心中已经多了几分悔意,却冷不防贾政拿着一块镇纸砸了过来,她心中惊骇,想要躲闪时却因双腿抽筋一丝一毫也动不了。

宝钗一边咯血一边安抚怀中的孩子,听见贾政骂人时不由得抬头看时,便眼看着贾政拿着那一块镇纸把王氏的脑门给砸了个洞。鲜红的血如喷泉一样的涌出来,王氏登时晕死过去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宝钗大惊失色,也顾不得怀中孩子哭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忙嘶声喊道:“不好了!要出人命了!快叫大夫来……”

贾政原本是个老实人,可老实人却总有一根拧筋,一旦扭到了便再也顺不过来。此时听见宝钗嘶喊,他也不着急,只冷冷的看了王夫人一眼,冷声道:“让这贱妇去死!若不是她没事儿找事儿,你大嫂子和兰儿如今能再外头么?她就是个丧门星!先逼死了大儿子,又把二儿子给逼走了

。如今连媳妇孙子都不认她了,又来逼迫你们母女,我若是早些打死她,恐怕这个家也不到不了今天这样!”

宝钗哪里还顾得上贾政吼得是什么,眼见着王氏已经没了气息,她也不知哪里来的凄厉,抱着孩子从地上爬起来便往外边跑去,一边跑一边喊人,不多时便把买了荣国府房屋的街坊邻居还有在后面居住的贾家的族人都给惊动了。

众人纷纷赶来,因见宝钗胸前有血渍,孩子的襁褓上也有血,只当是她们母子怎么了。

贾赦之妻邢氏拨拉开众人上前来,问着宝钗:“你是怎么了?弄得这一身的血?”

宝钗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大娘,快……快去看看我们桂儿的奶奶……她……她怕是……不行了……”

邢氏一愣,不解的问道:“早起不还好好地么?又没得什么暴病,怎么就不行了?”

宝钗哀求的拉着她的衣衫,哭道:“大娘,侄儿媳妇求您了……您快进去瞧瞧吧……”

旁边贾氏族人听了这话,也都纷纷说道:“走,进去看看去。好好地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众人一拥而入,待发现王氏躺在血泊之中时,一个个也都傻了眼。

贾政犹自愤愤的说道:“这贱妇自己作死!有什么好看的?人已经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有劳大家帮个忙,弄口棺材把她埋了也就是了。”

众人见贾政并不伤心,好像还很生气的样子,再看王氏死的情景,也便猜到了几分。

其中有外姓人买了这边的房屋居住的,见事不关己便悄悄地退了出去。贾氏族人中之前多半都沾过贾政夫妇的光,只是今非昔比,也无人愿意多生事端。听贾政说要弄口棺材把她埋了,也没什么话说。贾芹看看左右,便分开众人上前来说道:“二爷爷既然这样吩咐,那我们就按照您老的话去办了。您老拿了银子来,咱们这就去买棺材。”

贾政便吩咐宝钗:“给他银子,去买了棺材来好收敛。”

宝钗哪里去取银子,又想着王氏不仅是自己的婆婆,还是姨娘,这几年来也多承她照顾,自己母女才不至于流离失所

。一时心软,少不得把自己发髻上的一根簪子摘下来给贾芹:“好歹变卖了,买口薄棺材吧。”

贾芹接了簪子正要转身去买棺材。邢氏却拦住他的去路,喝道:“慢着!这事儿还没说清楚呢,就如此匆忙收敛,恐怕不妥吧?”

贾政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惊慌。毕竟人是他打死的。纵然是他的妻子,他也不能无缘无故的说打死就打死。而且之前她污蔑自己的那些脏话总也说不出口,此时又是死无对证。若此事真的让官府知道了,自己恐怕又免不了一场牢狱之灾。

宝钗一个妇人家,心里早就慌了十二分。只是到了这当口上,她已经从惊慌之中清醒了几分,于是把怀里的孩子交给旁边的一个媳妇,上前把邢氏拉回来两步,说道:“大娘觉得有何不妥?大娘是不是觉得大老爷瘫痪在床心里不甘,非要把我家老爷也送进大牢里去,让着一家人死的死亡的亡,你心里才痛快?”

