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二章 救魏击秦(4)

在暗夜的掩护下,项燕等人身披重甲,冲到城下,竖起云梯攻城。

静夜之中,他们奔跑时甲胄的摩擦声已经惊动了城墙上的守军,但城墙上的守军多数是巡逻的,所以不能及时将他们的云梯破坏。

不过在从当年咸阳遭过一次偷袭后,这么多年来,守军始终没放弃过夜间防守的训练,因此城墙上刚一发出警讯,立刻又有大批在城下换班待命的士兵就顺马道迅速冲上的城墙。

因此项燕等人攻城立刻受阻。

但项燕等人的攻城也是试探性的,随即就放弃了主动攀爬城墙,而是从城下往上射箭。

守城士兵立刻还击,赵军穿的明光铠在这个时代的防护力是极好的,所以赵军的伤亡极小。

反复折腾了一宿后,赵军退回到了兵船上。

其实这来攻城的赵军不过两千人而已,这两千人回到后十艘船上,好生休息去了,而前十艘上却早已支好了大炮,于是惊天动地的炮声响了起来,巨大的石弹不断落在咸阳的城头和城内。

咸阳的城墙虽然坚固,但仍是夯土包砖,在赵军的石弹攻击下开始摇摇欲坠,当晚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赵军重甲步兵蜂拥而入,好在城内秦军众多,一番血战下打退了赵军的第一次进攻。

秦王政早在凌晨时候就派出向各地军队求援了,其实秦王政最想调的是长城军团,但就在前一天他接到战报,赵军(当然是华夏军队)也在进攻长城,而现在全国的兵力都在和赵军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做战,国内几乎无兵可调,因此,他只好同时向东线,西线和长城军团同时发布了调兵回援的命令。

……

王翦接到回师救援咸阳的命令后,陷入了沉思。

王贲道:“父亲,我看孟阙这时围魏救赵之计,我等回师,必被他伏兵击败。”

王翦道:“他从那里伏兵?他的军队又在那里,他在西线正与蒙家军作战,抽不出兵力来,而且就算派再多军队到西线,也无法突破蒙家军的防守进入秦国境内,他如何调动军队伏兵?用邺郡的兵吗,邺郡的兵马一直在我军的侦查范围内,既然不能做到隐蔽,又如何伏兵?”

王贲道:“总之还是小心为上。”

王翦叹了一口气道:“我岂不知应小心为上,但孟阙用兵,让人无从预料啊,总之王命不可违,上路吧!”

王翦于夜间出发,在战壕里留了两万多人,赵军不知虚实,因此也并不知道王翦何时退走。

到了第二天天明,赵军骑马步兵下沟杀敌,秦军极为英勇,竟抵抗了三日,赵军方才得以过沟。

之后赵军追击秦军却接连中伏,虽然损失不大,却总也追不上秦军。

这一日,行军途中的王贲笑着对王翦道:“父亲,我们没曾看到赵军的伏兵,赵军却屡次中我们的伏兵,看来正如您老人家所说,他并没有兵力能先期到达秦境预设伏兵啊。”

王翦也松了一口气道:“但愿吧,不过他依靠商船沿河靠近咸阳,调动我等回兵却绝对是一步好棋,至少魏国的危机是解决了。”

王翦道:“但他的那些重甲士兵也要尽毁于我兵了,我请求父亲将所有轻骑都交给我,我先期回到咸阳,乘夜到岸边泊船之处使用火攻,烧了他的战船,看他还能有何作为!”

王翦想了想道:“我觉得他的伏兵一定是有的,不过人数不会太多,对付我军的大部队不能成什么事,但对付你的几百轻骑就容易多了,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大秦难得的将才,我不能让你去冒险,赵军既然只有五千人,如论如何咸阳也能坚持到我们从容回师,你还是和我一起走吧。”

王贲沉吟了一下道:“如此我绕路回去如何?”

王翦再次沉吟了一下,却道:“如此也好,早一日到咸阳总是好的,赵军绕路伏兵的可能总是不大的。”

王贲率数百轻骑,绕路赶到了咸阳附近,远远哨探得赵军果然只有五千人在进攻咸阳,但甲胄精良,守城秦军不是对手,虽苦苦支撑,城池却行将陷落了,于是王贲不敢再行夜间放火烧船的计划,反而在赵军进攻咸阳时突然在后攻击,赵军虽然一直防着敌人回师救援咸阳,但王贲绕道而来,赵军的哨探没有发现,于是被王贲带人从后一阵掩杀,顿时发生了混乱,城中秦军见状立刻出城配合,赵军溃败,好在明光铠实在太好,赵军手中的兵刃又都足够长大,并且军队训练有素,才得以全军退到大船上。

大船上留守的一千人一半是水手,另一半是水手兼弓箭手,在他们的掩护下,赵军船只开到了河面上,又及时放起铁炮来——这时的铁炮炸膛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威力却也相应减小,但对付岸上的敌人却还绰绰有余——,将秦军轰散。

*****

同样是火药惊天动地的威力,但这回不是咸阳城外的火炮,却是蓝田城外的“地雷”。

王翦的部队终于遇到了伏兵,却不是想象中赵军的骑兵或步兵,而是数目不详的地雷,这种还比较原始的地雷,其实威力并不大,不过只能炸伤人膝盖以下的部分罢了,但它突如其来的威力仍旧让秦军不知所措。

最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哪处有地雷,于是整整一天的时间,秦军基本上是在原地转圈,并且不断被地雷炸伤。

其实如果再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他们应该能够发现这种早期“压发式”地雷的埋设痕迹,但他们没有机会了,傍晚,赵军骑兵终于赶来了,于是已被神出鬼没的地雷爆炸折磨了一天,神经几近崩溃的秦军再也不能对赵军组织起有效地抵抗了,于是全军溃败,四散奔逃,被赵军斩杀俘虏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