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千金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 辩论

从十一月初十确定册封典礼的举办时间,到来年正月十五举行典礼,也只比汪静岚与钱宝珠的婚礼多了几天时间,这对皇家正规的册封大典来说显得太过仓促了,但是无奈下一个吉日在明年年底,如果册封大典到那时才举行,时间拖得太久了,所以朝臣们一致赞成,就算再忙,也要把庆典抢在年初举行。

确定了日期后,便是决定聘礼的规模与数量了,皇家婚礼不比民间,量力而行就够了,皇家的婚礼讲的就是一个派头,当然,这派头是要建立在品级定制上的,比如说聘皇后如果需要黄金一万两,那么实际的聘礼就是在一万两之上酌情考虑,但是不得低于一万两。如果聘贵妃需要六千两黄金,那么实际的聘礼就是在六千两到一万两之间,不能低于六千两,那叫跌份儿,不能高于一万两,那叫逾越。

给聂家的聘礼,在贤妃的分位上再多多少,这是皇帝的恩典,可是贤妃的礼金品级定制原本就十分的高,就单是完成定制,对国库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不要提再有多少恩典了,因为皇上近两年如果没有子嗣,还会有新的嫔妃进宫,搞不好还会再聘一个皇后、一个贵妃,所以,国库要将聘皇后与贵妃的礼金留足,这样下来,剩下的只恰好够贤妃的定制,恩典却是没有了。

赵乾焦头烂额地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臣们议论纷纷,这国库不充盈一直是他头疼的大事。其实也不算是不充盈,如果不用预留册封妃嫔以及皇后的费用,国库看起来就是相当充盈的,他这才深恨自己没在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娶一票女人在家养着,登基后只管按大小排品级,就算是补上册封大典,那个花费跟聘礼比也只却是九牛一毛。可是,不能退回到从前了,这些费用是将来会发生的,避免不了了,要想办法压缩开支才是。

“众位卿家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可以节约开支的办法?”赵乾问道。

赵乾的话激起了朝臣们的一股讨论热潮,臣下们开始纷纷献策,有提议削减俸禄以示自己清廉的,有提议增加赋税的,有提议大臣们捐资的……其实朝臣们讨论经济,大多都显得很不专业,自古重文武轻商农,士大夫们以经商为耻,就算近年来这样的状况得到些改善,但是但凡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去从商。

赵乾听大臣们各抒己见,却没一条建议能真正用得上的,不由得大皱眉头。宰相汪必清自朝臣列队里站了出来,行礼道:“微臣倒是有个想法?”赵乾对汪必清这种老学究能在财政收入上有什么好的见解也不抱什么幻想,但是他毕竟是宰相,他的决定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听他的高论。“汪爱卿讲。”

“回皇上,臣以为可以削减军费开支来充盈国库,自二十几年前的先皇时期开始,便再无战乱了,有不少役期的士兵直到年龄大了退伍回乡也没有打过一次仗,每年占总税收五成的经费都用来养了这批闲人,臣认为……”

还没等汪必清讲完,武将这边就已经群情激奋了,钱正勋站了出来,反驳道:“回皇上,国不可一日无兵哪。汪大人,你让皇上遣散军队,究竟是安的什么心?”

汪必清不疾不徐地应道:“老夫可没说过要遣散军队,老夫只是建议皇上削减军费,老夫认为这军费大可以制定成两个等级,战时一个等级,不战时为另一个等级,这样一来,开支将会节省不少吧。”

钱正勋驳斥道:“汪大人说得倒是轻巧,要是皇上令你削减文官们的俸禄,你肯吗?无缘无故的削减了经费后,又怎么能在下属面前再树立威信?”

汪必清点头道:“若是皇上令老夫削减文官的俸禄,那老夫自当以身作则,从老夫这里开始削减,至于威信嘛,在国家利益面前,也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文官派系的代表和武官派系的代表吵将起来后,后面的群臣也跟着吵闹了起来,互相捉对的吵,有的甚至已经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上了,赵乾见苗条不对,赶紧叫了停,待臣下们静下来后,才叹了口气道:“不要吵,现在开始,一个一个的说,赞成削减军费的说理由,不赞成的也说理由,从文官开始,每个武官必须回答上一个文官的问题,并给下一个文官提一个问题,好了,开始!”

昏昏欲睡的金琳这才有些清醒了过来,对赵乾佩服不已,这种大臣们议政的方式跟现代的答辩倒有些相似了,朝臣们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此而获罪,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政治氛围,就算朝堂上分着派系,可是只要说得在理,其他人也会心服。

宰相汪必清作为文官之首,第一个抛出问题:“老夫认为应当削减军费,可以让士兵闲时务农,以减少开支增加收入,否则朝廷年复一年的养着他们有何用?”

钱正勋辩道:“没有战争的时候士兵们看起来固然有些多余,固然是朝廷养着他们,可是一旦边关有危机,也是这些士兵们,用自己的身躯和热血保卫着国家,若是削减军费造成军心涣散,遇到战事士兵们不听调遣又该如何?”

第三个发言的是和稀泥的太师王蒙,他的发言完全可以视为和稀泥的典范。“呃……老夫以为,汪大人和钱大人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这削减与不削减,还得有个具体的方案才行啊,若是削减了,会造成什么后果,能减少多少开支,得合计合计才行。”此言一出后,不少朝臣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说了跟没说一样。

这样七十几个朝臣轮着辩论下来,到金琳这里时,该说的基本都被说完了,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彻底的说服谁。金琳想了想,正想开口,就见太师王蒙转过头来,杀鸡抹脖子似的给她递眼色。金琳听完了辩论,积了一肚子话想说,有岂是王蒙一个眼色就能改变的。

“臣以为,削减军费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而且前面各位大人也说了,削减军费弊端甚多,与带来的微薄利益不协调,国不可一日无军,臣不认为应该削减军费。而且,国库的开支,只节流是根本无用的,开源才是要紧问题,若是节流的话,倒是可以从其他开支上着手,比如这次的礼金,可以按祖制来办,不用额外增加,另外,各种等级的宴会也可以缩减一部分的开支,但是臣以为,开源才是充足国库的重点所在。”

开源节流,乃是荀子提出的富国之道,历朝历代都引为经典。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今日的朝堂争论大家都钻进了死胡同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讨这件事情,大家都热衷于辩驳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立场,却忘了根本的症结所在。金琳无派无系,自然不会激动地想着如何驳倒对方的言辞,所谓旁观者清,她站在最末尾的位置,狠狠地当了一回旁观者,于是总结出了以上的理论,使得满场寂静。

赵乾其实一直对金琳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只是想每天能够看到她,使得自己心情愉快一点就够了,但是今日金琳的言论,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所以,他震惊之余竟然忘了做出任何反应。

朝臣们也同样处于惊愕之中,毕竟聂无恨名声在外,谁会指望一个浪荡的纨绔子弟能有什么好的见解,在她说话之前,所有朝臣们都是抱着看笑话放松一下心情的心态来看她的,谁知道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却给在场的每位朝臣狠狠地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舍本逐末,什么叫本末倒置。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宰相汪必清,他自是觉得自己被这个浪荡子羞辱了,他觉得圣人的言辞自聂无恨最里说出来,都是辱没了圣贤。“聂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好听的话自是人人都会说的,但是真才实学却不是人人都有的!还请聂大人说说,这开源该如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