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洪流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科尔沁的雄狮

临汝镇上却是乱作一团。本来,随着僧格林沁的一声命令,近万人的骑兵部队已经准备开拔了,散住在帐篷里、民宅中的军兵都拔出了铁锅,踹到了炉灶,收起了帐篷,一心就要去驰援宜阳城了。

可是,仿佛就在一瞬间,僧格林沁王爷却坠马受伤,而且,蒙古兵的内部竟然起了内讧,富克布库竟然敢行刺僧格林沁王爷,虽然他当即就被砍成肉酱了,可是,这个事情还是在蒙古骑兵当中引起了很大的猜疑,况且,紧接着,精色布库又带领着1000人的蒙古马队逃离了临汝镇,这更是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以陈国瑞为首的汉人就开始自发的监视蒙古人的队伍,当然,他也及时的策动长兴阿等满族人参与其中,是啊,僧格林沁受伤的情况下,如果再有蒙古骑兵反叛,谁能左右得了这个局面的呀?

就这样,表面上,兵士们在重新的埋锅造饭,暂时支起帐篷,而在住宿地点的分配上,就开始有了变化,这变化不是从兵勇的角度出发的,因为,蒙古骑兵的人数是占压倒多数的分量的,较少的汉、满兵勇是不能对这些人构成什么威慑力的。

于是,陈国瑞与长兴阿等人就暗暗的布置,把整营的蒙古骑兵打散分开宿营,又把各营的营总都集中到一起,使他们处于陈国瑞、长兴阿等人亲随队的监护之下,这样,似乎就保险了。

大帐里的僧格林沁这下子真是受了大的刺激,对于外面的情形他不是不知道,可是,他懒得去管了。

富克精阿的死,对于他来说是个大的刺激,当然,僧格林沁断然不会相信富克精阿有什么谋反的举动的,蒙古骑士断然不会对自己的同胞兄弟暗下刀子的,这富克精阿只不过是一时颟顸,他也没有故意冲撞自己的意思的,这些,僧格林沁心里是明明白白。

可是,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依然发生了,在那一刻,看着富克精阿转瞬之间就被乱刃分身,僧格林沁简直是觉得就像做梦一样,而接下来,精色布库的叛逃就更加使事情雪上加霜,1000多蒙古骑兵啊,他们能逃到哪里呢?

实际上,僧格林沁没有伤到哪里,一个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会被自己的战马摔伤吗?不会的,伤到他的正是这被杀戮的富克精阿和这逃离驻地的1000余人的蒙古骑兵啊!

蒙古人自从清朝入关以后,相对于汉民族和其它民族来说,地位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首先,蒙古各部几乎都支持了满族人的主要军事行动。

可是,从努尔哈赤开始,始终对蒙古人存有很大的戒心,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蒙古之国有比云然,云和则致雨。蒙古诸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由此可见,满清统治者的最大意愿就是让蒙古人互不统属。

满清入关之后,有一部大清律颁行天下,而对于蒙古各部落呢,则另有一部“蒙古律例”。

在这部专门针对蒙古人的律条中,从表面上看,还是照顾了蒙古人的,比如:没有类似流徙的惩罚,但更多的是限制蒙古人的,其表现在:

蒙古人被律条严格的束缚在各自的土地上。

各旗人等不得越旗狩猎和放牧。即使出现水旱灾害而没有水草想迁移其他地方也要向官家申请并得到许可才可以。

限制蒙古人到汉地。

蒙古人如想到汉地只能由山海关,张家口,喜封口,古北口等长城边门出入。这直接导致了蒙古人经商等正常社会生活的进行受到阻碍,极大限制了蒙古的长远发展。

虽然蒙古与满洲,蒙古与汉军八旗之间可以通婚,但汉蒙民间的通婚被严格禁止。

如被发现违犯了律条的行为存在,夫妻关系会被强行解除,媒人或说和人也要治罪。

汉文化虽然比蒙古先进,但律条上就严格禁止汉、蒙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蒙古人没有学习汉语,汉字的权力。就是王公,台吉等人原则上也不可以私自学习汉文。

更有甚者,律条中规定,普通蒙古人家庭中,如果有5个男丁,那么,就要有4个人去做喇嘛,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做喇嘛有一条,不能婚配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是蒙古人的生育数不可遏制的快速下降。

可是,对于蒙古贵族的上层,清廷却采取了长期重视,紧抓不放的办法。

从入关开始,与蒙古各部落的姻亲关系就是进行各不停。重要的满蒙联姻达几百次之多,满清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300多人,而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也有百人之多。

眼看着满清逐渐的壮大起来,而历史上人口众多又十分强悍的蒙古却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大幅下降的民族。

这些,出身于科尔沁大草原上的僧格林沁的心里一清二楚,可是,感慨归感慨,僧格林沁自己已经与这大清朝密不可分了,自己做为道光皇帝姐姐的儿子,曾经的御前大臣,就如同羊群里的头羊一样,已经不用牧羊人手中鞭子的恫吓了,自己已经知道,要维护的是谁家的地界儿。

