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洪流
字体: 16 + -

第九十六章 慈禧与六王爷

僧格林沁战死在临汝镇的消息一传到北京城,就如同闷热夏天里响过的一声闷雷,随后,众多的雨点就霹雳啪啦的落将下来。

众多的朝臣们纷纷的上折子,论说着各地督抚们的失职,言辞凿凿,必要皇上和两宫皇太后下旨,彻查此事,不然,不足以振奋纲纪,以飨僧格林沁亲王的英灵。

宫禁之中呢,确实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数日以来,竟然没有朝会,只有总理衙门的人,在支应着上下18省并东西洋的事物,落寞的气息充溢着上层,以至于让圈内的人感到有些窒息,皇上和两宫皇太后到底是准备如何应对这档子事儿呢?

此时,慈宁宫里的慈禧太后心都凉了。

这僧格林沁本来是道光皇帝亲自看重的人。当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突然病逝,因这位索王没有后嗣,所以,道光皇帝就下旨,着科尔沁左翼后旗从索王近亲家族的青少年中选嗣。

最后,在备选的几个少年当中,道光皇帝亲自选中了当时只有15岁的牧羊少年僧格林沁。

这样,他成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而索王的妻子又是道光皇帝的女儿,论辈分僧格林沁就成为道光皇帝的外甥,而随着道光皇帝对这个15岁蒙古少年的不断了解,其淳朴的性格就深得皇帝的宠爱。

僧格林沁的青壮年时期,在满、蒙八旗中任都统多年,他虽贵为王爷,又是军队的高级将领,但由于出身寒门,懂得民间的疾苦,所以他愿意接近士兵关心属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战斗越艰巨他越是亲临第一线督战,往往是身先士卒,对部下赏罚分明。同时,忠君的正统思想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惜对清王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道光皇帝驾崩时,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咸丰元年(1851年),授僧格林沁为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咸丰二年,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咸丰三年五月,受命督办京城巡防。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渐渐地就将八旗制度变为纯粹的军事组织,八旗子弟,尽佥为兵,“以清语、骑射为务”,实行世袭兵役制。乾隆皇帝曾说:“朕常躬率八旗臣仆,行围较猎,时以学习国语,练习骑射,操练技勇,谆切训诲,此欲率由旧章,以传奕祀,永绵福祚。”简言之,为大清江山千秋万代计,满文不能失传,兵权不能旁落。

然而,到了道光年间八旗军队已经不堪一击了,幸好还有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尚称劲旅,能与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相提并论。

如此,带着两朝皇帝对自己的厚望,僧格林沁对于国事可以说是尽瘁至极了。

咸丰三年五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派出北伐军攻到河南省,一时之间,京畿地区都惊恐的不得了,流言四起。

咸丰皇帝就令僧格林沁负责巡防京城。同年八月,先行派出的直隶总督纳尔经额被太平军的北伐队伍打得大败,太平军的北伐部队已经进入到了正定地区。

咸丰皇帝急忙罢黜纳尔经额的官职,又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并在乾清宫亲自颁发关防,将“纳库尼素光”刀授予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受命后立即率清军急速进入天津南王庆坨与北伐军展开激战,北伐军损失惨重,撤退到连镇一带。咸丰皇帝亲赐僧格林沁“湍多罗巴图鲁”称号。

咸丰四年八月,僧格林沁在直隶镇连用计大败北伐军,太平军北伐首领林风祥兵败被俘,一万余人全军覆没。咸丰五年正月,皇帝著加恩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并亲加慰问,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四月十八日,诏世袭罔替。

咸丰五年,僧格林沁受命率清军抵高唐洲,围攻北伐军李开芳部。僧格林沁用计使北伐军撤离高唐洲南移,并率清军在任平县冯官屯地方包围北伐军,派兵挖渠引运河水冲灌北伐军军营,骑兵配合火攻,使北伐军失利,李开芳等被俘。咸丰帝在勤政殿筵宴犒赏僧格林沁及诸将领,并谕旨僧格林沁俸银加倍(原年俸两千五百两)。咸丰七年五月,命僧格林沁署镶红旗汉军都统。

