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四章 韩弩秦戈(12)

蒙鹜和孟阙对峙多日,除了偶尔有探马传来长安君处的军情外,就靠尧山顶上的“蒙家军”大旗指引军情了,大旗偏向哪方代表哪方有敌情。

相比之下,蒙鹜更相信大旗所代表的军情,他总觉得探马能穿过孟阙的骑兵阵送来消息,这本身就有孟阙放水的嫌疑,虽然每次七八个探马最后只能剩下一两人穿过骑兵阵,但这仍然太侥幸,被放水的嫌疑极大。

这些天来,大旗始终直立,可见周围没有敌人,他曾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但今天,大旗指向东方,代表东面来了敌人,他虽心中一惊,但料想赵国短时间内不会派来太多的兵将,倒也没太在意。

但到了下午未申之交的时刻,忽见那大旗晃了晃,东南西北的乱指起来,他已暗叫不好,接着大旗就倒下不见了,他心中一凉,这是来了多少军队,居然攻下了我的尧山,难道是李牧回军来攻我了,还是赵国的第二波动员兵力又到了,不可能啊,一来赵军的第二波动员兵力集结的不会这么快,二来,据探马于路偶尔探到的消息,不是说他们正在往邯郸集结呢吗?

但无论如何,尧山是失去了,除非现在就决定退军,否则尧山是一定要夺回来的。

部将张唐请令道:“将军,某愿带二万人去把尧山抢回来!”

蒙鹜想了想道:“还是我等大军一起去吧,你带二万人,兵力一动,孟阙的骑兵就会跟上,足以在半路击溃你,而我又追不上他,当真追上了,也是一个合兵的结果,还不如全军一起去。”

于是蒙鹜大军离开都山,阵型严整,后军倒退而行,两翼侧身而行,保持着对孟阙骑兵的防护,孟阙的骑兵则四面包围,不住放箭。这回放箭的效果颇佳,毕竟步兵在移动中,防护效果差多了。

孟阙忽然觉得蒙鹜的这个步兵军阵很象一个大乌龟,它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时,就如乌龟将四肢和头尾都缩进了龟壳,很难啃动,但它一旦行动,就如露出了头尾和四肢,是必定要受到伤害的。

孟阙终于找到了破解这个步兵大阵的诀窍,就是调动它离开原地。

蒙鹜这个“大乌龟”阵型缓慢的移动着,也缓慢的流着血,到了酉时,也只走出两里多地远,但蒙放的残军却跑回来了。这还是他们又组织了一次反争山失败后再撤兵的结果,于是两支军队会师。

蒙鹜将军队原地停住,孟阙立刻又啃不动了。

蒙鹜就在原地从容扎营,孟阙也只能干瞪眼。

晚上蒙鹜大营火把照天,连绵数里,但军队数量众多,这仍是个紧凑的军帐阵型,孟阙看着也颇有无处下口之感。

蒙鹜军帐内,蒙放正跪地请罪,他刚才忙着安置残军,并帮助扎营,现在才有时间请罪。他满脸惭愧,而蒙鹜则愁容满面。

蒙鹜挥了会手让他起来,道:“你的罪以后再说,你说赵军十分勇猛,士气高涨,连咱们秦军战前喝酒的方法也学去啦?”

蒙放道:“正是,他们还有很多人在战斗中高喊着要报长平之仇!”

蒙鹜忽然嘿嘿冷笑道:“想报仇,倒也不易。”言罢二目精光四射,气概逼人。蒙放见之,也精神一震。

蒙鹜与孟阙和扈辄的军队对峙了几日,期间扈辄的步兵几次挑战,蒙鹜都拒不出战,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的军队与扈辄的军队一接战,孟阙的骑兵就会从旁袭扰助阵,而孟阙的骑兵来去如风,自己只能被动挨打,却拿他们没办法。当然如果下定决心和孟阙大战一场,他倒也不惧赵军,只是长安君处始终没动静,使他颇有孤军无力之感,不敢轻动。于是一旦扈辄的军队逼近营寨,蒙鹜就一阵强弓硬弩,将他们射回。扈辄也没办法。

这一日,司马尚的骑马步兵到了,三家合兵,赵军已达二十万众,蒙鹜本来以为孟阙会全军出动,向他发动猛攻,谁知孟阙也没了动静,于是两军展开了静坐战争。

蒙鹜所带的军粮并不少,足以再吃一个月,但他仍然觉得心中发慌,他的大阵行动速度如此之慢,如果现在撤军,只怕还没回到秦境,军粮就吃尽了。

看来计划没有变化快,谁能想到长安君的直击邯郸计划如此搁浅,竟到现在都没动静。

忽然营帐外有人传报,长安君处探马回信,蒙鹜忙令放进帐来。

那探马只有一人,进帐后,跪地禀报道:“报将军,长安君囚禁了李信将军,说他企图在军帐议事时行刺长安君。”

蒙鹜闻言身形一晃,几乎一跤栽倒。

蒙放忙扶住了他,道:“将军,外面赵军骑兵众多,这探马能透阵而回,恐防是赵军放水,他的话不可信,只怕他已被赵军俘虏通敌,传来的是假消息也未可知。快说,你一行几人,为何他们都战死,唯你无事!”

