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白太阳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下)

蒋、毛重庆谈判,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事件,被人提说得太多了。如今见诸文字的书刊,差不多可以装满一个中型图书馆。

这种现实。无疑置我们于无从下笔的困境。它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华彩乐章,真的就不能用另外─种耳朵加以倾听吗?

这种耳朵从哪里寻找呢?

它只能存在原汁原味的原始记录里。雕塑大师罗丹说:“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戴别人的眼镜。”

史料载:28日晚八时半,***、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战地党政委员会秘书长邵力子的陪同下,由张治中官邸桂园中邀请蒋介石的林园官邸举行欢迎宴会。作陪者有四川省主席张群、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陈诚、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吴国帧、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赫尔利大使、魏德迈司令官。是日晚。***应蒋介石之请,在林园下榻。

史料载:29日上午,***、周恩来、王若飞在林园同张治中商谈谈判的内容和程序问题。下午,***同蒋介石第一次直接商谈。蒋介石表示一切问题愿听取中共方面意见,并重提中国无内战的说法。***列举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的大量事实进行反驳。最后,蒋介石提出谈判三原则:一、所有问题整个解决;二、一切问题之解决,均须不违背政令军令之统一;三、政府之改组,不得超越现有法统之外。当晚,***应蒋介石之请,仍宿林园。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家里呆了两夜零一整天,吃了蒋介石一顿晚宴、两顿早饭、一顿午饭、一顿晚饭。蒋介石为什么如此热情,竟让***在自己的卧榻上酣睡两夜?***对蒋介石之请,推让了没有,是真的想住还是半推半就,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蒋介石和***商谈正事之余,有没有进行常人常常乐此不疲的聊天?他们聊了多少记录员遗漏的趣闻轶事?***和蒋介石握手的时候谁用的力量更大一些,还是都很有分寸地碰了碰手指,这次握手经历了多少秒钟?当他们面对面说话时,目光碰在一起撞出的是一种什么颜色的火花?这两夜,女主人宋美龄在不在家,如果在家,她是否和蒋介石同*共眠?如果两人睡在一起,说了多少关于***的私房话?有没有产生**的冲动?如果宋美龄不在家,在夜静人深的时候,蒋介石在*上,是否辗转反侧良久?***独自一人呆在比延安的窑洞不知舒适多少倍的卧室里,是否也努力克制着油烟的**?这两个世纪巨子在这两夜里做没做过梦?如果做过,梦见的是猫头鹰还是布谷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问题都无法解答了。然而,谁能否认这两个巨人情绪的阴晴圆缺就给中国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再采访他们已无可能。但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却毋庸置疑。蒋介石的中枢大臣张治中为***让出了自己的桂园,蒋介石把自己的林园让出一半给***用了两夜零一天!这两件事成了政权交接仪式的首页。

尽管蒋介石此时嘴上一点都没服软,但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开始瓦解了。可以假想:八年前,***手下只有五六万人时,蒋介石绝对不会生出让***住进自己家里的念头。

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实力!***此时代表着91万正规部队,两百万民兵和九千万中国人。这就是生出柳亚子称之为“弥天大勇”的肥沃的土地。

吃饭,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西方人很难一下子弄明白。自从太史公写下“鸿门宴”这一千古绝唱后,中国的吃饭的外延直朝着无穷大膨胀开去。

我们来看一看***在重庆吃饭的记载吧。

8月30日晚,出席张治中家宴,于右任、孙科、邹鲁、叶楚伦作陪。四个陪客者,一个监察院院长、一个立法院院长、两个国民党中执委常务委员。孙科还有另一种特殊身分:国父孙中山之子。

8月31日中午,出席邵力子宴请,陪客者不详。估计没有布衣白丁。

9月1日午,出席孙科、邵力子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而举行的盛大鸡尾酒会。是日晚八时,赴吴铁成家宴,张群、王世杰、冯玉祥作陪。冯玉样,蒋介石宿敌也。

9月2日中午,出席张澜以中国**同盟名义举行的宴会,参加宴会的有民盟负责人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等。***在席间反复强调和为贵,谈健身运动,谈职业教育,谈五四运动往事。是日晚八时,再去林园赴蒋介石的晚宴,孙科、吴铁成、张群等作陪。

9月3日晚七时半,赴苏联驻中国大使彼得洛夫宴,英、美、法国大使作陪。

9月4日中午,应赫尔利大使邀请共进午餐,美国访华团团长史奈德作陪。下午五时,应蒋介石之邀。参加军委会庆祝抗战胜利茶话会。

9月5日,赴邹鲁家午宴。晚上,出席褚辅成、黄炎培等六位参政员的宴会。

9月6日午,赴于右任的午宴,陈立夫、叶楚池等作陪。同日晚,出席宋庆龄的宴会。

9月7日午,赴覃振家宴。同日晚,出席冯玉祥的晚宴。

9月8日晚七时半,出席孙科的宴会。

9月11日,在桂园宴请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席间,周恩来通报了国民党军进攻:党外的消息,在座者皆为之愤愤不平。

