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三章

第三章

时间不等人,由于宋军逐步击退金军地进攻部队,并没有迹象表明大规模后撤增援乐寿地意图,反而各部都做出了进攻的姿态。完颜宗弼却没有等宋军开始行动就发动了第一波大规模的反击,元帅左监军完颜活女率马步军七个万夫队近四万大军在献州东北和清州西南发动大规模攻势,元帅左都监完颜突合速也在大兴和北京路等地发动了对侍卫水军的大规模进攻,完颜宗弼节制的八万多名骑兵组成的马军部队和三万正规步军部队在河间和献州一线展开对宋军迅猛的攻势,而且其主力集结在一个点上对宋军进行全力破袭。

岳飞显然没有想到金军会这么快发动进攻,一开始就投入了几乎全部的主力精华,各路宋军纷纷陷入被动的防御,但由于宋军禁军拥有良好的训练和先进的甲仗器械,虽然王泽被围困,但岳飞实际上担负起了河朔最高节帅的差遣,在各条战线上还能够勉强支撑,而且封元的殿前司拔隶五军并没有遭到金军的猛烈打击,他们仍是一支能够改变战役格局地强大力量。

此时,长骑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王贵、屯骑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吴革、常宁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王忠值、长征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王德、长从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牛皋、长捷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巨师古巨师古、宣毅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何藓、『射』羽侍卫大军都指挥使慕澐、云骑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张子盖并骁骑侍卫大军都指挥使赵怀德还有令狐显的番骑第二军、李世辅胜捷第一军、党苍的番落第七军等部队分路抵抗,并开始有组织地向金军主攻方向集结,二线部队迅速进入全面戒备,向北推进后坚守一线部队后方各个要点。

由于关胜的宣武侍卫大军都司已经北上,王孝仁的宣武第二军归建,但所部位于第一线,还是和金军发生了战斗。振武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张宗颜、宣武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关胜及所部第一军、第三军暂时位于二线部队稍前位置,并没有投入战场,暂由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刘延亮节制。

常宁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王忠值和虎翼第五军军指挥使李纯的兵力,在主力部队运动地时候向乐寿东南集结,同时邱云也被王德派遣在乐寿西北集结准备对围困乐寿的金军进攻。

在深州和祁州一带的殿前司拔隶五军并没有遭到金军猛烈进攻,当然金军也没有力量招惹这群战斗力强悍的汉子,在这个地段上金军少量部队处于守势,诚然完颜宗弼没有足够的兵力在三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封元基本没有受到压力,他压根就没有听从岳飞的北侍军帅令,他在得知王泽被包围后立即派直属的第十二镇统制使戚真率部东进,当然给予第十二镇最全面地配给,之后才召集殿前司拔隶五军高等将校会商,都参军使何春、拱圣第二军军指挥使岳云,天武第二军军指挥使王权、天武第三军军指挥使王复、神卫第三军军指挥使王顺、拱圣第一军军指挥使呼延通参加会议,一同商讨救援乐寿事宜。

对于封元毫不理会北侍军都指挥司就地戒备补充的帅令行为,岳云并没有因为封元蔑视父亲帅令而有丝毫的不满,在他眼中公理就是公理,私情就是私情,如今金军已经发动进攻,北侍军和西侍军正在奋力苦战,殿前司拔隶五军却在献州之侧冷眼观战,绝不是他能够理解的,所以他支持封元立即发动对河间府肃宁县的战役,另外集结一个军的兵马向东支援乐寿。

何春、王复身为当年曹州常宁军的指挥、什将,对于王泽遇到危难自然是心急火燎地想要救援,王权、呼延通、王顺亦是不愿殿前司沦为打下手的部队,所以他们一致赞成出战,至少能够为殿前司腾出一个独立的战场。

封元在得到全军主要将校支持下,断然抛弃北侍军都指挥司的帅令,直接以殿前司拔隶五军提举司名义发动全军作战的帅令,继戚真之后由王复率杜如松等天武第三军各部进军,临行在封元淳淳交代一定要听从李长秋的节制,务必和北侍军、侍卫水军配合好。