灭掉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后,僧格林沁又在后来与英法联军的大战中使出浑身的解数,事情虽然未果,可是,这些事情,都记在了慈禧的心里。

咸丰皇帝驾崩后,国事一度落在八大臣的手中,几经周折,慈禧夺回了权柄,站稳了脚跟,而僧格林沁对于皇帝的忠心确实依旧没有丝毫的变易,仅仅凭着这一点,慈禧太后就及其欣赏这位蒙古亲王的作为。

这几年来,朝中诸事仗着皇帝的六叔奕?,毕竟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就是有些个闪失的话呢,也用不得着意的查察。

原本这僧格林沁就是看住这京畿一带的地面儿的,可是,随着战乱的蔓延,这本来没不应该他插手的事情也要他出面了。

按照大清朝的祖制,蒙古各部断不能出山海关外以及口外,擅自涉入者必从严察黜。

但咸丰十年九月,直隶、山东及河间府一带捻军风起,朝廷授权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命其全力剿灭捻子。

眼看着僧格林沁越战越强,慈禧太后的心里也是越发的有了依靠,是啊,毕竟不能把这18行省的兵权都付与汉人去执掌的吗!

到如今,一纸八百里快报,带来了僧格林沁的死信,这如何让慈禧太后能释然于心?

几乎在接到递报的同时,咬着牙的慈禧太后就让人写下了一份名单儿,这上面都是各省督抚和漕运总督等等的名字,慈禧太后久久的注视着这份名单,当她看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名字的时候,不由得哼了一声,特别是这个曾国荃,这两年来,朝廷上下尽着18省的钱粮给它使用着,可是,到头来,却使江宁城里的长毛倾城而出,渡过长江,不知所终了。

事到如今,还不发一纸的谢罪折子,以致江宁城还被洋鬼子白齐文所占据,江南糜烂的局面至今没有改观。

而那个李鸿章呢,占据苏州之后,竟然不思进取,坐拥众军,与洋人唱和呼应,全然不管大局。

想到这里,她气愤的一巴掌拍在纸单子上,右手脖子上戴着的一个纤细的玉钏儿在桌案上一震,碎裂开来,掉在澄金砖地面儿上,断成了几段儿。

身边伺候的宫女吓了一跳,赶紧上来捡拾。

慈禧眼睛盯向窗子外面,口中犹自喃喃的说道:“这些奴才,究竟是些什么心肝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报事的宫女低着头在门边启奏,说奕亲王求见!

慈禧太后此时此刻,也正想着和人商量一下如何对付眼前的这些人物呢,所以,一听奕?要见她,就吩咐道:“请奕亲王到储秀宫吧!”

这储秀宫早在12年前就是慈禧的吉祥之地。

当时慈禧刚刚进宫,就住在这里。也就是在这里,被册封为贵人,又于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在储秀宫后殿丽景轩生下了载淳,也就是现如今的同治皇帝。

在储秀宫的北房,有明间儿三座房子,暗间儿2间房子,中间一个最大的明间儿就是慈禧太后接见宗室或者近臣的正式场地之一。

平日里,一有了什么难心事,亦或是伤心事,慈禧总是想回到这里,因为,这储秀宫里有着当年一个女孩子的梦想,正是在这里,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渐渐地成长起来。

奕?等候在储秀宫正中的明间儿里,看着房间中间的宝座,他也是心事重重。

实际上,在整个咸丰一朝当中,奕?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的。

这奕?当年与奕詝都是道光皇帝要选用的皇帝苗子,只是最后的关头,天平向奕詝倾斜了过去。一个成为了咸丰皇帝,一个成为了奕亲王。

可是,当咸丰皇帝驾崩之后,这位六爷帮着仓惶的慈禧、慈安两位皇后抓捕了八大臣,镇住了朝廷,也就奠定了自己在朝中的位置。

而从同治元年起,奕?就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所谓和尚不亲帽儿亲,毕竟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

奕?在对于国事的亲力亲为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国策的弊端,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王公大臣避之不及,又是这位六王爷,出来收拾残局。如此,奕?通过蹚这泥水儿,也获得了与洋人交往的经验。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了解了西方人对于清朝的观念。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文祥、桂良三人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个国策性的折子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