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泪
字体: 16 + -

第五卷 (上) 第十八章 利口毒药(1)

“我相信,全能之神是不会白白看着它选中的人与这个帝国遭受这样的命运,像上次的暗杀就是很好的证明!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奇迹必定会出现的!”

看着这个挥舞着拳头,激动不已的男人,西格蒙德仿佛感到自己看见了在大战初期时的那个卡尔.海因茨。只不过现实还是与想像不一样,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显得苍老了不少。西格蒙德作为从第一次神谕大战中成长的奥军军人,当然清楚那段历史。当时在曼尼亚境内签订的芙罗条约,带给了奥登尼亚长达二十年的混乱与动荡。对此,每个奥登尼亚人都深恶痛绝,他们也正是因为憎恨当时的现状和那个赋予他们国家如此现状的芙罗条约,才会一边倒地选择了宣称可以洗去这一切耻辱的胜利党,让它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宰。而且希福车厢的故事,同样是奥登尼亚国民——更是军队——感到无比屈辱的故事。而在四年前,将这些耻辱一扫而光的,正是如今站在他面前的卡尔.海因茨。三军指挥司令部部长想起,当奥军占领了曼尼亚之后,帝国接受对方的投降。不过在首相的命令下,那节原本放在博物馆中陈列的老车厢又被拉了出来,用来作为又一次条约签订的所在地。只是这一次与之前不同,是奥登尼亚接受曼尼亚这个战败国的投降,因此,曼尼亚人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被迫在当初他们曾经接受对方投降的车厢里,重新再一次向新的胜利国投降。西格蒙德不知道这到底是卡尔.海因茨自己的主意、还是他人的建议(或许两者皆有?),但这种做法,无疑是彻底地洗去了帝国的污点,而且将同样的耻辱加倍地还给了那个曾经骄傲的曼尼亚。当时,所有的奥军军人都对此显得十分喜悦而且赞同。可是到了现在,西格蒙德不禁暗暗担心,要是历史这一次不像首相所说的那样眷顾帝国、而是倒向了他们的敌人,那么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又再次发生呢?

一想到这里,西格蒙德不禁打了个寒战。虽然是在地堡的房间里,而且又是八月份,照常理来说,他应该感觉到凉爽才对,而不是后背被粘糊糊的汗水弄得一塌糊涂。他回过神来,听到身边的首相在说着什么:

“是的,如果我们都先放弃了自己,那么又怎能让全能而全知的神继续保佑我们?它是无所不能的,这点我深信不疑……撤退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再谈了!”

看样子,现在就算是全能之神现身,首相也不可能改变主意了。意识到这点的西格蒙德并没有太多挫败感——因为他早就预料到有这样的结果了——他只能点点头。卡尔.海因茨虽然对撤退讳莫如深,可是他并非不清楚前线现在的局面。他喃喃地说:

“曼尼亚可能又一次成为敌.人的根据地,是吗……他们就算能拿到它,可是也不会伤及帝国分毫……我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的,走着瞧吧……帝国在那儿将会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胜利印记!”

卡尔.海因茨眼中,再次显现出无.可动摇的坚定光芒。可是在一旁的西格蒙德看来,却未免有点心惊胆颤:为什么首相的眼神,会如此的令人害怕呢?

创世历1089年8月中旬,奥登尼亚神.圣帝国首相与曼尼亚总督兼当地军事部门最高统帅巴哈莫拉茨通电话,在电话中,首相得知了如今在曼尼亚首都玫瑰城日益严重的动乱——因为当地的抵抗组织已经开始走上街头,与奥军战斗,为的就是希望迟早打开城门,迎接联军——他几乎是面无表情地对着电话那头的巴哈莫拉茨说:

“除了我之前吩咐你的那些处理事项之外,记住,在.必要的时候,就让这朵曼尼亚玫瑰彻底地燃烧殆尽吧!”

尽管奥军在拼命努力,尽管奥登尼亚神圣帝国的.首相一再宣称他们的军人拥有“狂热的决心”,足以战胜一切困难,可是失败依然如期而至,落在了西线的奥军头上。从迪马尔一个滩头阵地上蜂拥而出的艾昂联军,在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的全面配合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只有地面部队作战的奥军只能一再失利、被迫将脚下大片的土地丢失,让敌人进一步深入曼尼亚内地的腹地。到了创世历1089年八月下旬的时候,完成了在曼尼亚西部法蓝地区大包围的艾昂联军,将接近二十万的奥军变成了他们的俘虏,虽然这个被联军称为“法蓝口袋”的包围圈并不完整结实、让奥军仍然有十余万人逃了出去,可是它依然对曼尼亚地区的胜利有着决定性的贡献。在艾尼亚和昂尼亚军方看来,那段日子里,比他们的官兵和装甲车辆跑得更快更神速的,就只有忙于逃命的奥军官兵了。虽然没有完全吃掉曼尼亚地区的奥军部队,可是对于艾昂联军来说,拿下曼尼亚,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赶到曼尼亚那个沦陷了四年之久的首都玫瑰城,重新让曼尼亚从敌国手里解放出来。

