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君来不负清
字体: 16 + -

第八十六章 婚礼

清朝的规矩,婚礼多是在晚上。

启晗出嫁的那天夜里,听晗喝了许多酒。 这情形可谓是听晗生平的头一回。 毕竟她的心情真的很复杂,既欣慰开心吧,又不免有些害怕担忧。

胤礼那孩子,听晗到了这会自是见到了的。 听晗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一表人才的,为人又很谦虚有礼,给人的整体感觉确实是不错的。 隐隐望去,还颇有胤祥年轻时的感觉呢!胤禛没有夸错人。 呵呵,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这话还真没错!

只是即便是如此,和所有看到女儿出嫁的母亲一样,她又开始担心了。 害怕女儿嫁过去之后会受委屈啊,或者是……总之,做母亲的,总会有操不完的心!何况虽然听晗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的年纪还不到三十岁,但她本人的心境,已经五十有余了呢!

胤禛和茗玉都有些拿听晗没有办法。 她平时根本就不喝酒,没有人知道她喝醉了之后会是什么模样。 这会才知道,她的酒品虽不至于坏到使她喝醉后就到处的跑到处的闹。 可她也没安静下来的乖乖去睡觉:她开始哭。 哭得天昏地暗的,没完没了的。 边哭还边抓着人念叨着什么。 如果你不让她抓住你念叨,她会哭得更凶呢!更绝的是,她认人!喝罪了警惕心还是很强的。 所以,她只对胤禛和茗玉二个人念叨,小声的念叨,并且不让他们走开。 哪怕她也没真念叨出什么不该说的秘密。

就这样折腾到了大半夜。 听晗才终于困极了,哭累了地倒头睡去了。 胤禛和茗玉这才不由的纷纷松了一大口气。 而最搞笑的就是事后,当听晗酒醒了之后,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相信胤禛和茗玉所说的话语,更是弄得他们是哭笑不得!

不过听晗这次实在是懒得再来一段启晗一走,她就搬去别院的戏码。 毕竟上次启晗的离开还是有归期的。 如今,虽然不愿意承认。 但嫁出去地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还能怎么样?

于是,日子也就这么随意地过着。

弘时、弘历还有弘昼三个小鬼头还是时不时的会来她这作功课、玩耍、吃点心。 弘时与弘历仍旧一副不大对盘的样子。 仍旧是弘时咄咄逼人。 弘历心平气和。

而弘昼,仍旧是小孩子心性,只是他也慢慢长大了,该上书房了。 然后,他总是会出身多状况。 比如作业不按时完成啦,比如书又背不出来啦。 每当这个时候,听晗总是会教他一些偏方。 特别是在背书这块。 听晗告诉他,背书的时候实在不行就只将文里的重点精髓背下来,跟师傅说是他画出了重点,领悟到了精髓,师傅必定不会责难。 当然,这给文章画重点的活计,弘昼自己是绝对做不来的。 所以三个孩子里,弘昼和听晗地感情最是深厚。

有时候。 听晗对弘昼的那份宠溺甚至连胤禛都看不大下去了,“再这么被你护着学习作弊的功夫,他真该一事无成了!”

“一事无成也好。 ”每当这个时候,听晗总会毫不客气的指出,“身在皇家,有太多无奈。 趁他还小。 随性点不是更好?你已经了两个规规矩矩的儿子了,少一个不要紧的。 ”她其实只是希望弘昼可以快乐的。

弘时和弘历注定要为了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斗得你死我活,失去了本来地心。 那就只剩下弘昼了。 弘昼或许不是读书的料,可确是做闲散王爷的料啊!将来也的确是做了闲散王爷的说。 所以,让他从开始就一直这样开心快乐下去不好么?真做了闲散王爷,换了皇帝,即便他和新皇帝小时候感情再好,一切也都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胤禛坳不过她地‘歪理邪说’,但同时也深知自己这个小儿子是什么料,便只得摇了摇头。 没在干涉。

康熙五十八年的时候。 胤禛带着众人第一次正式的住进了圆明园。 这里将是除了雍亲王府以外,他们呆的最长的地方。 其实。 早在康熙十四八年康熙就将这园子赐给胤禛了,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只是这些年来仍是一直在建设,所以并没有马上入住。

如今的圆明园,虽不及后世那曾经辉煌的‘万园之园’来得辉煌,甚至可以说它小的寒酸的可怜。 但这里风景独到,景致极有内涵,叫听晗很是喜欢。 胤禛显然也很喜欢,所以他现在已经很少回雍亲王府去了,时不时的就在这住上很长地时间。

