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洪流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胜利的喜悦

七月七日的天京城,欢声四起。

天刚朦朦亮,城内就响起了鞭炮声,此伏彼起,不时有一阵高亢的呼喊声伴随着歌声响彻在这硝烟尚且没有散尽的城市里,而城中的百姓都自发的涌向太阳城方向,人们不知道从哪里抬出来一面红彤彤蒙着生牛皮的大鼓,二十几个人抬着,3个大汉站在架子上,一起击打着大鼓,鼓声咚咚,震荡着天京城军民历经劫难后再次胜利的心。

薄雾竟然稀奇的散去,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把它无限的光辉普照给这战火笼罩着的天京城,阳光的映衬下,太阳城的城楼闪烁着神圣的光芒,高大的城墙逶迤环绕,站在城楼前的人们,不由得仰面看,每个人的脸上都被阳光涂抹的金光闪闪。

忽然,太阳城内吹起了号角,那声音,激越而嘹亮,接着,“咚咚”的炮声隆隆响起,炮声未息,高耸的城楼上高扬起杏黄旗帜,一行人,出现在城楼之上。

“阿呀,那个不是忠王千岁吗?看还有信王呐……”兴奋的人们隔着护城河,向城楼上欢呼着,就在此时,拥挤在前面的人们忽然像遇到潮水一样涌动了起来,人们竟然看到,在忠王李秀成和幼西王萧友和等人的簇拥之下,一个人,头戴风帽,穿一身明黄袍的站到了城楼的正中,啊呀!这不是天王吗?

人群一下子就炸了锅,大家喊叫着,跳跃着,眼看着就要把前面的人拥挤到护城河边上了,下面的圣兵们喊哑了嗓子,使劲的推搡着,也阻挡不住这洪流一般的人们,这时,城楼上一个声音使得大家渐次的停住了声音和脚步,是天王在说话!

“天国的亲胞们,就在今天早上,我们把曾妖头盘踞在天京城外的人马、营垒都铲平了,”

随着卢森语气的停顿,城楼下的军民又是一阵欢呼。

“亲胞们,14年前,我们弟兄姊妹合力同心,自金田首义,一路上,经风经雨,斩妖除魔,打过几多硬仗?破了多少城池?斩杀了多少清妖的狗官?亲胞们,你们谁能说得清楚?”

面对着天王的问话,下面静静倾听着的人们发出善意理解的笑声,是啊,谁能说清这14年来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呢?

“这14年来,咱们天国就像一棵树,从一株小小的树苗儿,终于长成了参天伟岸的大树。”

人们又发自内心的欢呼起来。

卢森向大家摆了摆手,下面马上又鸦雀无声,卢森看着护城河前有一些年纪看上去已经不小了的兵士,正在自动的维护者秩序,坚定的不准激动的人群接近吊桥。

于是,他就向下喊道:“你们这里有没有14年前两广起事的老弟兄啊?”

这一下,好家伙,站在头牌的一些看着不起眼儿的老兵几乎都举起手来,他们的激动更是溢于言表,天王是他们扈从着从广西一路抬过来的呀。

卢森笑着向他们摆手,“你们告诉朕,14年前,在最初和清妖接仗的时候,咱们有多少人啊?”

一个在最前面的老兵涨红了脸,“回天王,有万把子人呢。”

卢森不待大家争论到底具体是多少人,就马上道;“14年前,我们就凭着万把人,打出这天朝的江山,如今,四面八方,都有我们天朝的兄弟姊妹,处处都有要进天京城,和我们合兵一处,将打一家的英雄,天朝有这些人在,有久经战阵的两广弟兄姊妹,有随忠王进京勤王的苏福省的好子弟,还有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国的洋兄弟们,大家说,这神州天下,到底是谁的呀?”

下面就轰的响应起来,有喊是天王的,有嚷着是天国的,人们一时都觉得如同过节了一般。

回到寝宫的卢森卸下袍服、风帽、朝靴,刚刚坐定,秦书萍就问他,尊王刘庆汉在等着召见,卢森就示意让他进来。

尊王刘庆汉这一早上可是忙得不亦乐乎,刚刚告一段落,就赶紧进天王府来和天王汇报。

卢森斜倚在榻上,听着尊王刘庆汉详细的汇报;

