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珠华点绛心
字体: 16 + -

第04章 谋利益元妃参局

王夫人和贾政把宝玉的婚事商议定了,第二日便寻了薛姨妈和凤姐儿来商议。薛姨妈早就有心把宝钗许给宝玉,今儿终于听见了这句话,一颗心便放到了肚子里。凤姐儿却担心的说道:“这事儿老太太那里还不算是太难,宝兄弟本人怎么样呢?”

王夫人不悦的说道:“自古以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轮得到他自己怎样呢?”

凤姐儿便陪笑道:“太太说的很是。可宝兄弟从小儿便有一种痴病。那年忽然听丫头说林妹妹要回苏州去,他便病了那么一场。如今若猛然间和他说这事儿,恐怕他又要犯病了。还是慢慢的说给他的好

。事情万不可太急了,以免多生事端。”

王夫人便叹了口气,说道:“我正是怕他这痴病,才如此着急呢。他们二人一来二去的都大了。倘若各自的终身大事还不定下来,将来若是做出什么丑事来,这身家性命还要是不要?”

薛姨妈不便多说,只是陪着王夫人叹了口气,又拐着弯儿的问道:“怎么这几天倒是不见林丫头在老太太跟前?”

王夫人说道:“去散花寺替她父母念经去了。”

薛姨妈点头,便道:“她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无父无母依靠着府里养到这么大,将来的终身便是她这辈子的大事。若不然,姨太太先给林丫头寻一门合适的亲事,定下来之后再定宝玉的事情,如何?”

王夫人摇头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妹妹别操心,宝玉和宝丫头的婚事有我呢。这几日我们便准备放定的事情吧,宝玉那里,我想办法。可是老太太那里——凤丫头要帮我想想办法。”

凤姐儿听了这话心里暗暗地叫苦,然却无法推脱,只好勉强答应道:“太太交代的事情,我必当全力而为。”

却说宝玉这日从学堂回来后,便去贾母房里催着她去派人把黛玉接回来。恰好彼时凤姐儿在贾母房里,便笑道:“你这个人,怎么三句话总有两句不离你林妹妹。一来二去的你们都大了,将来各自成家,可怎么好呢?”

此一句话说完,宝玉便立刻急了,便拉着贾母问道:“老太太,凤姐姐说的是什么话?什么叫各自成家?你要把林妹妹许给谁啊!”说着,便着急的眼泪纷纷的,跪在贾母跟前说什么也拉不起来。

贾母便骂着凤姐儿道:“你这多嘴多舌的猴儿,又不是不知道他这毛病,偏生又说这些没有的混话,白白的叫他病一场,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我看你平日里极是明白,怎么今儿竟然如此不知轻重起来?”

凤姐儿便忙跪在宝玉身边,拉着他劝道:“我跟你说笑话儿呢,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经逗呢?还不快起来,看吓着老太太。”

宝玉闻言,便拉着凤姐儿问道:“好姐姐!你当真是逗我玩儿呢?”

“可不是逗你么?你林妹妹的婚事自然是老太太做主,哪里轮得到我浑说呢?”

宝玉又看着贾母,贾母便忙打着保证说道:“你林妹妹哪里也不去,就在咱们家住一辈子

。你给我好生起来!看跪在地上着了凉回头膝盖疼!”

宝玉方拉着凤姐的手起身,一边擦眼泪一边又催着贾母:“快些把林妹妹接回来吧,她一直住在寺里也不是个结果。”

贾母便笑道:“她说好了是去半个月的,如今才第十天上,你便胡乱催促!”

凤姐儿见了宝玉这样,心里便暗暗地叹息,想着纵然老太太那里能说过去,这个呆子也是极难瞒哄的。于是当晚便去王夫人房里又细细的商议,说不如索性瞒着宝玉,到时候来个掉包计。

王夫人便叹道:“哪儿那么容易就掉包了?老太太的眼睛还盯着呢。今儿依你说的情景,不光宝玉那里难说,老太他那里也是极难打发的。”

凤姐儿便叹道:“是啊。这可真是难办。”

王夫人心思一转,抬眼看着凤姐儿,问道:“我怎么恍惚听说林姑娘在寺里住着,身上的病已经好了许多。有这么神么?”

凤姐儿便点头说道:“听鸳鸯说着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她自己还说起小时候有和尚化她出家的事情。如今又说自己与佛家有缘,住在寺里身子才清爽了许多。”

王夫人便似笑非笑的说道:“那为何不让她在寺里多住些日子,索性等到病全好了,岂不更好?”

凤姐儿看着王夫人,不明就里。

王夫人似乎有了主意,便对凤姐儿说道:“你且回去吧,这事儿暂且别急。等几天再说。”

凤姐儿摸不清王夫人的心思,只得答应着回家去。

第二日正是后宫家眷入宫探视的日子。近日来元妃身体不适,宫里传出话来说是偶然风寒,但用了十几日的药了并不见好转。王夫人心中焦虑,一大早便按品装扮了坐着车入宫去了。

王夫人见到元妃,按照国礼磕头请安毕,元妃便命人在床榻之前设了一只绣蹬,请王夫人入内相叙

趁此机会,王夫人便把宝玉的亲事人选给元妃说了一下,无非就是黛玉和宝钗二人之中挑选而已。

元妃这几年一直都在深宫之中,深谙权谋利益之道。林家虽然世代公侯,钟鸣鼎食之族,无奈人丁不旺,如今林如海一死,家族没落,再无人在朝中任职,林如海死后,林家财产已经尽数入了荣国府,林家再无利益可图。而薛家虽然无权,但世代经商,家资富足,相比之下自然比林家要强了许多。元妃计较完毕后又和王夫人商议了几句,便毅然的选了宝钗。

商议完毕后王夫人便辞别元妃回荣国府来。

到得午时,宫里方有夏太监传出娘娘谕旨来,说娘娘夜里梦到花神给自己要十二丈素帛纸,还要品貌端庄出身清贵之青年女子亲手抄写《般若心经》和《金刚经》在上面。

贾母听了这话心生不快,但面上却不好怎样。只得安排人拿了银子送夏太监出去,方对身边的李纨说道:“这品貌端庄出身清贵的青年女子在家里数来点去,也只有林丫头一个了。品貌二字在她身上自然是不用说的。出身清贵么……咱们家的姑娘都是庶出,自然是不比她侯门正室夫人嫡出的小姐清贵。”

李纨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宝钗虽然品貌极好,但却是商家出身,连贾府的几个姑娘都比不上,更不用说黛玉了。于是点头说道:“如此,这事儿也只能劳烦林妹妹了。”

贾母沉思片刻,便叫了凤姐儿过来吩咐道:“如今娘娘要十二丈素帛纸,还要在上面抄写上经文。这事儿我刚才想过了,唯有你林妹妹使得。你就打点了东西和银子给她送过去,让她在散花寺安心的抄写经文吧。就说我的话: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她熬过了这个冬天,过了年,一切自然就好了。”

凤姐儿此时方明白过来,原来王夫人说的自有主张竟是想了这个巧妙地办法把黛玉给留在了寺里。

她虽然暗暗地感叹此事对黛玉太过不公,但碍着王夫人是自己的姑妈,又是元妃的母亲,老太太在这件事儿上也无法反驳,自己自然是无可奈何的。

当下打点了素帛纸并一百二十两银子命平儿带着人亲自送去,并命她同黛玉说明缘由,好生劝慰她一番再来。

本站,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