当北侍军都指挥司指挥对金军的进攻实施战略防御的时候,李长秋节制禁军数万人开始在内线发动对东心雷的战役,由于宋军和金军都处于对方的双向包抄之中,所以金军在外线的部队进攻,内线的部队防御,宋军恰恰相反,内线部队主动进攻,外线部队在金军强大的压力下暂时处于防御状态。可笑的是即便是外线对宋军进攻的金军也被宋军包抄着,韩京的保捷侍卫大军一支力图在和刘锜的西侍军会合,这两支部队和虎翼侍卫大军又在外围形同对金军主力形成了一个战略层面的外线,在这条线上金军是处于守势的。

就这样形成了宋军包抄金军,金军又包抄宋军,宋军又包抄金军的三层作战区域,战斗的场景令人既无奈又可笑,换句话说就是除了『乱』还是『乱』。

李长秋尽管是文官,但这并不妨碍他节制各部作战,而且他的长处亦在于此,在和王忠值等人会商后,立即部署和东心雷的作战。由于已经探明东心雷拥有两万多马军和五千步军,并几乎同等数量的阿里喜部队,宋军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进军的目标,绝不受金军马军的吸引而行事,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金军马队的机动优势,迫使东心雷和宋军打正战,正战是宋军最拿手的,金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严阵以待地宋军军阵。

果然,在几次交战后宋军并不按照金军预设的战场势态发展,两路大军坚定不移地向乐寿城挺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只要金军不来『骚』扰他们绝不主动对金军进攻,反而每隔一段路程就设一处坚固的营寨,由乡军部队联合少量禁军戍守,相互间能够支援,遏制了金军马队战术层面上的机动。

东心雷眼看宋军并不和他交手,反而径直向乐寿城而去,这算是什么事啊?如果被宋军打通了乐寿城和外围的联系,他这几万人马岂不是白来了一趟,完颜宗弼的内线和外线联合攻击策略岂不彻底泡汤,金军地整个战役将会彻底失败。他终究不懂得战略和忍耐力有限,在几次试探『性』进攻没有被宋军理会后,终于在宋军两路大军即将会师城南之际率两万马军出战李长秋,而此时他也非常后悔没有及时阻止两路宋军会师,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要以一场大规模地攻势来挽回内线被动的局面。

这一场大战是李长秋生平第一次节制的战役,他感到格外地兴奋又非常的紧张,当他骑在战马上观望着黑压压一片的金军马队时,再也压抑不住激动澎湃的心情,不仅高声道:“壮哉、壮哉——”

王忠值显然早就习惯临阵如此壮观的场面,眼中这种壮观的场面却不是令人赞叹,反而令他感到深深地忧虑,敌人的军容壮观、严整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看来这场战斗将会是非常惨烈、非常吃力。斜眼看了看一脸兴奋的李长秋后,慢吞吞地道:“大人——东心雷属下数万马军可不也是训练用的稻草人,若无殿前司拔隶五军地支援,咱们这一仗必然会极为辛苦,大人还是谨慎为上。”

李长秋尽管口上赞叹,但他心中还是挺明白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殿前司拔隶五军洺水之战的塘报,他对于东心雷为首的上京五万户部队断不敢掉以轻心,自己所节制的部队多是乡军和配属并不太多的马军的禁军,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东心雷翻本重新洗牌。他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才到了离乐寿已经不远的地方,可不能功亏一篑啊!导致王泽地围困不能解除

“这个。。。。本官自有理会,太尉且放心用兵,但须小心谨慎,不和东心雷那厮争长短,相信这条道路还是能够打开的。”

王忠值斜眼瞥了李长秋一眼,他虽然在这些日子里深感李长秋策略得当,但还是对李长秋过分干预军务感到极为不满,战场上岂是他文官来的地方,李长秋在这里无异于限制了他的权力。当下朗声道:“大人放心,这一仗东心雷讨不到多大便宜。”

“那就一切全凭太尉处置。。。”李长秋亦是不太满意王忠值的托大,当他再兴奋之后也看出这一仗的艰难,王忠值口气的确有点轻敌,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传令各部稳妥前进,万不得已之时不得和金军近战。。。。。。。”王忠值断然发布了作战军令,也算是颇为稳妥,毕竟此战的目的是打通和乐寿联系的通道,而不是歼灭金南进军主力。