9月12日,应蒋介石之邀,去林园与蒋共进午餐,餐后与蒋直接商谈。

9月13日午,赴赫尔利午宴。同日。赴戴季陶的晚宴。

9月14日,赴白崇禧的晚宴。

9月15日,在桂园宴请中国青年党中央委员左舜生等。

9月16日,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请三位美国士兵吃晚饭。

9月l7日,应邀赴林园同蒋介石共进午餐。张群、吴国帧、赫尔利作陪。餐后,同蒋介石直接商谈,对军队和政权问题发生争执。

9月19日,在桂园设午宴招待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9月20日,出席《大公报》负责人举行招待宴会。席间,李子坝说:“你们不要另起炉灶。”***答称:“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那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造饭。”

9月21日,谈判陷入僵局。同日,赫尔利找***谈话,要求***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要么承认,要么破裂。***答道:“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自此日起,到10月7日止,再无一人请***吃饭!

***能否吃到重庆各党派、各方面大员的宴席,竟成了这段时间国共关系的晴雨表110月8日晚,出席张治中举行的欢送宴会,到会各党派、各界人士竟达五百多人!***发表即席讲话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的一切打算都是错的。不能否认,困难是有的。不指出这一点是不好的。”

这个宴会未能成为***在重庆的最后一宴。因为蒋介石盛情挽留:“你过了双十节再走嘛。”

于是,***只好留下来过民国的国庆。

10月9日,***应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邀请,赴林园共进午餐,宋子文、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作陪。饭后,***与蒋介石直接商谈。蒋介石仍要求中共放弃军队和解放区。***表示这不可能。

10月10日上午,史称《双十协定》的会谈纪要在桂园客厅签字了。下午四时,蒋介石到桂园回访***,两人谈了十分钟后,一起乘车去国民政府礼堂参加双十国庆招待会。

晚上,***、周恩来、王若飞赴林园蒋介石官邸辞行。又应蒋介石之请,***在重庆的最后一夜又住进了蒋介石的家里。

第二天清早,蒋介石、***进行最后一次直接对话。

蒋介石说:“解放区的问题、我不能再作让步了。”

***道:“恩来留在重庆,可以继续商量嘛。”

几个小时后,***回到了延安。在政治局会议上说道:“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正式签订,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第二,有协议的六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如地方自治,还有言论、集会、出版自由等。张治中讲,不发表这个会谈纪要不行,你这么大的面子来了,就总得搞个什么。”

于是,就搞了个什么。

我们实在弄不明白什么时候《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史书里竟也变成了《双十协定》。“协定”和“会谈纪要”的差异,一眼就可以看出。双方代表在“会谈纪要”上签字,只能表明谈判者认定他们曾经谈了些什么。作为国共双方的“法人代表”的蒋介石与***,并没在这个“纪要”上留下任何字迹。如果它真的是个正式协定,蒋介石和***就不会在10月11日早上作最后的交锋了,他们会微笑着,举起酒杯道:“十八年了,我们终于又走到一起了。”如果这不是个协定,也就没有撕毁之说。

公平、客观地说,作为谈判,蒋介石和***并没有谈成功。一个“会谈纪要”能有几多的约束力?何况这个“什么”还是在舆论逼迫和国民党上党战役惨败的条件下签订的!

蒋介石在这一回合里什么也没得到,***大获全胜。他在三十次宴会、午餐、茶会、酒会和六十余次走访中,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推销”。他的个人魅力、才华、目光,为当时中国的精英阶层,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蒋介石还是得到了一点宽慰:四十余天里,***在他面前、在他家里,只抽了一支烟,他只是皱了皱眉头,***就不敢再抽了。

不过,他失去的实在太多!

三***在蒋介石家吃了三顿早饭、两次宴席、五顿午餐、两顿晚饭,住了三个晚上。知道这个事实的中国人。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蒋先生有求于毛先生,要不然干吗这么热乎!当蒋先生再次把毛先生的军队称作共匪时,中国人就会说:别逗了,都是兄弟,还是不要说这么难听!他若是匪,你能让他在你家里睡了一晚又一晚?