首先,这一仗使太平军的营垒向前推进了接近10里,正在紧急的构筑半地下的工事,战略纵深就使得太平门和神策门一带显得安全了。

俘虏了近3000名清兵,赵烈文安庆带来的两营营勇基本都被包圆儿了,鲍超的霆字营正勇有1000余人,余下300多人就是曾曰广的人了。

卢森听到这里,就插口道:“赵烈文的人和鲍超的人要分开看管,霆字营里流氓地痞居多,军风极其败坏,不能与赵烈文的人关在一起。而曾曰广的人,也要把这些人也单独归置,赵烈文的人和曾曰广的人由胡万慧负责给讲道理,事过7日后,以曾曰广的人为主,再为了掩人耳目,提出鲍超霆字营的老朽刁蛮之类百人左右,与曾的人一起放掉。”

尊王刘秦汉接着又说,刚才战火稍息,他就带人把清妖的地道口挖开,把那近6000袋子火药运回了城内,此一役,缴获鸟枪近2000杆,快枪1000杆,劈山炮70多门,开花大炮5门,子药很多,还在计数当中。

汇报完这些,刘庆汉又问,胡万慧具体提拔什么职务为宜?卢森想了想,先不急,等他归拢完这些俘虏之后,再让他去天堡城管事吧。

正说话间,却见小杨远远的站着,好像有事要禀报,尊王刘庆汉就告辞而去。

这小杨就说,方才接到忠王的禀奏,说天刚亮的时候,美利坚人白齐文和两个同伴,从神策门出去,坐小舢板,不知所踪。

卢森听了,不觉得一笑,秦书萍就问,这个大鼻子洋人难道是逃走了?

卢森摇头,“以这个人的性格,他不会逃走的,况且,眼看着围城初解,他就是要跑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的吗,这个人,一定是看到天京城的情况出乎意料的好转了,他就有些摩拳擦掌,也要去做些个事情去了吧。”

看着卢森的兴致还可以,秦书萍就说,“天王,你要见的人来了,天王要见她吗?”

还没等卢森发话,小杨就拉过一个小姑娘过来,见了卢森,这小姑娘倒还落落大方,躬身禀手,“见过天王,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森猛的一怔,旋即想了起来,不觉得也笑了,就打量着这个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多大了?”

“回天王的话,我叫胡醒,今年17岁啦。”小姑娘答道。

“哦?你两个哥哥都是万字行,你怎么不从万字呢?”

“我们族里女子都是如此,”

卢森听了就笑问,“那这醒字当是什么意思讲的呢?”

小姑娘就扑闪着大眼睛,认真的说,“这个醒字呢,也有振兴、醒悟、复苏的说法,也是对于胡字的辅佐之意。”

卢森哈哈大笑,连称好好好,又问这胡醒小姑娘,“你在锦绣营做什么呢?你会女红针织一类的活计吗?”

这小姑娘就回答说她会刺绣。

卢森哦了一声,是啊,这是江南的女孩儿啊,都是心灵手巧,她们的手中,原不该握着刀矛枪刀的呀。

秦书萍看卢森高兴,就问,“就让这小姑娘留在天王府,和郑阿珍、小杨她们几个在一起吧?”

卢森答应着,心里却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下午,卢森刚要说请信王忠王等人来会议,就有人来报,说有50多个洋人求见,哦,卢森心里有些诧异,自己早就听说天京城里还有百十个洋兄弟,可是,此时此地,他们集体来找我做什么呢?

莫非是见天京城外围初解,要出去吗?

想到这里,就吩咐小杨,找几个通译,通知承宣官,在石舫见这些人。

这个石舫呢,坐落在天王府的御花园之内,而这里本来是清两江总督尹继善所建的一个花园,名字叫熙园。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多次驾临,并于1757年二下江南时赐题“不系舟”匾额。

石舫基座用青石砌成,落于荷花池底。舱部为木质精雕,造型古朴雅致。顶部覆青瓦,四层叠落,敦实厚重。

至于说到这乾隆所题“不系舟”三个字,就众说纷纭。

一说中国有句古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题写“不系舟”3个字,是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犹如不系舟,任凭风吹浪打永不动摇。

再有一种说法既庄子所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而卢森站在这石舫之上,看着一泓碧水,满眼青翠,他的心里悠然就涌出两句诗来;“安能追逐人间事,万事身同不系舟。”这是唐朝鱼玄机的两句诗,本意是哪能被人间琐事所缠身呢?我要像不系之舟一样,自由自在地随风漂流万里……”

卢森觉得,这一层,应该才是乾隆题字所追寻的真实含义所在。

出神之间,郑阿珍的声音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天王,洋人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