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43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3)

原来初时,黄绍竑率部队迎战粤军,打得异常顺利,贵县和南宁均已克复,形势大为好转。胜利来得太快了,黄绍竑头脑发热,竟分兵使用。粤军将领陈济棠发现黄绍竑手中兵力不多,有机可乘,便急令蒋光鼐师占领藤县,并以蔡廷锴、余汉谋、香翰屏三师沿容苍公路前进,企图解玉林之围,收内外夹击之效。黄绍竑见敌人来势凶猛,急调张发奎回师北流,和粤军决战。

张发奎看完黄绍竑的急电,心里也急,这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嘛?!我的两个师,李汉魂师在高州,邓龙光师在廉江,最快,也要在2月14日才能赶到北流。

薛岳说,别急,先发个电报给黄绍竑,跟他说清楚,看他怎么安排。

电报发出去不久,很快收到黄绍竑的回电,说迫于形势,改令第四军由高州进入容县杨梅,阻止粤军前进,

于是,张发奎、薛岳连忙把两个师集中,日夜兼程赶往广西容县。谁知四军未到,敌军已过容县。不得已,张发奎命令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经由陆川,奔赴北流,以免粤军与玉林吕焕炎部会合。

这时,粤军已占领离北流仅15公里的三和圩。2月13日,连夜赶到的第四军,不顾兵力疲惫,马上出击。

一场战斗就这样在三和圩附近展开了。

借着夜色,第十二师向高地上的粤军发动猛攻,一时枪声大作。粤军居高临下,占领有利地形,易守难攻。张发奎指挥部队前仆后继,不惜牺牲,激战彻夜不息,伤亡惨重。

第二天一早,太阳出山,粤军出动数架飞机前来轰炸,向张发奎军队的阵地猛烈扫射,粤军乘势发动进攻。薛岳冒着炮火,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坚守阵地。部队血战三昼夜后,由于损伤过重,张发奎担忧兵力用尽,只好于2月16日凌晨下令向西撤退。

第四军在北流会战中再次损失惨重,两个师的兵力打得只剩下一个师,张发奎有苦难言,把部队拉到南宁附近进行整理,将两个师的残部缩编成一个师(即第十二师),自任军长兼师长,李汉魂为副师长,邓龙光为参谋长,所辖三个团:第三十四团团长吴奇伟,第三十五团团长薛岳,第三十六团团长韩汉英。

自此,薛岳正式归队,与张桂联军同舟共济。

二、挺进中原,大败衡阳

1930年的春天是在一片贫寒的气氛中度过的。北流战役的惨败,使张桂联军暂时无力与粤军作战。张发奎一面令队伍抓紧休整,恢复元气,一面等待时机。

没想到,时机很快到来。在北方,迫于蒋介石咄咄逼人的压力,本来素有积怨的阎锡山、冯玉祥终于联起手来,并派人与李宗仁、白崇禧取得联系,三方很快结成反蒋联盟。于是,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的57名将领,由鹿钟麟领衔发表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

4月1日,阎锡山就职后,任命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出兵攻湘鄂;冯玉祥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潼关向河南进攻;阎锡山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指挥河北军事;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南攻山东。

听到这个消息,薛岳兴奋异常,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张发奎的寓所,打听张桂联军的具体部署。

张发奎昨夜喝高了,今天起得晚些,看着薛岳急火燎燎的样子,笑着说:“伯陵老弟,瞧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改不了你的急脾气。昨夜开了一夜的会,李宗仁最后决定,将在广西的部队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自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参谋长,第一路指挥官为我张发奎,白崇禧兼第二路指挥官,黄绍竑兼第三路指挥官。看来又要打大仗了。”

薛岳问:“这仗该怎么打?”

张发奎洗了把脸说:“李宗仁是做大事之人,他说,广西现有兵力不多,为了要与冯、阎会师中原,只好放弃广西,全军北上,进攻湖南,直取武汉。后方一些战略据点,由地方团队负责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