两军在乐寿城南数十里处发生内线一场大会战,宋军预先投入的兵力有整整一支侍卫大军和虎翼第五军主力部队,金军则是两万余马军和数千名支援的阿里喜部队。

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宋军根本就不和金军接战,而是利用战车军阵和占有绝对优势的弩箭火器和金军打远距离作战,充分发挥宋军火力和技术的优势,一步步地向乐寿城稳妥挺进。

东心雷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犯了不小的错误,他用两翼马队连续对宋军军阵猛烈进攻,并用步军阿里喜阻挡宋军前进步伐。宋军的战车军阵原本就几乎不可抵挡,几千名装备简陋、战斗力低下的阿里喜岂能阻挡宋军步伐,两翼进攻的马军在宋军密集的弩箭打击下很难专力攻破坚固的战车军镇,何况虎翼第五军在对付金军马军之上拥有自己一套本领,尽管他们的五千人单独列为一个军阵,遭到金军五次大举攻击,但实际上他们的防御比常宁侍卫大军更加完善,许多新式兵器的应用令金军尸横遍野,弩箭地威力更是令金军横尸遍野。

但东心雷毕竟是一位战术素养极高的战术天才,说是天才一点也不过分,在遭到几次挫败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越战越勇,在战斗中细心观察宋军的弱点,当他发现马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对宋军四个军的包抄打击之后,立即判断虎翼第五军这支侍卫水军部队拥有强悍的战斗力,金军马队几乎无法它的主力军阵之前,但常宁侍卫大军最靠近虎翼第五军的常宁第三军对于虎翼第五军每次遭受进攻并不救援,他断定常宁第三军战斗意志不高,对身边金军大将言常宁第三军是一支重装步军部队,依靠虎翼第五军和常宁第一军的两翼保护,侥幸心理较强,只要组织一支马队在兄弟部队的支援下一鼓作气而去,以大无畏地牺牲精神,必然能够击溃常宁第三军,一旦长宁第三军溃败,那就可以把虎翼第五军分割开来,彻底打『乱』宋军的部属,最少能够瓦解宋军的这次进攻,侥幸的话能够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又紧张的战术调整之后,东心雷终于组织了本部一千五百名铁浮屠和另外负责掩护、支援的三千马军,开始了对常宁第三军的进攻,其他部队则对宋军发动牵制『性』进攻,他要凭借重骑兵强大的冲击力,硬生生撕开宋军地步军和弓弩组成的坚固军阵。

当金军发动对常宁第三军进攻的时候,李长秋正在虎翼第五军军中,由于他也看出王忠值似乎不太乐意他在身边,所以再三考虑之下还是把宣抚司使副行辕设在和他能够相洽的李纯军中,这样做既可以遥控有可以让王忠值放开手脚,又能够就近节制一支可以信赖的部队。但他忽然发现金军的动向有异,似乎在向正前方集结兵马,便立即对王忠值传令注意金军动向,尤其是注意以步军为主力的常宁第三军,这是宋军最薄弱的地域,所以采用两个战斗力强悍的军司左右掩护。

可惜,王忠值此时眼看金军几次进攻都被他的弩箭、砲石、火器粉碎,不免有些得意起来,当接到李长秋的指令后,并没有当作一回事,还被他奚落一番,并放言有常宁第一军和虎翼第五军在两翼掩护,金军根本不敢冒险采取中线突破的战术,一旦宋军两翼部队反动反包抄,金军进攻部队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他甚至欢迎金军来一次大规模突击。

不相信归不相信,金军真的发动了进攻,当铁浮屠出现在常宁第三军前面的时候,王忠值才大吃一惊,后悔早知道他即使不听李长秋所言也应该加强一下第三军的防御力,至少调一部分战车也行啊!此时再想援救又被金军马军牵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常宁第三军遭到金军铁浮屠的冲击。

按说重装步军对重铠马军也有相当强的防御力,但此战并非双方在阵地上交兵,而是宋军某种程度上的进攻作战,这就决定了重装步军军阵不可能有阵地战时完整的防御设施,尽管前面还是有手持神臂弓和钢臂弩的步军将吏,但金军铁浮屠完善的防御力使很大一部分人马冲到了宋军军阵面前,两翼的重铠马军也迅速完成了对常宁第三军的包抄,使虎翼第五军和常宁第一军增援难度大大增加。