邢氏原本是个有口无心的,此时被宝钗一问,也没了话说。

宝钗又冷冷的看了邢氏一眼,说道:“刚才是我家奶奶跟老爷争执了几句,一时怒火攻心想不开,才自己碰了头。我抱着孩子去拉她也来不及了,等她倒下时,人已经没了气息。所以我才出去吧众人喊来。这会儿人都已经没了气,总不能让她一直躺在地上。这事儿还请大家多费心。芹儿,我们索性一事不烦二主,这事儿就由你来主管吧。等会儿你出去买棺材的时候,顺便去跟你琏二叔说一声。请他务必转告大嫂子,兰儿不管怎么说也是亲孙子,这丧事他是不能不来的。至于大嫂子,当初是我们老奶奶对不起她,她若心里还不肯谅解,就由着她去吧。”

宝钗一番话说完,众人全都暗暗地叹服。一时女人们纷纷动手,把王氏从地上拉起来,又弄了水来把血迹清理干净,男人们把贾政拉到一旁,准备搭建灵棚,开丧吊唁。

经过一番折腾,宝钗只觉得自己眼前一阵阵的发黑,双脚无力,好几次都险些倒在地上。

只是她心中很是明白,这种时候自己若是倒下了,恐怕办完了丧事自己真的要抱着孩子去要饭了。老爷子是不管事儿的,家里的这点东西还不都被这些人给趁机搜刮干净了?

于是她几次都咬着牙挺过来,看着众人七手八脚的给王氏擦洗干净,把头上的伤口用烟灰堵住,又给她换了一身藏青色的半新不旧的衣裳算是装裹,便抬上了临时搭起来的灵**

有人说:“这人已经死了,总不能让她还露着脸,二奶奶好歹找出块像样的绸子来给她盖上吧。”

宝钗同贾芹的媳妇说道:“我那里还有一块宝蓝色的牡丹团花缎子被面是簇新的,在那边的柜子里放着。你去找出来给她盖一盖吧。”

贾芹媳妇去打开柜子,在柜子底上找出那幅被面来给王氏盖上。旁边族中的一个老女人叹道:“还是她有福气,死了还能有这样的缎子盖。”

宝钗不由得苦笑,心里却暗暗地想着,她这一死,之前的一些旧矛盾或许可以化解开来了。这场丧事纵然大嫂子不愿意来,自己也要想办法把她请回来。以后家里的日子尤其是自己的女儿,恐怕还得靠着贾兰呢。族中的这些人——一个个儿只知道揩油沾光儿,是万万靠不住的。最好还能把凤丫头给叫回来。不管怎么说,她也是至亲。况且,若是她们两个人都肯回来,怕北静王府也会有所表示的。

有了这些人,这丧事就不怕了。

前面乱哄哄的忙着王氏的事情,大观园里却是笑语连连。

太妃很是喜欢凤姐儿和李纨准备的酒菜点心,更有龙寻在一旁插科打诨逗着众人欢笑,凉风细雨,碧波荷香,连黛玉都把这些日子因闷热而郁结的心情疏散开了。

酒菜用的差不多了,太妃刚说有些饿了,问李纨:“你们可准备了什么饭?”

李纨笑道:“知道太妃喜欢御田稻米蒸的饭,王妃早早的就叫人把米送来,已经蒸好了,这就去给太妃盛来。”

太妃笑道:“如此就太好了。”

李纨转身出去吩咐人去把给太妃单蒸的御田稻米饭呈上来,却见自己的丫头素云从外边慌慌张张的跑来,到了跟前也顾不得多说,只附耳上前说了一番话,李纨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题外话------

亲们,今天珠珠够勤快哦!坏人死了,大家还不投票?

请牢记本站域名:g.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