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返战国
字体: 16 + -

第216章 :杀赵完

“明远,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李如华大喊着,听到这句话,我心了有底了,低吼一声,就向赵完冲去。

“赵完奸贼,纳命来。”我大喊着,专心应付眼前的士兵,而我身后的那些人则交给了李如华,李如华银枪点点,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枪法该有的所有招式都被她用了出来,我的背后一下子变得十分安全起来。

“你杀不了我的。”赵完突然拔刀出鞘,而我也已经冲到了赵完的近前。

“那可不一定,受死吧赵完!!”我大喊着,手中的爱刀直直的砍了下去,赵完举刀格挡,只听咯噔一声,赵完的腰刀应声而断,云之一文字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心意,对着赵完的头顶就直直的劈了下去,一道红色的血痕出现在了赵完的脸上,扑通一声,赵完的身体倒在了地上。

“敌将赵完已经被我讨取了。”这是我久违的台词。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朝的都城,这个被后人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的城市杰作,正展现在我的眼前,巍峨的城墙,高耸的箭楼,还有城楼上飘动的旗帜,无不体现着这一伟大帝国的力量。

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原因很简单,总结起来六个字,“李成梁的无奈。”因为我杀了赵完,李成梁迫不得已,只得放我离开,并且在辽东搜刮了一点有点特色的方物特产,又从他私人的府库里面取出了三千两银子,有自己出钱购买了绫罗绸缎无数,谁叫我准备进贡给明朝皇帝的那些贡品都被赵完的手下一把火烧了的呢,虽然真金白银不怕火烧但是架不住人抢啊,我这一次带的五百两黄金和两千两白银都被赵完的那些手下抢了,虽然追回了一大部分,但是还有一部分被他们用掉了,所以李成梁不得不从他的府库里提出三千两银子来补偿我的损失,而剩下的一百五十柄太刀和两百枝铁炮也因为大火烧的变了形,根本不能上贡,没有办法,李成梁又从军队中抽掉了两百枝鸟铳交到我的手里,当李成梁把礼单交到我的手中的时候,我看到他的手在颤抖,但是我没有管那么多,“你个老小子让我在这里死伤了这么多人,我没叫你偿命就已经很不错了,让你拿点东西都挑三拣四的,活该你出这么多血。”

就这样,我带着从李成梁这里搜刮来的各种“贡品”就准备进京城了,以为剩下的路程就应该很好走了……吧?!

我的一厢情愿没有被上天满足,没想到,李成梁这厮竟然把李如华也安插了进来,不仅仅是李如华,还有金彪,李成梁竟然把这二人组安插到我的身旁,其用心险恶啊!!!

带着各种遗憾,带着各种感伤,我离开了辽阳城,我?有些不太准确,确切的说是我们离开了辽阳城,看着我马后那个瘟神一般的人物,我有些无奈,一个月之后,我们来到了京师,这个大明帝国的首都,目的地的到达,也让我沉闷的心情得到一时的缓解,这一路走来,我经常想起崔文虎,在这个世界上和我最亲近的几个人之一,和我一样的三十岁,却永远的消失在了那

看书,网下载,

个驿站的大火之中。现在抵达了目的地,我的心情有些好转。

明朝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入主北京城。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二十年前,也就是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京师,还真是繁华啊。”进入北京城后我不由的感叹着,自从我十六岁那年穿越到日本战国之后,我见过最繁华的地方无非就是清洲城下町、岐阜山城下的井之口町以及平城京奈良,其他的就看不上眼了,就算是日本的京都,说句实话,这个时候估计都没有我的岩村城下町繁华,而相比于北京城,我刚才说的那些地方简直弱的登不上台面,巍峨的城墙,高耸的箭楼,熙熙攘攘的街市,来来往往的人流,这绝对不是日本那个屁大点地方的城市所能比拟的,我甚至萌生了想在这里扎根的念头,但是我很快放弃了,因为我不属于这里,我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明朝也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日本,我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黑户,没有户口,没有证件,而且在日本,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我养活。我摇了摇头,吐尽胸中的浊气,重新挺起胸膛。

“京师,我来了。”

顺天府,属于原来的元朝大都路,直隶于中书省。明洪武元年八月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元年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开始兴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长六里一十六步,这座宫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紫禁城。紫禁城有城门八座:正南第一重曰承天门,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玄武门。宫城之外为皇城,周长一十八里有奇。有大门六座:正南曰大明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北曰北安门,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门,西转曰长安右门。皇城之外曰京城,周长四十五里。有城门九座:正南曰丽正门,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门,后改称崇文门;南之右曰顺城门,后改称宣武门;东之南曰齐化门,后改称朝阳门;东之北曰东直门;西之南曰平则门,后改称阜成门;西之北曰彰仪门,后改称西直门;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有城门七座:正南曰永定门,南之左为左安门,南之右为右安门,东曰广渠门,东之北曰东便门,西曰广宁门,西之北曰西便门。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

顺天府是北京地区最高的行政机关,在整个明朝十分重要,而现在我们整个使节团就要通过顺天府来完成我的出使任务。

李成梁的上书被递交到了礼部鸿胪寺,礼部回文,交代了进京路线,我按照这条路线一路走到了京城,当然身后还跟着李如华和金彪,礼部的回文同时送到了顺天府,我们刚到顺天府门口,早就有人迎了出来,按照明朝惯例,外国遣使进贡,遣应天府同知礼待,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接待外国使节的事情就落到了顺天府同知的身上。

“你们就是日本国来的使者。”我正看着顺天府衙大门上挂着的匾额的时候,从大门里面传来一声,接着一个人走了出来,这个人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我勒个去的,这身材,和猪八戒有的一比啊,那大肚子,那溜圆的脸庞,身上的官服紧绷绷的,似乎在动一下就会崩开一样,而且这个胖子脚步发虚,明显就是属于那种酒色过度的人,我虽然不懂医理,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来。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