蒋介石失去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为***提供了和他内部反对派尽情交流的机会,他让***发现了许多以前还没发现的内部矛盾……这一切的总和已经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10月19日,蒋介石密令各部遵照他1933年制订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

10月30日,高树勋率一万多人举行战场起义,投奔了共产党。

11月2日,马法五部两万三千余人被共产党刘、邓部队全歼。

此时,尽管美国帮助蒋介石运了五个军到山海关、两个军到华北、两个军到山东,但在黄河以北地区,国民党的兵力仍嫌不足。内战无法打下去了。于是,蒋介石再次唱起和平歌,以争取时间。

此时,冷战时期已经开始,世界上分出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也就是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北约”和“华约”。中国无疑是他们争夺的一个焦点。

美国最先表明态度。12月l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对华声明:主张由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一周后,被杜鲁门任命为特使的马歇尔上将飞往重庆,准备促成中国的和平。苏联迅速作出反应,提议召开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27日,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发表公报,声明坚持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政策。于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2月27日,暂停一个月零两天的国共谈判恢复了。

1946年1月l0日,周恩来和张群正式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确定1月l3日二十四时停战。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了。会议代表共有三十八人、国民党八人、共产党七人、青年党五人、**同盟九人、社会贤达九人。

会议要讨论改组政府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军事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蒋介石在会上宣布四项诺言:“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各政党有合法地位,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依法实行普选人释放政治犯。”周恩来在开幕式上热情洋溢地说:“这样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的政治历史上还是创举。政治协商会议,就是要请各党代表及社会贤达一起来订出如何实现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作的方案。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之上,实现各党派、无党无派代表人士合作的举国一致的政府。”

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了,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和宪法草案,而且是一致通过!2月25日,周恩来、张群、马歇尔一起签署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依这个方案,中共部队在十八个月内编成十个师,为国民党部队五十个师的五分之一。

先不要准备香槟酒庆祝,先不要为马歇尔将军准备“杰出的外交家”的桂冠。因为政治家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问题在f他们怎么做。马歇尔刚刚回国述职,蒋介石就下达了攻占中长路重镇四平街的进攻令。4月1日,他在参政会发表演说:“斗争冲突的调处,只在不影响政府接收主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前提之下进行。……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政府组织的协议案在本质上更不能代替约法。”

他很清楚,一旦立宪、**,整个国家机制的运行将不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他所忌惮者,只是掌握有军队的共产党。前一阵子喊一喊**、自由的口号,只不过是一种谋略、一个缓兵之计。如今我准备好了,不能按我的意志为转移算什么事!让你们这些党派合法,只不过是为国家赢得一点全民作主的名声。各党各派都来对政府指手划脚,成什么体统!中国能是美国、英国吗?就是英国,不是还有个女王嘛。协商、协商,娘活匹个协商,目的是赶我下台。我为这个国家的统一呕心沥血十余年,领导全国御侮整整八年,胜利的欢呼声还在绕梁,你们就想赶我下台呀!哪有这种道理!***不放弃军队、不放弃地盘,其良苦用心昭然若揭。

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词目里就多了“四平保卫战”这条目。

4月20日,马歇尔又飞回了中国。周恩来和他协商两次,未得结果。24日,**同盟提出一个新的调停方案:中共军队退出长春,国民党只派行政人员和平接收长春,不得派军队进入;同时,国共重开谈判,依据政协决议和整军方案的精神解决东北问题。马歇尔表示这个提案有意义,只是天太晚了,不便去找蒋介石。第二天早上,罗隆基等人再去找马歇尔,这位五星上将不告而别,去了南京。

原来马歇尔也没把中国的政治协商当成一回事!

几天后,国民政府宣布还都南京。周恩来又到南京了,在话别茶会上,他伤感地回忆道:“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谈商而奔走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事业的进程是多么艰难啊。”

然而,还没到周恩来从国共谈判舞台上谢幕的时候。

5月18日,中共东北**联军撤出四平街,5月22日。再撤出长春。5月23日,国民党军队立即开进长春。

6月3日,周恩来和马歇尔进行长达六小时的长谈。周恩来对美国两面派作法提出抗议后说道:“蒋若全面打来,我必全面抵抗。”马歇尔只好说:“我向蒋建议停战十五天进行谈判。”

6月6日,蒋介石发表声明说:自6月7日起,东北停战十五天。

十天后,蒋介石经马歇尔向周恩来提出停战条件:中共退出热河、察哈尔两省;退出山东的烟台和威海;退出东北的哈尔滨、安东、通化、牡丹江和白城子。周恩来答称:“无考虑的可能。”

6月19日,***分电各战略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6月21日,蒋介石、周恩来同时宣布东北停战再延长八天。至30日止。

6月22日,周恩来、徐水昌、马歇尔三人小组讨论停战方案,未获任何结果。

第二次国共合作,至此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破裂的边缘。

6月26日,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举进攻。

国共全面内战终于爆发了。

四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谈判作为和平的挽歌,一直断断续续地唱着。1946年10月11日,挽歌在张家口的隆隆炮声中夏然而止。国学大师梁漱滇在这天早上对记者说出一句传诵一时的名言:“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四十天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十余人,乘美军专机回到延安。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终结。两年零十一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民党大事记》载:1949年12月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往台湾;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于台北复任“中华民国总统”。

台湾海峡为国共关系留下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