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清穿
字体: 16 + -

四四 番外(八)

皇阿玛驾崩了,我在残酷的争斗中勉强登基。 不,现在应该自称朕了,朕的位置看起来岌岌可危,但是朕一点也不担心,那太庙的秘密、那怀中的九州印给了朕无尽的信心。 老十四回来了,老八倒向了朕,在无数次的勾心斗角之后朕控制了局面。 在送皇阿玛到地宫安葬之后,朕终于有时间去看看昏迷不醒的钮祜禄氏。 她在皇阿玛的灵前昏倒,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醒过来。 开始的时候朕没有当一回事,以为她是最近这段时间太累了,于是打发那拉氏和弘历看着她就好。 然而暗部送来的消息让朕感受到了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实质的威胁。

八弟妹居然和钮祜禄氏前后脚昏倒,到现在也没有苏醒的迹象。 联想到她们两个离奇的身世,朕开始怀疑她们是不是要离开了,只是为什么会选皇阿玛驾崩的时候呢?钮祜禄氏的重要性皇阿玛说的很明白了,朕的位置要坐的稳自然少不了钮祜禄氏的帮助。 如果她在这个时候离开,对朕实在是非常不利。 然而太医的回答让朕很失望,她在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离开或者说死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这样的事实让暴怒的弘历带着一群小子砸了太医院。

她不可以这个时候死。 为此朕去了太庙后殿,朕的接引人在那里等着朕,前面那位叔伯祖(皇阿玛的接引人)按照规矩随侍皇阿玛去了。 在昏暗的灯光下朕第一次拜见接引人,朕那玉碟上记载地早已逝去的大伯——爱新觉罗牛钮(顺治皇帝的长子)。 虽然知道皇家诸多秘密。 但知道眼前的老人是朕的亲大伯的那一瞬间,朕仍然觉得荒谬。 果然,皇帝就是不同的,这随时可以接触地皇家隐秘让朕这新出炉的帝君一阵心神不宁。 这就是所谓地历史,所谓的过去,只不过是皇帝手中随意玩弄的物件儿。 历史不可信,现在不可信。 将来仍然不可信,皇帝——孤家寡人。 难怪如此。

伯父生下来体弱多病,随即过继给了守护一族。 说起来皇玛法也是拳拳爱子之心,希望伯父可以平安长大。 接引人没有让朕失望,他告诉了朕利用九州印激活龙脉拉钮祜禄氏回来的方法。 朕匆匆离开,在钮祜禄氏床前用了九州印,然后让人送她去了圆明园休养。 转身朕又投入到那你死我活的争斗中。

钮祜禄氏和八弟妹相继醒了过来。 弘历很高兴,八弟也难得的真情毕lou。 只是朕心里明白,这八弟妹怕是不再是那位陈氏女子了。 钮祜禄氏的表现证实了朕地猜测,由此她和朕吵了起来。 朕一直都知道她是朕见过的最大胆的女子,没有想到的是朕还是小看了她。 圆明园的这一次的争吵,让朕心中猜忌的种子开始发芽,或许她才是朕最大的敌人。

转眼已是雍正三年,朕在八弟和十三弟地帮助下终于钉死了老九老十,延续了两朝的九子夺嫡终于以朕的全面胜利而落幕。 朕成为了大清名符其实的主人。 虽然朕早就掌控了整个大清,但这样的表面风光朕也是喜欢的,特别是这代表着老九老十地失败。 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八弟提出了离开的请求,当年皇阿玛对八弟的许诺朕是知道的,而现在八弟完成了自己的诺言,剩下的就该朕选择了。 说实话朕不是很想八弟离开。 放虎归山虽然算不上但留有后患是肯定的,八弟的才能如何朕很清楚。 朕打算留下八弟夫妻,然而钮祜禄氏的话打消了朕地念头,给子孙留一个不会威胁到爱新觉罗江山地敌人不一定就是坏事,只有通过争夺得到的东西才会让人珍惜,太轻易得到地物什不可能让人珍视的。

朕放八弟夫妻离开了,当年争夺皇位的众多皇子死的死囚的囚,唯有十三弟一直伴在朕的身边为朕分忧。 只可惜当年风度翩翩的拼命十三郎现在被病痛折磨的弱不禁风。 但是十三弟这几年确实是帮了朕大忙,就连朕的吉地都是十三弟帮忙选定的。 朕的吉地没有选在皇阿玛的景陵旁边,昌瑞山离北京太远而且用料很不方便(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 现在四处都要用钱。 朕不忍心耗费巨资去修建陵寝。 朕是信佛之人自然不惧死后之事,于是朕把吉地选在了永宁山下。 那儿风水好离北京也近。 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非常近,把陵寝修在那儿用的人工少了很多。