而在另一方面,虽然在法蓝地区遭遇到敌军的.迎头痛击,可是那些被困在其口袋里的奥军还是想方设法突围而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突围而出的奥军,为日后的战局所起的重要变化起了极大的作用。曼尼亚地区的失败已经注定,所以就算帝国最高统帅部以及其最高领袖都宣称“不会退却”,可是事实就是奥登尼亚在西线的部队几乎全数都撤回到了帝国与曼尼亚的边境线上,在那里进行集结休整,为下一次不知何时到来的战役作好准备。前线的官兵都相信,真正关乎帝国存亡的决胜负一战,将会在帝国的边境线上发生——只不过,到底是东边还是西边,现在没人能说得清楚。

面对着这种令.人无法轻松的局面,身为奥登尼亚神圣帝国的首相,卡尔.海因茨虽然人在琥珀堡,可是他的身心完全没有远离焦虑,相反,他任何时候都比以往显得更加焦虑紧张。有好几次,他属下的将领看到首相痛得身子缩成一团、脸色煞白,都吓得不轻。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头一次发生,只是随着局势的越来越不稳定,首相的病情也比以往更严重了。卡尔.海因茨的胃部**让他吃不下东西,而且严重干扰他的睡眠和健康。为此,首相服用药物的次数和份量更加频繁了。他所用的药物,都是由他的私人医生莫里昂所配制提供的。每次用过那些小药丸之后,首相总能精神奕奕地出现在他人面前,继续自己的工作。不过到了如今,就算服用了药丸,可是首相精神上的不适感也始终不能完全缓解。

对此,莫里昂给对方的建议是:

“您必须减少工作量,这样才是真正为您自己的身体着想。”

“可我又怎么能停下来呢?帝国要是没有了我,它该怎么办哪!”

不管外人或身边的人对卡尔.海因茨有着怎样的憎恨或是不满,他在工作上的勤奋是无法否认的——根本就是太过勤奋了。现在随着帝国的局势变化得动荡不安,它的最高领袖似乎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挽救一切。只是这样的代价,首先就是要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与莫里昂一样,虎山营的留守医生温德利希同样向首相作过类似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的下场也大同小异。而且在这位医生看来,首相的问题要严重得多。他对于首相如此频繁地发病感到隐约的不对劲,因为再怎样的精神压力过大,也不可能让首相的身体立刻变得如同病入膏肓一般,而且他在为首相作全身检查时,也意识到了这点。在这个问题上,他还曾经与从国内特地赶来的首都奥登大学的医科教授们商量首相的病情(对方是胜利党在大学内专门为首相而建立的医疗小组),对方的看法也与他相同。温德利希不禁怀疑,首相的病究竟是怎样加重的,难道这其中真的只是精神的原因而已吗?

虽然逃过了施道芬的炸弹,并且将那些想要杀死他的人通通除掉,可是卡尔.海因茨因为那次暗杀而产生的后遗症,也越发明显。他不仅在身体上越来越衰弱,甚至连他向来十分引以为荣的记忆力也开始出现问题。有一次,在形势分析会议上,帝国的首相在与身边的将领谈论西线的形势时,居然怎么也想不起前线指挥官的名字,这让旁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名字在几天以前,首相还一直在嘴边念叨着。同样的,还有更多的人名和地名。在以前,哪怕经过了十年以上,只要在他面前一提起这个名字,卡尔.海因茨就能马上说出对方的履历、现在的情况和其它相关的内容。他的记忆力之佳,是让他的下属们既感到佩服同时也觉得烦恼的一点;没想到,现在首相居然连这些也记不住,他的大脑令人担忧。难怪有人在会议结束后悄悄对身边的人说:

“首相现在该不会是老糊涂了吧?”

“如果他真的是老糊涂那也许还好点,可是问题就在于,他还没有放弃他那种比老糊涂更厉害的顽固!”

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内的悲观情绪比往常更浓厚了。大家在忧虑前线形势的时候,又不得不忧虑首相的健康——因为这点不仅关系到首相本人,更关系到整个帝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