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流记
字体: 16 + -

21 物是人非

董小宛坐上前去,开口说,“今天请各位大家,不是吟诗风月,也不是挥洒泼墨。就是讨论一下时局,我们该何去何从,国家该如何解救,希望各位不拘一格,大谈天下。”

钱谦益站立起来看了看众人说,“今李闯兵起陕北,一时国内动荡,边疆清兵虎视眈眈,崇祯皇帝励精图治,惩治魏忠贤阉党大快人心。”不由的看了一眼阮大铖继续说,“我以为目前国家应该先按内在攘其外,扫荡这些流氓匪寇,在聚合人心,统一边疆。以彰显大明威严。”

柳如是崇拜的看着钱谦益,所有人都附和起来。

张薄站起来说,“国内稳定,应效仿周公礼仪,国家发展离不开孔孟之道,目前人心彷徨,礼崩乐坏,各个都以私利求生,难不保国事动荡,不似救国。所以我以为只要皇帝复古行周公,尊孔孟,流氓匪寇自然瓦解,和平边疆大清,人人和平盛世。”

马坤想起来大清不由的笑了一下,刚好被董小宛看见,好奇的问,“马公子有什么高见吗?但说无妨。”

马坤一怔,站起来看了看大家一时真不知道怎么说,忽然想起大学的时候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来,笑笑说,“我不会讲什么那么多的深刻大道理,只是有个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董小宛好奇的说,“公子请讲。”

马坤走了出来,站在中央,慢慢的说,“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一个青年公子打断马坤说,“这位小孩真聪明,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柄,这个故事都是家瑜户晓的,我看马公子就不必讲下去了。”说完众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马坤淡淡的说,“你错了,这个故事还没有完。”众人有看过来马坤继续说,“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你们看皇帝,以为只要坐在金銮殿上,就会天下归一一般。

那位公子羞得低下头去,众人回味了一下不由的拍手称好起来。董小宛更是惊奇的看着马坤。阮大铖高兴的也欣赏的望着马坤。

“这是钱老的回答,那马公子对张老的有什么故事吗?”董小宛还没有过瘾的问道。

马坤想了一下说,既然都这份上了,还装什么不由的说,“有的。”

“请公子是下”

马坤有踱着脚步开始讲起来,“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这个故事说明,--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马坤侃侃而谈起来。

张薄站起来骂道,“你一个后辈,也是个看家护院的身份,竟在这里大言不惭,无视众人,形骸如蛮夷,不思教化,你有什么资格狂放再次,不令天下人耻笑吗?”

马坤看了一眼有点生气“迂腐之见,蛮夷怎么了,成吉思汗什么人,你高歌颂扬的李世民是什么人。地域偏见,民族狭隘,目光短浅,乐不思蜀。你以为大清的铁骑是吃饭的,你以为李自成是流氓匪寇吗?没有远见指明,还敢这里大言不惭。”

张薄气的指着马坤“你。。。你昏了过去。”别人一时大惊,尽快将张薄送了回去。谁也没有想到在回去的路上张薄就这样走了。

董小宛看见人群有点混乱立马说,“大家静一静,今天的压轴戏立马上演了,今天向大家隆重的介绍以为新人,刑腕芬,有请腕芬。”

每人都屏住呼吸是,一个倩影,曼妙幽静,姿态万千的走了出来。马坤怔怔的看着,心里不由的一阵绞痛“沅儿,沅儿”

沅儿也抬头看了看马坤,其实在后场早已知晓,只是自己也一时难以闯入进来。此时看见真真的马坤在面前是,也略一惊颤,别无任何相应,随机向各位招呼起来。冒辟疆也看看他们感觉没有什么不同,拉着沅儿,向每个人介绍起来,后面还有一场沅儿的琵琶弹奏。

一时众人有开始讨论起来,马坤也觉得无趣,也感觉在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就这样一直熬着众人相互推崇起沅儿来,夹杂这各式的古文经典诗词,自己也不太懂,就给阮老大了一声招呼,慢慢的溜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