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君来不负清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劝解

胤禛见来人是听晗,神色稍微松了一些,但仍是沉的可怕,隐隐可以他在低声怒骂着,“该死的高无庸……”

“你还好意思怪别人?”听晗洋怒道:“出了这样的事,你居然打算瞒着我?”她边说边走向胤禛,毫不客气的坐到了他那宽大的龙椅之上,“不是说好了,有什么事都要一起分担的么?”她这一举动,若换做别人,那绝对是杀头的大罪。 可谁让她,是听晗呢?

胤禛听得听晗这般说,神情又是一松,眉头却很快就又皱了起来,“唉,你知道了又如何?不过是多生气多担心罢了。 再说没事的,我只是……”他在她的面前,总是刻意的习惯的不去说那个至高无上的字眼:朕。

“胤禛,我知道了对事情确实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但是,我只想告诉你,我相信你!”听晗说着,微微一笑,“我只想让你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不论旁人怎么说你。 只要是你,是你说的你做的,我都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你,支持你,站在你的身边!我想让你知道,任何时候,你都不是孤单的一人,因为,你始终会有我!”

听晗一番动情的表白,显然是胤禛没有想到的,他不禁有些微愣掉。 但他很快就回过了神,有些动容的看向听晗,“晗儿……”他喃喃的唤道。 而后,重重的一个吻,便落在了听晗的唇上。

听晗被他这突如其来地激动弄的也是一愣,不过也是很快的就回过了神来。 面对着他。 她总是特别容易情迷意乱,即便他们已经成为夫妻好多年了,也一样!

他很快就放开了她的唇,一路吻着她,从颈处到她最柔软的地方……猛的,他一个用力,将她横抱在了自己的怀中。 往内殿走去。

今日地胤禛他的**是以前从来都未有过地。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力度什么的也都比平时要来得重。 听晗被他弄得都有些疼了。 却始终没有发出任何不悦的声音。 并且,在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之后,快感就代替了原先的不适,她被他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褪去之后,听晗的身上到处满满地都是他留下的吻痕,有的甚至是一片瘀青。 胤禛对此不禁有些愧疚,“晗儿。 我……”

听晗摇了摇头,阻止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只是柔声道:“没事的,我明白的,你放心好了。 ”

她自然是明白他,与他在一起那么多年了,这点默契都没有的话,她还配是他的晗儿么?自古以来。 天底下有哪个君王真地不在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流言?尤其是那些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流言?甚至说自己能坐上那龙椅是非光明正大的流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也不过是个凡人罢了。 他也有自己的情绪在,只是平时都被他掩饰的太好了而已。 遇到这样地事情,他也会烦闷,会生气,会想反驳,会需要发泄……

她边说边又往他的怀里kao了又kao。 他的怀抱总让她觉得特别舒服,特别安全,“胤禛,你听我说。 自古以来,最难堵的就是那悠悠之口,你又何必去介怀那么许多呢?”见胤禛没有多大反应,她叹了一口气,又道:“胤禛,你相信我。 百姓不会管你那么多的。 他们不会在乎当今皇帝是谁当;不会在乎当今皇帝的皇位是怎么继承的;他们只知道,哪个皇帝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吃。 他们就认为谁。 是好皇帝!”

直到这个时候,胤禛才终于有了反应。 “能给百姓饱饭吃的,便是好皇帝……”他重复道。

“是啊,胤禛。 ”听晗趁热打铁道:“我大清入关多少年了,刚开始也有很多人要来反我们。 但到最后,都没有成功。 这是为什么?因为不论是世祖皇帝还是先皇又或者是你,都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或许你们有时候做事,会有帝王的狠绝,可有地时候,事情不是旁人想地那么简单不是?你们能给百姓一个不需要饱尝战火的乱世;能给百姓减少赋税带来地困扰;能保证他们一家大小都能温饱度日……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胤禛,你既然选择接手皇阿玛的江山,就是要将他良好的政绩延续下去,让爱新觉罗的江山更稳固不是?这些你都做到了,你对得起皇阿玛,对得起列祖列宗,那些个流言,你又何必那么在意?”

“你说的对,朕自问登基以来,虽然手段暴利,但对百姓却是问心无愧。 ”听晗的话,胤禛显然是听进去了,附和道:“至于那些个流言,朕,知道该怎么做了!”微微一笑,他对听晗柔声道:“幸亏我的身边,始终有你。 否则,我这个当局者,还不知道要被迷到几时呢!”

听晗闻言只是笑了笑,“但你要保证,日后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可都要及时真实的告诉我。 再有半点隐瞒,我可就不理踩你了呢!”听晗半真半假的娇嗔抱怨道。

“知道了。在敢有下次,我不是找死么?”胤禛的心情有所好转,便开玩笑道。

“啊,给点阳光就灿烂,男人啊!”听晗说这话的时候本能的扭动了下自己的身体,完全忘了此刻她在胤禛的怀里,与他的姿势是多么的暧昧。 这一动……听晗自然很快就觉悟到了自己自作孽而引来的后果,忙讨好道:“胤禛,刚刚才,现在……”

哪知她的话音才刚刚落下,胤禛就已经栖身而上,将她压在了身下。 然后,密密麻麻的吻开始遍布听晗的全身。 听晗哪里招架得住他这般架势啊?刚开始还有些退却,毕竟刚才那一次真的很累了。 但在胤禛不同于刚才的,很是温柔的攻势之下,她很快的就选择了妥协,任凭胤禛将她又一次的带入了难以言喻的**……

+++++

曾静的这次事件的最终判决,是在雍正十年。 雍正十年判决:深刻影响了曾静的吕留良及其子葆中已身故,俱戮尸枭示;次子毅中改斩立决,诸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原来曾静应试靖州时,得读吕留良所评点时文,中有论“夷夏之防”等语。 派门人衡阳张熙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书籍。 时留良早死,其子毅中将乃父遗书全交张熙。 曾静见留良书中多反清复明之意,愈加倾信。 因与留良弟子严鸿逵及鸿逵弟子沈在宽等往来投契,每赋诗相赠答。 曾静所著《知新录》中谓“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 ”又称:“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寿。

曾静是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 闻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深自危疑,因派张熙投书钟琪,并列举雍正雍正帝罪状,力劝钟琪反清。 但是钟琪对朝廷还是中心的,当下立即具折上奏。

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供认不讳,被解京师,张熙也同时解到。 此为雍正六年事。 因曾静供词中,涉及吕留良著书事,雍正帝随命搜查吕留良、严鸿逵、沈在宽各家书籍,连同案内有关人员押解进京,亲自审问,曾静承认轻信流言,妄论国事,为留良等所误。

在这个事件当中,胤禛他始觉吕留良等鼓吹民族思想,具有广泛基础,而胤禩等人流言,实属为患非小。 至于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 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对留良、胤禩辈言论,进行批驳揭lou。 十月,曾静、张熙被免罪释放。 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 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其实,对于《大义觉迷录》这东西,听晗始终觉得那是胤禛发小孩子脾气,要为自己申辩的一个举动。 当然了,这样做也好,他也确实该好好的为自己辩驳一下,免得世人都来误解他。 只是有时不免担心,他这样做,是不是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而那吕留良一家的遭遇,听晗不是不同情。 只是,这是古代的一种趋势,文字狱……唉,这偏又是历史的必然。 何况,站在胤禛的角度看来,他的思想确实很大的影响了胤禛,她既然是帮着胤禛的人,也只能如此了。 反正,以她的本事,她无法也不敢改变历史。

只是,有时候听晗会好笑的想,吕留良吕留良,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吕四娘这么一个人物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