天色已经是黑沉沉的了,僧格林沁却睡意全无,两囊烧酒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见了底,他的眼光却仍然是锃明瓦亮。

这时候,帐外传来一阵喧嚷声,接着,似乎有卫队拔刀出鞘的声音,僧格林沁心里一动,他向着帐外大喊一声:“谁在大帐喧哗?”马上的,帐外的声音就静了下来,一个卫士就进来禀报说,营总额布库和翼长萨格台要强行闯进大帐,卫士们要拦不住了。

僧格林沁就低声吩咐道:“让他们进来吧。”

还没等卫士回身吩咐呢,门口的几个人早就推开帐门口的卫士,一阵风似地,大步走了进来,到了僧格林沁的面前,单腿点地,参差不齐的声音相继响了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要王爷给他们做主。

僧格林沁就苦笑着问他们,要自己给他们做什么主呢?

为首的一个大汉,长着一个大圆盘子脸,细小的眼睛,一看就是典型的蒙古人脸庞,他就是营总额布库。

这额布库就瓮声瓮气的说这些蒙古弟兄都在受陈国瑞这些汉人们的气,他们擅自调动队伍,分散骑兵的统属,甚至把外面的游动哨都撤了回来,就在营区内把大家死看死守,众人都感到害怕,怕被当做反贼收拾了,现在,众人都不敢睡觉,大家一致要王爷出来,说句话,不然,众人的心里不安。

正在这个时候,大帐门口门帘子一起,陈国瑞与干儿子陈振邦以及副都统长兴阿等人都走了进来,额布库一见这些人来了,赶紧和身边的几个人站起身来,站立在一侧,一手按住佩刀的刀柄。

副都统长兴阿躬身问道:“王爷,现在觉得身子如何?用不用再唤营医来瞧瞧?”僧格林沁摆了摆手,“不用啦,本藩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根本就没有把我怎么样?只是那马儿一时受惊,才仓猝之间把本藩掀落马下的,这也算不得什么,你们都且放心吧!”

众人一时都说万幸万幸,王爷没伤着真是洪福齐天啊!

僧格林沁就喊着陈国瑞:“庆云啊,营中的安排你要小心,原本各队的分列宿住不要随意打乱的,不然,一旦有事,召集起来就不容易,会坏了我军的大事的!”

陈国瑞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额布库等人,心中暗暗的骂着,这些鞑子,竟然敢来搞你老子的刁状,看我得空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丧家犬!嘴上却答应着,“王爷,也没有怎么窜动,只是为防备反贼精色布库流窜回来打劫,所以在各营的安置上有所变动,这也是为大局着想的。”

僧格林沁干脆就走出了大帐之外,他要亲随点燃了几根松树明子,一时之间,大帐的前面照的是灯火通明,很多人都不顾营官们的斥骂,自发的涌了过来,看着人越来越多,僧格林沁就登上一辆拉榆木喷的炮车,这样,后面的蒙古兵都能看见他的脸庞,大家就欢呼了起来。

僧格林沁看着激动地蒙古骑兵不断的涌向他的身边,就大声的说:

“科尔沁的勇士们,你们是有荣誉的蒙古雄鹰啊!”僧格林沁这两句话刚刚出口,下面的人们就沸腾了,呼喊的声浪惊得战马也嘶鸣不已。

站在车旁侍立着的额布库大声的向人们喊叫着,“是蒙古人就都不要喊了,听王爷说话啦!”

人们的声浪一下子落了下去,僧格林沁就接着说道:

“我们都是大汗的子孙,我们都是对于死亡从不畏惧的蒙古人,我们的眼睛习惯了蓝天白云,驰骋千里的骏马就是我们黄金!

勇士们,你们随着我来到这中原之地已经有两年了,两年来,我们的刀下曾经堆积过多少叛逆的头颅?大清皇帝就是我们的皇帝,为了大清朝我们血战了无数场,有多少蒙古的勇士们命丧在这中原的地土啊!

我的勇士们啊,你们要永远的记住,我们来自何方?在千里之外的科尔沁草原上,那里,有我们的家乡,

神圣的大皇帝待我们亲如一家,当年,乾隆皇帝在巡幸我们科尔沁部族的时候,写了首诗,诗中写道:‘寒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嗣徽彤管著,绵泽历山申,设侯严喧沓,清尘奉狩巡,敬诚堪爱处,未忍视如宾’”

几千人都盯着这炮车的所在,大家静静的听着科尔沁的雄狮僧格林沁在朗朗的背诵着什么皇上的诗句,虽然听不懂,可是,都感到了一丝温暖。

“乾隆皇帝诗里的意思就是说,当他到了我们的科尔沁草原的时候,看着我们蒙古人,他感到我们就是一家人,所以,他不忍心拿我们当客人看待,而到了现如今,我们蒙古铁骑纵横再这中原大地,任意驰骋,是谁给了我们这样的地位?是谁?就是当今的圣母皇太后,当今的皇上啊!所以,我们这些人,就要为大清卖命,只有这样,将来我们回到科尔沁草原的时候,我们才有脸面去面对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