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55节:第九章〓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3)

薛岳是急脾气,一时冲动起来,什么也不顾,立即打电报给陈诚,直陈心中不快,并表示不干了,回九龙当寓公去。

陈诚接电报后,一边速报蒋介石,一边复电慰勉,要薛岳体察委座之用意。委座作如此人事安排,是因为何键原为西路军总司令,现红军主力已入湘境,当然要加强何键追剿红军之责;而另一方面,薛岳既为追剿军前敌总指挥,也有权指挥湘军,将来可率湘军越境追歼,调虎离山,架空何键。后者用意,何键是不知晓的。

蒋介石听说“老虎仔”在闹情绪,也特地写亲笔信安抚,并空投给薛岳。信中曰:

弟入湘佐芸樵(何键字——笔者注)任前敌,实乃肩负追剿之重任,望善体斯意,与何通力合作,谦虚为怀,俾在战略上统率前线部队,摒弃境域观念,越境长追。如情况变化,进入粤桂境内与友军相处,尤要慎重,以顾大局。

西南诸省久罹军阀鱼肉百姓之苦。此次中央军西进,一面剿平匪患,一面结束军阀割据,中央军所至,即传播中央救民德意,同时也宣传三民主义之精神。

此信完全暴露了蒋介石“一箭双雕”的政治意图,一是乘红军在西进途中没有根据地作依靠,彻底把它“剿灭”;二是借西追红军之机,使中央军堂而皇之地进入大西南,结束地方军阀割据局面,获得“统一”。

薛岳读完此信,认为蒋对自己很器重,肩负双重职责,心里十分受用,便打消辞意,于11月18日,率主力到达衡阳。

二、衡阳设局,湘江恶战

薛岳在闹“别扭”,身在衡阳的何键心里却像浇了蜜似的。他反复读着蒋介石的那份任职电:“派何键为追剿总司令,所有北路入湘第六路总指挥薛岳所部及周浑元所部,统归指挥。”

何键心里明白,论资历,他是够不上“追剿总司令”这头衔的。蒋介石不任用陈诚和薛岳,而任用他何键,完全是因为主力红军西征,从他何键的地盘湖南经过,蒋介石给他一顶“追剿总司令”空头官衔,其目的就是要他何键为“追剿”红军卖全力。不过,无论如何,这正是一个向蒋邀功请赏的好机会。何况,除了发电报之外,蒋介石还派出飞机,给他何键空投了一封亲笔信:

芸樵兄勋鉴:

今委兄以大任,勿负党国之重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督剿,并录古诗一首相勉: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蒋委员长如此看重,何键受宠若惊。他11月12日“奉委员长蒋电”,在11月14日就跑到衡阳“军次敬谨就职”,发表“就职通电”,声称“共匪弃巢南犯,折而西窜,键负西路重责”。

何键这一“就职通电”发出后,原先跟他“脚碰脚”的粤军陈济棠、桂军白崇禧、黔军王家烈,不得不致电“恭贺”。白崇禧的贺电称何键“帅五省之师,系万民之政,声威所布,匪胆已寒”。这个“马屁”拍得何键有些忘乎所以。

11月18日,薛岳到达衡阳,不得不在第一时间“晋见”新上司、追剿总司令何键。两人曾在中原大战时是老对手,现为“剿共”走在一起,表面上相互溢美几句。

第二天早上,遵照蒋介石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的指示,何键、薛岳召集刘建绪、吴奇伟、周浑元、李云杰、李韫珩等及各军军长及其各路军参谋长,举行军事会议,商讨追剿计划。

会议一开始,何键首先向各位简单介绍薛岳的身份和战绩,并说,薛总指挥来自江西前线,对赤匪的一切了如指掌,现在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在诸将领的掌声中,薛岳微微欠身致意。

早在江西“围剿”时,薛岳已基本掌握红军各军团的人数、枪械、战斗力强弱、指挥官的特点等情况,在从江西兴国到湖南衡阳的一路上,他又派人四处收集红军的情报,知道红军从11月上旬进至湖南汝城、广东乐昌一带,红一军团一部还从自己的家乡九峰山经过。红军同粤军、湘军打过几仗,损失不大,但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的番号、人数以及进军路线暴露无遗。目前,红军主力已突破沿粤汉线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宁远、蓝山一带,并继续向西前进。因此,要他介绍红军的情况,薛岳感到成竹在胸,侃侃而谈,一一点评红军将领林彪、彭德怀和董振堂等的经历,以及他们所率一、三、五军团等的实力、战术和武器等情况,大摆中央军的派头。然后,把话一收,进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