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姚古却在此成败之际,听信部将焦安节说完颜宗翰大军将至之言,勒兵不进达三日之久,导致未能如期赶到,只是在盘陀扎下大营观望。

种师中的河朔军与金军激战良久,完颜娄室率金军主力将种师中部死死咬住,马队乘间突击宋军诸军军阵,宋军几次都已以神臂弓将金军马队打退。

而金军汉族部队的步兵军阵在宋军神臂弓的不间断打击下,横死数千人却又死战不退,战场一片狼藉。

当宋军打退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后,种师中欲赏『射』者,而随行银碗只十数枚,库吏上报辎重中犒赏之物均留在真定,军中已无可赏金银。种师中无奈之下只得罢赏,但普通军卒却不能理解种师中的难处,这些军卒多是些不识字的粗汉,大多为了混一口饭吃才应募刺字从军,战场之上斩杀敌手的最直接的目的便是立功请赏,有功不见赏赐,皆是愤怒不已,逐渐不听军将号令相与散去。

宋军军阵没了神臂弓的保护,终于顶不住金军的猛攻,各军逐渐溃败。退至杀熊岭时,数万大军散去大半,被金军马队包围时仅剩百余名中军卫卒追随种师中,种师中身披四创,裹创力战而死。

种师中全军溃败后,完颜娄室自率一部回太原城下,监视城内宋军,防备王禀趁机破围。完颜银可术率金军主力移师盘陀,开始对姚古所率的西军发动进攻,由于种师中的战死,九万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对姚古的震撼极大,对西军的士气打击更大,使他丧失依托地形尚可一搏的勇气,只是稍稍接触便全线退军。

只有王德的右军依托地形,结成军阵,辎重车在外,神臂弓在内,不断打击金军,又与姚古的主力脱离自行向东南退去。金军难以拿下王德,便集中兵力攻击正在溃退的宋军其他各部。姚古在撤军途中被完颜银可术的马队打的狼狈不堪,若不是有神臂弓殿后和两翼掩护,姚古的西军也逃不过被歼灭的命运。就这样,朝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当河东大败的的塘报传到京城,引起了京城又一次的恐慌,赵桓当场就惊呆在御座上足足半柱香。

此战的后果是宋军丧失近十万精锐,姚古罢制置副使执焦安节入京待罪,在滑州的种师道由于丧弟生疾,上书以老病请辞,最为严重的是名将种师中的战死,熙帅姚古的失败,导致宋军士气沮丧,对金军产生恐惧心理。

耿南仲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机建议用李纲接任河北、河东宣抚使,表面上是使李纲再度执掌兵权、大用李纲,实际上是要将他赶出决策圈之外。同时耿南仲又建议王泽在‘文臣中颇识兵要’可任河东安抚副使、知潞州,协助李纲救援太原。赵桓当即就决意用李纲宣抚两路,督将士解太原之围。但对于王泽的外任,赵桓还没有完全决定,他感到耿南仲对王泽任用的建议实在是处于个人恩怨,也没有必要将一个文人放在前线。

李纲与王泽同时被对睿思殿,赵桓传旨李纲为宣抚使,却犹豫着没有下定决心对王泽的任命。李纲当即辞谢,说道:“臣一介书生不知兵要,在围城中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实非所长。今使为大帅,恐不胜其任,且误国事,不足以塞责。”

赵桓见李纲不许,反尔有些反感,虽然他对李纲越来越不耐烦,但也清楚地认为目前有资格担任方面重任文臣中只有李刚尚可堪用,却没想到这个老顽固竟会不识时务,当即今尚书省书敕令,面授。

李纲还是坚决不受,然圣意难违,只得用缓兵之计说道:“藉使臣不量力为陛下行,亦须择日受敕,今拜大将如呼小儿,可乎?”

赵桓亦觉有理,说道:“那就择日设坛受敕”说罢又看着王泽,稍稍迟疑。道:“目前局势,王卿以为如何?”

王泽不明赵桓何意,只得谨慎地说道:“臣以为事尚有可为,金人虽然是侥幸得胜,却因我将吏英勇,其伤亡亦是惨重,不得不退回太原而无力南下。今两河尚有可调诸将所属禁军五万,校阅厢军五万,两河义勇十余万,如处置得当,不仅解太原之围还是有望,就是将金人聚歼太原城下亦是不无可能,李相公颇善用兵,陛下以李相公主事两河,甚是圣明。”

李纲闻王泽如此之说,认为王泽也是心中怨恨自己曾经将其拒之门外,附会耿南仲来报复自己,想想王泽自入京以来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态度,李纲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怨恨地瞟了王泽一眼,厉声说道:“难道王大人能收拾两河局面?”

王泽淡淡一笑,说道:“陛下如有任,为臣子当全力赴之。”

俗话说坐着说话不腰疼,王泽自知赵桓绝无任用自己自己总摄两河军务的道理,何况自己也没有担任宣抚使的资历,这番话只是向赵桓表示自己的忠心。

赵桓亦知大臣宁愿在京城担任清闲的馆职,参预朝政,也不愿外放亲理俗务。但王泽这话却是将李纲往墙角上『逼』了一步,如是王泽这般臣子都愿义赴国事,他李纲若是再行推脱,那可就是大不敬,太不识抬举了!

赵桓很满意王泽的态度,温声道:“如大臣俱如王卿这般忠直,何忧外患。”

王泽却心底苦笑,自己这番表态,虽说加深了自己在赵桓眼中的地位,可实实在在的得罪了李纲,将一位执政排挤出朝廷,可是仅次于发配远恶军州的事情,预计着他不可能再回朝廷执政了。尽管提议的是耿南仲并不是王泽,而且王泽与耿南仲的目的也不相同,但他为了谋求外放,只能利用这次机会,只能暗自对李纲愧疚。

当日退朝后,李纲立即移疾在告,入劄子乞致仕,力陈所以不可为大帅。

李纲断言此必有大臣建议不容他立于朝中者,很明显,李纲对这位大臣是谁是心知肚明,而又认为王泽是趋炎附势之徒,必然也会被赶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