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三国之策马
字体: 16 + -

230 常怀千岁忧

在蜀郡学校的宿舍里目睹了一场益州文人之间的争吵让一词瞠目结舌,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份暴『露』,但看尹默的样子并不打算将自己身份公之于众,一词在尹默这吃过饭之后就去客房休息了,第二日一早一词起床打算继续出去走走,不想尹默主动请缨说要给一词做向导,他对于这片土地还是熟悉的,一词想了想,对方盛情难却,再者有个向导也不错,于是便和尹默一同继续从锦官城往南走,尹默一路介绍这城外的良田以及院落房舍都是谁家的,因为紧挨着成都城,所以这里有许多豪族大姓盖的别苑,有尹默这个向导在,一词不至于胡『乱』的走冤枉路了,尹默朝一词介绍环绕成都城的二江七桥,从锦官城往东南走,过郡文学建造的土城就是著名的万里桥了,过万里桥再走没多远就是合江亭,合江亭并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以一个亭子命名的部落,在此略微的停留吃过午饭,继续前行就是府河了,尹默朝一词介绍说很快就到挨着府河的聚落笃泉,笃泉有一座望江楼,阁楼依山临水而建,是个观蜀中风景的不错去处,下半晌的策马到了府河上的望江楼,正如尹默所说,登高而望,沃野良田尽收眼底,青山绿水就在脚下,不得不感叹益州的确是个风景胜地,这一路走来,虽然已经距离成都城很远,但一路依旧繁华,在望江楼上尹默笑问一词观此美景有没有什么佳句,一词略微的一沉『吟』,随手盗版一首七绝: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稻花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只是略作改动,将荔枝改为应景的稻花,尹默自然不知道这个人全部是盗版来的,能出口成章的传闻今日算是见识了,两人下来高楼,在笃泉留宿了一晚,明日打算折道西南,过车官城笮桥再过草堂寺绕道冲里桥从少城西门回去,本来一词就是出来看看风土人情散心的,这下多了个向导,而且谈得投机,便当做是游山玩水了,这可是少有的心情,她自来三国何曾有心情去游玩呢,虽然这次庞统的事情依旧压在心间,但出来走走摆脱了那个城池,就感觉摆脱了烦恼,这个旅游路线尹默估『摸』了下大约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能回到少城,半路上辛卓倒是提醒一词要不要想法给刘备报个信,一词言说不必,心想刘备反正这么忙,自己出来走走也不碍事,便与辛卓尹默三人慢悠悠的绕着成都游山玩水,第三日过了笮桥,行到傍晚到了尹默说的草堂寺,这是个僧侣住的寺庙,倒是稀罕,一词与尹默等人便在此留宿,吃过斋饭,一词的心情不错,草堂寺建在了半山腰,青山绿水,远望去的稻田和建筑,空气沁人心脾,一词站在山门前,看着傍晚蒙了一层雾一般的成都城外,远远望去,能看得到成都城的轮廓,朦朦胧胧,似在仙境一般……

“真是好景致啊!”一词感叹一声,她回头冲尹默一笑,“倒不如个出家人干净,尘世烦恼太多。”

尹默有些惊讶,“鄢陵侯竟也有遁世的想法?”一词苦笑一声,缓缓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她叹息,“像我这等俗人,此生是做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境界了。”

尹默大奇,一词又道,“像此等人间美景,我往来游走山川却从来都是视若不见,岂不是辜负这天地造化?若是能脱身,我倒是愿与青灯古佛、明月青山为伴。”

“在下通读鄢陵侯的大作,却从未看出鄢陵侯有此山野逸致,真是惭愧,不过想来鄢陵侯是个孤寂的人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词伸手遥指山川,河流在这块平原上逶迤流过,“万里江山万年在,我等俗客碌碌尘寰暂时拥有百年不过,心怀天下,自然也如这万年在的青山一般孤寂了。”

这时候听得山寺里传出来如流水一般的铮铮琴音,在这空寂的山上响起,流泻在这块成都平原之上,一曲天籁之音、入眼大好河山,这些山河是属于天地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纵然他是万里江山的皇帝,也无法将每一座青山每一条河流篆刻上自己的名字,而他最后还要投入大地青山的怀抱,长眠在此,从来没有拥有,只是暂借,那么自己追寻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功业呢?一词突然发现自己的心境似乎发生了变化,蓦然觉得自己真的有点遁世的念头了……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一曲终了,更是平添寂寥,人活一世,到底什么才是需要的?如今她看着大好山河感叹人生短暂,如若此刻站在此的是那些政客呢?他们会不会感觉到面对自然自己的渺小?

不会的吧,若果是都有这个念头,华夏大地又怎么上演那英雄的一幕幕,又怎么上演那凄惨的一幕幕?

而突然接触一词的尹默显然不能完全理解一词此刻的心情,想必在三国能了解她心思的没几个人吧,尤其是有关庞统的这一段心事,而尹默,充其量只是个小吏罢了……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吧?

