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清穿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撞鬼?

那天弘历急匆匆的走了,我知道他是找弘晓去了,果然才过了三天弘历就带来了消息。 我看着面有得色的弘历会心一笑,装着没有看到他的样子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吃着点心。 这孩子见我一点也不配合他,只能讪讪的说出了他从弘晓那边打探出来的消息。 看到这种情景我倒是有些暗自后悔刚刚没有陪弘历演戏,这孩子最近一年日子过得不是很舒心,今儿好不容易想耍耍宝高兴一下偏偏我不给面子。

懊恼的暗叹一声,我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连声问道“怎么才三天你就有消息了吗?弘晓怎么说?你十三叔究竟知道些什么?那个位置的消息有没有?”

弘历微眯起眼睛,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多亏额娘提醒儿子。 儿子找来怡亲王(弘晓)询问,可他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待儿子问急了就直接塞了一堆书籍文本笔记什么的给儿子。 说是十三叔留下的话,若有一天宫里要找东西就把那一堆物什装箱送到儿子面前就可以了。 ”

“你是说十三当年就算计到了我们会找弘晓问一些东西。 而你十三叔根本没有让弘晓知道这些事情,直接就把有关的资料什么的留给了你。 ”

“就是这样。 十三叔留下的东西很杂,儿子仔细看过,都跟那个秘密有关。 十三叔知道的东西有可能比登基以前的皇阿玛知道的还多。 还有,皇玛法当年果然有留圣旨给十三叔。 看十三叔日记地意思,那圣旨居然是节制皇阿玛的。 而不是节制额娘和儿子的。 ”

我知道弘历是往好里说,康熙就算留下圣旨要针对也是我,多半弘历是不会有事的,毕竟只要老四不死,弘历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这个社会是父系社会,父子关系。 孝道,宗族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有多重要根本不是新社会长大的我们可以想像的。 我也是到了清朝才明白这些。 就大清来说皇权是至高无上地,但皇权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满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地统治,笼络汉人精英,大力推行陈朱理学。 即使老康他们对于汉人的这一套礼仪很不以为然,但现实的需要和少数民族天生的劣势让他们更加看重礼教。

就拿老康举办的乾清宫除夕宴会来说吧,老康一向提倡除夕宴会不用拘礼。 而老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比起皇宫其他宴会而言,除夕宴会的礼仪地确是最少的。 可就是这样,整个除夕宴会下来朝臣宗室要起身磕头谢恩的次数也还在二十次以上,一般身体差一点的人根本撑不下来。 这还是简化过的礼仪,要换成完整版的怕是每一次要累晕一半的大臣宗室。 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老康他们对于所谓的礼仪看地有多重。 而换一个方向我们就知道礼教对于皇家子弟而言具有多强的约束力。

简单的说就是从小被老康教育长大的弘历,根本不可能为了我这个母亲去公然对抗他的父亲和爷爷。 这也是老康老四虽然担心弘历背后的我却仍然放心地把皇位传给弘历的原因。 所以他们用不着留下圣旨限制弘历,整个天下都是限制,万民都是反对者。 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心。

我无视弘历的掩饰“你皇玛法留下圣旨要对付的不是额娘就是你阿玛,绝对不会对付你的。 这一点额娘还是知道的,你也不用掩饰。 你十三叔有没有记载那份遗旨最后怎么样了?”

“好像是雍正五年烧毁了。 看笔记的意思是说这份旨意已经没有了用处,所以十三叔就烧了。 ”

“雍正五年?”我沉思,突然之间想到雍正四年的小年夜十三把我堵在半路跟我谈话的事儿。 那时候诸位之争正是关键时候,老四摆明车马要毁约。 坚决支持弘时。 按理说十三是老四的铁杆心腹,是跟老四站在一边地,可那一次十三站在了我和弘历这一边。 我一直很奇怪当年地事儿,老十三给我的理由是他知道很多老四不知道地事情。 这些年我也想过这件事,总觉得看不明白十三的所谓的理由。 今儿算是明白了,原来是康熙的意思,老康很是了解老四,怕是早就看出来老四对我和弘历的不满了。 于是安排了老十三来牵制老四,扶弘历上位。

“弘历,额娘差不多能猜到那份圣旨的内容。 跟我们要找的东西倒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先不要管他。 解决了事情再说。 来。 你接着说你还在你十三叔那儿找到了什么消息。 ”