他最后一句话是对那探马说的,那探马一身是血,数处受伤,拼死杀透重围,虽然他自己也觉侥幸,但如何能容别人如此冤枉,他乃性烈之人,就要拔剑自刎以明心迹,蒙鹜忙好言安慰,将他遣出。

接着蒙鹜叹了口气对蒙放道:“孟阙有意放探马进来,这我自然知道,他原不必如此假戏真做,但这探马的消息必然属实,不然那司马尚的骑马步兵为什么会舍弃对邯郸的防卫而来?”

蒙放道:“也多半是司马尚觉得长安君久不行动,料他是胆小惧战,于是冒险而来,他一定在长安君对面布置了疑兵。”

蒙鹜道:“这当然有可能,但长安君不会出兵袭击邯郸一事,现在我已可确定,不然孟阙他们早该回师救援邯郸了,因为李信勇猛多智,当真出兵邯郸,是一定可以打到邯郸城下的。此刻孟阙从容与我对峙,足见邯郸无事,长安君不曾出兵,唉,小竖子竟如此误事!”

蒙放道:“那将军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蒙鹜道:“还能怎么办,撤兵,不然赵军越来越多,我等孤军深入,死无葬身之地矣。”

于是第二日,蒙鹜撤兵。

蒙鹜大军仍是采取“乌龟行动”的方式,缓慢撤军,孟阙的骑兵和骑马步兵尾随以弓箭袭扰,蒙鹜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只军队成了一只不断流血的“大乌龟”,但他的元气始终未曾受伤。

扈辄的步兵却加快速度,跑到蒙鹜前边拦截去了,至于在哪里拦截,蒙鹜却懒得去想了。

蒙鹜知道,只要这只部队的军心不乱,理论上他可以安然回到秦境,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正因为军粮不够。

于是蒙鹜将三餐制又该为两餐制,行了几日,又改为一餐制,但这样军队的行军速度更慢了,伤亡也更大了。其实就算如此慢,如果军心不动,剩余的军粮也足够维持到秦军回国了,但人心这个东西,或说人的心理极限这个东西是很难预测的,这一天,秦军的心理终于崩溃了。

崩溃的根源还是军粮的减少,每日一餐,大家吃不饱,吃不饱就很容易心慌,连日的心慌终于导致了心理崩溃。

这日军队正然缓慢移动,孟阙和司马尚的马军弓箭不断,不断有人受伤或被射死,忽然有一个秦兵大吼着冲出大阵,道:“老子不当乌龟了,老子跟你们拼了!”

他当然立刻就被射死了,但他的怒吼却引起了连锁反应,秦军不愧是强军,他们的心理崩溃不是四散奔逃,而是奋勇冲杀,但这仍是找死!

孟阙的骑兵万箭齐发,秦军的弓箭手射术也不错,但一来饿得没力,二来在奔跑中射得不准,如果是相向的步兵弓箭手对射,准不准的接近到一定程度,也会互射而死,但骑兵趋退若神,却是很难被射到的,而有了雕鞍帮助的骑兵射术极佳,秦军纷纷被射倒,骑马步兵的骑射之术也不比骑兵差多少,于是十四万骑术精绝的马军对付四十万疲饿交加的步兵,占了绝对的上风。

秦兵被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的射倒,而他们只能望着奔行如电的赵军徒呼奈何,死不瞑目。

李远在孟阙离韩时就跟随,此刻也始终在孟阙身边,他一弓十箭,射得过瘾!

忽然他的箭射没了,于是对旁边的孟阙道:“借将军银箭一用。”

也不等孟阙答话,他已抽出了一只银箭,却没有立刻射出,他抚摸了一下银箭道:“好箭,就是沉了点,不能一弓十箭,不过我要让这一箭比一百支箭更有效。嗯,孟将军,把你的银弓也给我用用吧。”

孟阙并未注意他,他正观察着整个战局,而战局已定,秦军必败,他只是在等着秦军的拼劲一过,就要高喊“交枪不杀”了,料想秦军虽勇,大部分也还是会选择投降的。他下意识的摘下了弓递给了李远,李远掂量了一下,又还给了他,孟阙随手接过,也未往身上背。

忽听身旁弓弦一响,李远已大呼道:“梦郎大将军神射,蒙鹜老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