常宁第三军的将吏面对铁浮屠的猛烈打击,还是爆发出顽强的抵抗力,毕竟事关生死,他们也不想被金军马队追杀。但铁浮屠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宋军重装步军虽然能够有效抗拒两翼金军马队的抄掠,但很难把铁浮屠的攻击遏制住,尽管许多手持大斧和其它重械的宋军将吏围住一些铁浮屠把他们击落马下进行屠杀,但对于保持队形的铁浮屠马队无能为力,宋军是进攻队形无法短时间改成防御的拒马队形,战斗刚刚开始就吃了大亏,以至于金军马队势头不减地向军阵内层发展,使军阵的完整『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形势到了非常危急地程度。

此时,正面突击和两翼包抄同时发动的战术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宋军能够遏制两翼马队的打击之后,却无法遏制铁浮屠的迅猛打击,造成铁浮屠攻入宋军进行型的队形,打『乱』了宋军的部署,之后又造成两翼宋军掩护部队的混『乱』。两翼的金军马队虽然遭到常宁第三军侧翼顽强抵抗,但毕竟宋军军阵内部被金军搅『乱』,军心慌慌之际两翼部队也被干扰,抵抗能力大大的减弱,金军本就奉命不惜一切代价强攻、又是上京五万户中的精悍,当他们发觉宋军抵抗力减弱的时候立即重新组织强攻,各个打起了十二分地精神。

仅仅一个回合,对友军支援不利的常宁第三军的军阵就陷入混『乱』,三个方面都遭到金军马队不同程度的突破,而且铁浮屠已经掉转马头发动对出发地方向的第二次冲锋,更加加剧了宋军军阵的混『乱』,很多人被重骑兵残忍地屠杀。在激战中一个失策就有可能导致全军的溃败,用此形容常宁第三军一点也不为过,当金军采取外线两翼支援内线正面突击和两翼包抄的战术时,首先是王忠值由于芥蒂文官干预军务的心思犯下了未曾事先做万全准备的错误,继而又迟疑不决最终丧失了救援的最佳时机。

再者是常宁第三军军指挥使也犯了很大的错误,他应当在金军铁浮屠发动攻击的时刻,立即传里后军停止前进、用前军做为缓冲重新改变阵型,至少这样做还有翻本的机会,他那缘木求鱼的脑袋一个心思按照侍卫大军的帅令办事,这种呆板的指挥作战方式使常宁第三军彻底丧失最后的机会。虽说侍卫大军是在整体作战,但各军必须要相隔不断地距离,战时联系的困难不少也就是一句话,说是能够相互增援,但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真正危机的时候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的临机应变、自己救自己。

由于金军是集中优势兵力全力进攻,根本没有给常宁第三军任何反手机会,何况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作战,常宁第三军回旋余地不多,如果说当年胜捷第三军以一个军和夏军十万人整整打了一天,今天常宁第三军的形势比当年胜捷第三军好上许多,最少在不远处还有三个强悍的军司能够声援。可惜的是,今天的常宁第三军缺乏当年胜捷第三军支撑的自由空间和有力地形,大平原上被金军以内外两翼分割抄掠和正面强攻的方式攻击,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当然有时间却被白白浪费,数千人拥挤在一起被整体的击溃,连一点翻本的机会也没有。

整个军司的两个镇几乎『乱』成一团,各营、对武官中很多人失去对自己部队的节制,当才还和金军英勇奋战的将吏,转眼间那股子恶斗的气势顿时化作烟云。没有给大宋禁军丢脸的是常宁第三军虽然败局已定,但他们的溃退并非毫无组织的,至少在半数以上的营、队还能够保持有秩序的转移,分别接阵自保或是趁着两翼金军马队正在向内层挤压的功夫,他们趁机向虎翼第五军或是常宁第一军靠拢。

李长秋眼看着常宁第三军七千多人的军阵瞬间溃败,他为之愕然又感到一阵心慌,连声对身旁的李纯道:“子良、子良,立即停止各部前进,就地变阵抵抗。。。。。。”

李纯似乎也有李长秋的看法,他冷冷地瞪了一眼正在混战的西部战场,用毫无感情嗓音道:“但愿王忠值能够。。。。。。戚师弟的援军能够准时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