这里有一个种满兰花地院落。 胤禛素来喜爱兰花。 听晗会意的将自己在圆明园地居所选在了这兰花丛中。 这院落里除了兰花之外,还有一片竹林。 这其实才是听晗‘心甘情愿’选择住在这里的原因。

这一大片竹林,还有别具匠心的竹林一旁建起来的小竹屋,总叫人惬意非凡。 平时闲来无事时,听晗就喜欢坐到竹屋的屋顶之上,让风静静的吹过……胤禛每每到来时,也总是很配合的随她一起并排坐在一起。 这种只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总叫他们很是得意。

入秋的时候,启晗也来到这园子里了。 如今的她越发的清丽越发的有魅力,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令人着迷的魅力。 这也难怪胤礼那么喜爱她,自她入门之后,他就再没有纳过任何一房小妾。 这点在这三妻四妾的古代里,真的很难得。 听晗衷心的希望他可以一直将这个‘美德’持续下去,让启晗幸福,别让启晗伤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启晗和听晗一样,始终还没有孩子。

启晗的身子平时不觉得,没想到嫁做人妇之后全显现出来了。 太医说她天生气血不足,而最关键的小时候又没有好好的调养,几次生病都没有好好医治,以至于……听晗为此很是懊恼。 虽说启晗在六岁之前的生活全然不是她可以控制的,但作为母亲,居然在照顾女儿上没有多加注意,实在罪过!

启晗嫁给胤礼之后,其实没多久就有了孩子的。 但是,那个孩子终究没得见到阳光的机会。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启晗难产时,胤礼面对要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问题上,是毫不犹豫的喊到保孩子……并且哪怕始终没有孩子,他对启晗的疼爱爱怜都是始终如一的。

但在经过了那场近乎生死大考验之后,启晗就真的再没有过孩子了。 这是启晗很大的遗憾,不过太医说了,她的身体实在不适合再有孩子了!

好在胤礼的侧福晋也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好在启晗打小就跟在听晗的身边,又有听晗的开导和丈夫的理解,她渐渐的也就不再那么执着于孩子这个事情了。

而启晗她这次回来,除了算回娘家小住外,还要参加弘时的婚礼。 她与弘时的感情始终是很要好的。

是的,弘时就要大婚了。 那个差点像启晗的孩子一般难产而亡的孩子;那个由听晗亲手接生的孩子;那个小名是由听晗取的孩子;他现如今已经是一个十六岁的翩翩少年了。 长大了,要成家了。

而弘历和弘昼也都已经八岁了

这个时期,雍王府也好,圆明园也罢,渐渐开始暗流汹涌。 虽然距离胤禛成为皇帝还有几年时间,但很遗憾王爷世子同样是一块肥肉。 几个有儿子的女人之间的争斗尤其明显。

当然,这其中,以李氏的表现最为明显了。 做为府上的第三把交椅,在听晗和那拉氏都没有属于自己孩子又都与自己还算和谐的情况下,另一个似乎很受宠但其实没有什么威胁性的年若怜又也没有孩子:年若怜先前生了个女儿,可惜,才两岁就离开了。 年若怜倍受打击,身体差了不少,之后也未有怀孕的迹象。

如此一来,弘时便是为胤禛的长子,李氏怎么可能不动心,不废心?看她费尽心思挑了栋鄂家的女儿就知道了。 这栋鄂家一向与雍王府关系密切,在正白旗当中也颇有影响,所以这门婚姻,显然是李氏想为弘时增加政治资本而定的。

因着弘时的婚事是胤禛所有儿子当中的第一糟,所以他不免特别紧张与在乎,加上很久没有这样值得欢喜的事了。 所以显得格外隆重与热闹。

不过再热闹,都是下人们要忙活,做主子的,从来都是指挥的份。 所以听晗和启晗依旧很闲。 于是母女二人,就开始腻在一起闲话着家常,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当然,启晗跟弘时关系算是真的比较纯比较好的,所以启晗不可能只随大流的送送面上的贺礼就算了的。 她亲手为弘时夫妇绣了对活灵活现的鸳鸯荷包,那绣花的线还专门浸了薄荷香,拿着荷包闻起来淡淡的很是舒服。

说起来,听晗在绣花这块的工夫也许是因为是现代人的缘故,总是没有什么天分。 倒是启晗,虽然打小跟在听晗身边,这锈活却是直直遗传了她的亲生母亲。 在这方面心灵手巧的怕是连专业的绣娘都要汗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