十三弟和皇后一直认为朕这么做是受了委屈,娴雅为此削减后宫的开支也不肯让朕把吉地选在永宁山下,后宫诸妃闹腾的也不少。 朝堂众大臣多余朕不能陪在皇阿玛身边也是有不少意见的,闹到最后,唯一支持朕的人居然是钮祜禄氏。 天下能够理解朕的用意的人实在是太少,就连十三弟都不能理解。 为了我大清江山,朕雷厉风行的结束了这一出闹剧,陵寝是朕建的,当然朕说了算。

天下终于可以让朕完全掌控了,朕很高兴,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开始了。 于是在雍正三年朕开始了多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事情进行的很不顺利,朝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朕头痛不已。 然而朕在头痛朝政的时候却无意之中发现新一轮的夺嫡之战已经如火如荼。 看到这样的情形,朕忽然想起了这几年刻意回避的问题,立储迫在眉睫。 还记得当年朕答应钮祜禄氏传位于弘历换取钮祜禄氏帮助的事情,于是朕随意的漏了一点口风,果然有很多人支持弘历,但也有不少的人看好身为皇长子的弘时。

这几年站在天下的最高处,朕开始明白皇阿玛当年的辛苦和无奈,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巨大的权利伴随的是让人咬牙的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并不是一句妄言。 站得高看得远,坐上了这个位置朕开始知道历史在皇帝眼里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皇帝读历史,看的不是那书页上的字迹,而是那字里行间隐藏起来的天下大势。 身为雍亲王的我害怕改变破坏历史,但是身为雍正皇帝的朕看重的只是钮祜禄氏身怀的龙脉,那《清史稿》记载的所谓历史只不过是朕手中的泥团,想怎么揉捏还不是朕说了算。 这就是天下至尊的权利,随意书写历史,掌控那如刀的史笔,这就是朕努力奋斗了几十年获得的报酬。

虽然朕无惧那所谓的历史天命,但朕确认钮祜禄氏才是朕唯一的对手。 来历奇特的她身怀可以毁了我爱新觉罗江山的力量,这样的人最好的归宿是死亡而不是惬意的活着。 既然不在乎天命历史了,朕自然不会去遵守当年的约定,弘时看起来比弘历更适合那个位置,弘历的出身是他最大的弱点,钮祜禄氏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朕在以后的日子里明确的表示了朕的观点,不出所料钮祜禄氏愤怒了。 我们开始了又一次的争斗,这样的事件对于朕和钮祜禄氏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从那个雨夜开始,我们总是在征服彼此,谁先认输谁就在于翻身的可能。 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交锋,到现在为止没有赢家。

朕不知道十三弟得到了皇阿玛怎样的旨意,储位之争中他居然站到了弘历那一边。 朕输了,终究朕还是看不破,朕不敢拿我爱新觉罗的江山去赌那一半的机会。 天命,历史,薄薄的两页纸记载的其实就是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朕忍痛送走了弘时,这一辈子恐怕都不可能再见的弘时。 秘密立储的圣旨上写上了弘历的名字,那个女人退回了景仁宫做她的无害的没有欲望的宫妃。 只有朕才知道固执的她为了所谓的回家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弘历恐怕也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朕把弘历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导,既然储位不可更改那么就改变坐在储位上的人好了。 弘历从小由钮祜禄氏带大,受她的影响很深,这不是皇阿玛和朕希望看到的。 以前也用过一些手段破坏她在弘历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效果很差,在弘历心中最重要的就是他额娘了,皇位竟然还排在后面。 弘历争取那个位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护他额娘。 这也是朕不愿意立他为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至从登基为帝,朕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雍正八年,朕送走了十三弟,朕知道十三弟是被朕累死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我大清江山永固,朕不惜一切。 十三弟的死让朕大病一场,身体垮了下来,于是朕又开始服食金丹饮鸩止渴。 九年,朕送走了皇后娴雅,结发四十载她居然走到了朕的前面。 朕伤心又欣慰,这对娴雅来说或许是一件幸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一定很有看头,所以提前更新空出时间看直播去。 书虫在这里祝福大家,愿大家国庆快乐,中秋快乐,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