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
字体: 16 + -

第二章、茶楼

汴京自五代梁朝起便为都城,晋、汉、周三朝均在此沿为都城,这时商业已经很发达,宋朝定都开封后漕运畅通无阻,“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川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开封已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何府的车队由南薰门入,一路上经过太学、朱雀门,本来还会路过相国寺,但因为太多人,只好绕道。

何苏沉在车内听得外头人声鼎沸,早已心痒难耐,但窗帘死死掩着,她看着使君,使君咬了咬嘴唇,只偷偷挑起一小半下角,何苏沉透过小角看出去,只觉得外面都是人,什么都看不到。

突然窗帘外头传来一个声音,却是刚刚的那个中年骑手,他连人带马正好遮住揭起的一小角低声道:“少爷,今日城内开鼓扇百索市,人多眼杂,姑娘又在里头,还是小心为好。”

使君讪讪的放下帘子,何苏释道了声知道,然后又问,“这里去朝阁远不远?”骑手道不远,但是要绕路。

何苏释略思索了会,道:“方大,去一趟朝阁再回府吧。”

“少爷,奶奶说让直接回府上,路上不要耽搁。”方大在车外道,语气恭谦但暗含劝告。

“先去朝阁,不会用太久时间。”何苏释坚持道。方大只得应了,通知车队在前方绕路。他指示完又对车内道:“少爷,今日城内人蛇混杂,如若要去朝阁,姑娘也一起进去吗?会不会不方便?”

“不打紧,我会处理。”何苏释隔着帘子道。方大虽无可奈何,终究到前边领路去了。

“朝阁是什么?”苏沉听着他说,隐隐约约只觉得熟悉,但却是想不起来了。何苏释笑道:“便是上次我和之然开的茶阁,你忘了吗?”

“不是说开茶楼了吗?开茶楼的话,三教九流的人都会去,单师傅还会在吗?”

何苏释道:“前楼开茶楼,后面是茶阁,单师傅只用守着后头就好了。”

何苏沉听着还是有些不懂,但也没再问,只期盼的道:“我能去看看么?说起来我还没去过茶楼,怪好奇的。”何苏释笑着点头,“便是想让你去瞅瞅才绕路的,顺便去看看这茶阁如何了,总归不是我们自己亲管,虽月月有账目,我也没见过到底如何。”

一路上果然人声鼎沸,叫卖声,呼喊声与小孩儿的哭笑声参杂在一起,车队且走且停,过了老久才停定,有小童在外头请车内的人出去。

先是使君下了车,然后何苏释也跳了下去,接着孙嬷嬷从外头踏着小凳上来,帮着整理了下衣着,然后何苏沉下车。

苏沉刚钻出车门,一把下缀着一尺多长流苏的二十四竹骨纱伞突然罩住了她,流苏坠下,密密麻麻的掩住脸,又有孙嬷嬷扶着走进茶楼。

刚进门,便有小二矮身上前来唱个声招呼,何苏释四下看了看,见周围的桌子三三两两坐着书生打扮的客人,看到自己进来只打量了会子,见何苏沉跟上来,因是女子,忙埋了头。他给方大使了个眼色,方大直接道:“领我们去三楼。”

小二也是个有眼睛的,忙应了就在前面带路,楼梯一路蜿蜒,缓缓而上,待到了三楼,小二开了个房先行进去,打着伞的使君恰才收起纱伞,何苏沉刚准备跨进去,突然身后的厢房门打开了,似乎有人走出来,与何苏释打了个照面,他惊喜的道:“释然?!”

何苏沉惊讶的转身,一张神采飞扬的脸映入眼帘,此人二十出头,脸型微瘦,但看起来十分精神。他见到何苏释在此,显然也是惊喜异常,刚要说什么,突然看到何苏沉正在跨着门槛,有些尴尬。何苏释见状笑道,“原来是希尘,怎么来这里玩?”

苏沉借着这机会进了屋,孙嬷嬷忙关上门。何苏释一会儿便走进来对着苏沉道:“那边屋子里有先前的同学,我过去一下,瓜子先一个人坐着。”

她点头,笑着算是应了。不一会,那边房便传出不高不低的笑声,孙嬷嬷有些好笑,“怎么在这地方还能遇到故人,看来少爷要熟悉京都,也不是难事。”

小二上了茶,递给使君便自下去,也不询问是否要些什么。孙嬷嬷和使君本是立在一旁伺候,没多久何苏释进来,让她们下去了。

何苏释一坐下便喝了一大口茶,道:“你瞧着这里如何?”何苏沉打量了屋里的摆设,“还算好,但是也不会像你说的那样赚钱吧。”

何苏释放了杯子笑道:“这一层不过是上层人物的集会所,真有值得赚钱的顶尖主来了,会上顶楼去找单师傅,他那里一单就够下头这几层一个月赚的了。”

何苏沉迟疑了一下,还是道:“哥,元柔怎么办?”

“怎么还想着她?”何苏释沉默一下,道,“这样的事,我们管不来的。她自己出不来也没办法。”

“都这么多年了,她那个样子。”苏沉不知道怎么说,“我总想奶奶会说话,但是她一声不发,好好一个人,我不想她就这样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