那么此刻那个人,在做什么?是忙着和蜀中俊杰饮酒作乐拉关系?还是忙着分派这些人的职位?这么几日不见,自己出城也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怎么想的?

一词突然很想他了,青山绿水的孤寂如洪水将她包围,让她感觉窒息,压抑的喘息不过来,一词回头,看向尹默,“在学馆的时候,听孟光和胡潜两位先生的意思,在刘使君手底下谋一官半职还很难吗?”

一词突然发问这个让尹默更是没有想到,但还是说道,“刘使君刚进益州,诸多事务缠身,一时顾不得学馆也是正常。”

“是吗?”一词追问,“可听他们二位的语气,还是需要走走关系才能上达州牧?”

尹默闻言也笑了笑,“这样的事情在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尹先生觉得,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本是什么?”

“昌盛的根本?”尹默沉『吟』,“明君贤臣罢?”

“非也。”一词摇头,“国家昌盛的根本在于国民的教育,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所以,看一个国家到底强盛与否,在于看这个国家的文化繁荣程度,在于看这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而州文学与郡文学就是目前益州教育的根本,岂能因为他事而荒废教育?”

尹默一时不能理解一词的看法,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就是治国安民平天下,或者沉于研究学术,而一词指的却是普及的国民教育,一词看尹默沉默的样子就知道她说的话这个人一时无法理解了,看来将来要改革教育、普及教育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改变客观的历史容易,改变思想制度却是难上加难……

这一夜在草堂寺又是难眠……

第二日一词起的比较晚一些,这几日游山玩水的倒是觉得有些疲惫了,从草堂寺出来沿着田间阡陌缓辔而行,看着周围的美景,行不多时突然碰到一群策马而来的人,马队大约有七八人,都穿着青『色』的劲装,待来人近了,一词勒马准备让开道路的时候,那马队为首的却是也勒住了马缰,一词有些疑『惑』,那几个人在一词面前停下,下马,施礼,一词更加的疑『惑』了,“你们是……?”

为首的人瞥眼尹默,然后才朝一词道,“请大人速速回城。”

“回城?”一词一头雾水,这时候在一侧的辛卓认出了来人,夹了下马肚朝一词前行几步,在一词耳边耳语几句,一词瞬间明白过来,“我知道了,尔等先回去吧,我即刻就回。”

来人沉默的又上马,却没有立刻赶回去,只是先派了一个人回去报信,一词回头冲尹默道,“真抱歉尹先生,我府中还有些事务急需我回去处理,多谢这几日尹先生相陪,改日一定亲自登门拜访。”

尹默见此,心中了然,“既然鄢陵侯身有要务,那么改日再叙谈不迟,鄢陵侯先请吧。”

“告罪了!”一词拱手略带歉意,然后挥鞭策马,朝成都城奔去,这些人都是刘备手底下的,就说以前自己诈雒城和成都的时候带的两千兵,怪不得认识自己,待与尹默拉开了一段距离之后,一词才来得及问到底是什么情况为首的回答说刘备已经派这2000人暗访了一词两天了,刘备此刻正着急的在官邸等消息呢,一词闻言大惊,再问他们,他们表示也不知道了,反正刘备下的这个命令挺机密的,只是强调让一词早些回去……

此刻一词掐指一算,才发现已经足足有五日没有见刘备了,而且自己离开成都没有留下任何消息,连自己府里的下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行踪……那个人是在担心吗?唉!

一词快马加鞭赶回城内,从一个侧门进的官邸,有人已经在前门过去先行禀报刘备了,所以差不多是同时的两个人出现在后院里,一词从左边而来,刘备从正门而入,看到彼此的那一刻,都略微的停顿了下,随即一词加快脚步在前面走着先进了他们的卧室,刘备随即也快步跟了过来,他进门的时候随手将门关上,一词将手中还握着的马鞭丢到几案上,刘备大步走过来,将一词几乎『逼』到了墙角,一词有些不解刘备这眼神,也有些躲闪,刘备伸手将一词揽到怀里,俯视着她。

一词道,“我只是,只是在城外随便走走……”

“那你怎么不让人告诉我一声?”

“我觉得你很忙,而且,你不还让我出去走走的吗?”

“你不知道我更担心你吗?你出去四天没有消息,还只带了辛卓一个随从,你怎么一点不在意你自己?”

“……”

“你别看益州表面上风平浪静,有些人可是不甘寂寞,你这样只带一个人出行,若是出了什么意外,你让我怎么办?”

“……我。”一词语迟,“对不起。”她道歉。

刘备的眸子瞬间变得很柔和,他将她抱紧,轻声道,“其实我以为你又是不辞而别了。”

一词的飘『荡』的心,像是瞬间找到了停靠的地方,她也紧紧的抱住了刘备。

(..|com|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