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象庄园
字体: 16 + -

第42节:第九章:都市、乡村、选区(3)

除了工商业的发展之外,从人口移动的角度看,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快速的都市化与两大因素有关:移民以及黑人迁徙。爱尔兰的土豆饥荒以及俄国大规模的排犹活动导致大批爱尔兰人与犹太人移民美国。他们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都不同于早期的新教徒移民。很少人现在还记得,当时"天主教徒"是个骂人的字眼。华裔、日裔等亚洲移民也开始到来。他们都主要聚居在大城市中。像纽约、旧金山、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既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丰富多彩的多元社会。

南方的黑人也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大批迁徙到北方。那些年里面,棉花象鼻虫突然成灾,破坏了大量棉田,导致许多黑人棉农断了生计,只好迁移到北方的大城市中寻找工作。到一次大战后,已经有大约有四十五万的黑人从南部农村迁移到了北部的大城市。向底特律、匹茨堡、芝加哥、纽约、费城这些大城市的市区里面,开始出现了一片片的黑人居住区。

这些移民和黑人后来都成为民主党的忠实选民。

在移民和黑人大批到来以前,富人都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富人区、中产阶级与穷人区之间相距并不太远,人们之间也不可能对彼此的存在视而不见。这是汽车时代出现之前的情况。移民和黑人的大批到来,以及私人汽车的出现,推动了城市中的富裕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而随着富裕人口迁移到郊区,那里便开始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地。三、四十年代开始,上层中产阶级也开始迁移出城。城市中富裕人家的大房子开始被房东们隔作一个个小的单元出租,同时还盖了大批房租低廉的简易房屋。就这样,市中心日益沦为贫民的居住区,也日渐成为鸡鸣狗盗之地。随着犯罪率的上升,房地产价格也就下跌。这就开始了美国城市那令人心酸的衰落。

大规模的郊区化是二次大战之后开始的。随着大批复员军人结婚,一名叫做莱维特的房地产商发展出了一种被称作"莱维特镇"的郊区居住区。莱维特最先在纽约市的郊区长岛买了一千五百英亩的土地,用工厂造好的预制件盖起了一大批便宜的独栋房子,主要是卖给新婚夫妇。莱维特镇开始普及全国,美国的郊区化加速进行。以夫妻子女和独栋房子为象征的核心郊区家庭已经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

1953至1960年的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郊区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56年通过的《联邦资助高速公路法案》。这个法案拨款两百五十亿美元去建设州际高速公路。这个计划执行了四十年,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完成。同时,地方政府也大量拨款去兴修当地的公路系统。另外,政府也采取了联邦房贷保险、房贷利率补贴、税收优惠等等各种制度,吸引人口从城市转移到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