“额娘说的是,我们还是先找到法阵的相关资料再说别的。 您不知道这几天礼部的臣子几次上奏额娘的陵寝的问题。 催着儿子早点把位置定下来。 宗人府那边也在询问儿子的吉地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挑选。 ”

听到弘历的诉说,我眯起眼睛。 我知道这是弘历还没有完全掌控皇权的原因。 那些大臣们还有宗室们一点也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这样的事情居然如此逼迫。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出手帮弘历,可这些年来我看多了人生百态,也感觉到了天威的可怕,规则的厉害。 说起来弘历背后站着知道历史的我,要说这是好事儿,可也就是因为我让他得不到老四老康的全心信任,让他登基之初处处受制。 他的身世在有心人的眼里就是他最大的缺点。

这样成也是我败也是我的局面,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天道规则的厉害。 以前听过一句话,上帝关上一扇窗,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很肤浅,直到真正经历了世事我才知道这句话说的多有水平。

微微蹙起眉头“既如此,我们的动作要加快些。 我对自己的吉地没有什么印象,倒是你的知道一些,你的陵寝是建在你皇玛法的旁边什么地方的,没有跟你皇阿玛的在一起。 有这个线索在手,我们在找找别的说你资料,你再派一个堪舆大师去实地看看,差不多就能知道个大概。 ”

弘历想想,点点头“额娘的说的法子可以试试,反正不费多大的劲儿。 额娘,儿子在十三叔的笔记里找到当年十三叔为皇阿玛选择吉地的过程。 儿子研究了一下,发现十三叔他们当年果然是奔着法阵去的,花了不小的力气,只是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如人意。 他们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推算出了大概的位置,就是皇阿玛的泰陵附近。 就是因为这样,皇阿玛才把陵寝建到那里的。 ”

“哦!”我心中一动“照这么说不是很历史书上的记载差不多么。 我虽然不知道钮祜禄氏的陵墓具体在那?可清朝的皇家陵寝不在清西陵就在清东陵。 既然历史上记载乾隆的陵墓是在清东陵,那么钮祜禄氏的只能在清西陵了。 当年老和尚说过我和弘历的陵墓,再加上一个什么东西组成一个法阵,我们各占一方的。 也就是说我和弘历的陵寝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

我把自己的推测说给弘历听,他深以为然,于是弘历准备派两个堪舆大师实地考察一下。 我表示同意,然后让他把老十三留下的东西送到慈宁宫来,当然是在他看完以后。 最近几天为了这个什么法阵陵寝的事情我看了好多本关于风水啊、堪舆之术啊之类的书籍,看的我头晕眼花,浑身难受。 这东西和《易经》有很深的关联,如果不懂易经的话很难看得懂,而我恰恰就不懂易经,于是被折磨的死去活来。 所以我决定换换胃口,十三的笔记、日记、读书心得什么的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我一直觉得十三有些腹黑,而且程度可能不浅。 这下子刚好可以研究研究,这也算是我穿越一回享受的福利吧。 近距离接触历史人物,揭开他们脸上的面纱,让后来人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弘历陪我吃过晚饭后才离开,我躺在**翻了两页书就睡觉了。 一个晚上我睡得很不安稳,总是做梦。 早上起来头痛欲裂,大大的黑眼圈挂在脸上,看起来和大熊猫十足的亲戚关系。 我以为是这几天想问题想的太多,休息两天自然就好了,于是也没有当一回事儿。 只是没有想到一连五天都是这样的情况。 我郁闷了,只好找专业人士来解决。 但是太医咬文嚼字的说了一堆,最后的结论居然是我身体健康,什么事儿也没有,只开了一些最常见的安神助眠的药给我。 当然疗效是可以预见的,要不然我们后面的内容怎么进行?御医的药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效果,我继续失眠做梦。

因为连着几天休息不好,我的脸色很难看。 这自然惊动了我的皇帝儿子,弘历冲到慈宁宫,顺便带来了差不多整个太医院,诸位太医的诊断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我对他们也不抱什么希望就是了。 至从我开始睡不好,整个慈宁宫也就没有人睡得好,特别是圆圆,担心的不得了。 在太医们都没有效果之后,圆圆生拉硬拽的把我请到了慈宁宫的偏殿,这里供奉着慈宁宫以前的房客们请来的菩萨。

我立马明白了圆圆的意思,紫禁城的诡异传说我在21世纪听得多了。 据说21的故宫,下午五点以后是绝对不能呆的。 难道真的要迷信一把?我望着慈宁宫偏殿佛堂供着的菩萨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