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字体: 16 + -

一四四 屹立

其实对李烈来说,好消息并非只此一桩,早在大婚前五六天,萧若兮,张迎南和燕千羽三女便乘船进入长江口,沿江而上,然后顺利登岸回到宿州。这让李烈十分欢喜,与三女离别已经一年有余,现在久别重逢,更胜新婚,尽力补偿三女的相思之苦自是免不了的,此中缠绵癫狂不必细表。崔婉也摆出大妇的姿态,一应大婚事宜全都一手操办,为李烈留下时间陪伴三女。

李烈也因此详细了解了泉州的具体情况。这一年来,张迎南为首的三女全面接手了船厂事宜,又有吕贤和史达祖尽心辅助,使得魏炯可以不再操心船厂事务,放开手脚全力投身到远洋贸易之上。经过一年来的充足资金和人力的大力建设,不但将魏炯从事海洋贸易的船队从原来的一百七十余艘大中型海船扩充到三百艘,其中光五千料以上的大型海船就达到一百多艘,为了保证航运安全,更是在知府郭庆生的帮助下招收编练了两万多名精壮水手充任护卫队,轮流上船出海,执行随船护卫任务,留下的护卫队员则负责扫荡沿海一带的海盗,借以练兵,增加战斗力。同时吕贤又负责招收了上万名熟练造船工匠和学徒,使船厂的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着李烈之前制定的以商养船的策略,这两年来远洋贸易所得利润绝大部分都用到了船厂身上,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投入,再加上泉州知府的大力支持,发展之迅猛令人咂舌,短短一年时间,张迎南不但将船队规模扩大了一倍,而且额外建造了三十六艘三千料的大型江船,五十艘两千料的中型战船。

这是张迎南和郭庆生,吕贤三人商议的结果,他们认为,经过三年的发展,泉州船厂已经过于庞大了,已经渐渐引起了南宋朝廷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分流应该提上日程了。因为泉州毕竟处在南宋国土大后方,一旦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很可能被朝廷以各种借口收归国有,这就得不偿失,损失太大了。

所以这次借着庆贺李烈大婚为名,郭庆生果断决定让吕贤率领七十六艘大船,装载八千名海战经验丰富的商船护卫队返回两淮,这八千护卫队乃是私人护军性质,这种调动相对来说更利于掩人耳目。三女思念心切,也为了早日通知李烈做好接收准备,这才先期到达宿州,吕贤的船队将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能出发,大概还需要一些时日。

至于泉州船厂方面,则交给史达祖打理。史达祖其人才华横溢,办事干练,又因为曾经担任过韩侘胄的幕僚堂吏,而且深受韩侘胄器重,帮助那位权臣处理过大量的国家大事,经验十分丰富,办事地手段也十分高超。一年来竟给张迎南三女极大的帮助,当初李烈担心史达祖书生之气太重,让张迎南和吕贤指导史达祖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反而是史达祖久处权力中心熏陶出来的那种干练大气让张迎南学到了很多东西,加之李烈当初怜其才干,疏通关系免其受黥刑,发配岭南,史达祖对李烈十分感激,便也就放开了心怀为张迎南出谋划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所以泉州船厂才正式交给他来打理。

李烈明白,这等于自己又多了一名干吏,十分高兴,想来有郭庆生和魏炯在泉州坐镇,应该还是十分稳妥的,况且史达祖这一年来确实表现了足够的忠心,吕贤也在他身边秘密安插了几个亲信负责监视其行为,这方面李烈还是能够放心的。

大婚终于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过去了,至此,崔婉、萧若兮、张迎南、燕千羽、吕惊雁、梅映雪、李芳菲、黄盈八位绝色妖娆尽入李烈怀抱,此中之乐,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李烈将政务全权交给张进北、浮尘子和萧恒三人负责,每日里流连于山水之间,携美同游,遍访名山胜景,将治下各地游览个遍,不但补偿了众女相思之苦,尽享齐人之福,同时也借着游历之机,加强了治下的统治,他每至一地,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考察地方政务,褒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官吏。及至李烈两个月后来到山东控制区,早已布置完毕的宋汉生率领梁山军一改先前以骚扰战为主的战略,对金军突然发动了一场中等烈度的局部战争,占领大片土地,并一举攻下了密州,此时,吕贤也率领的船队驶入黄河入海口,沿河而上,与阮氏兄弟的梁山水军汇合,从泉州过来的富有航海经验,具有海上作战经验的八千商船护卫队与梁山水军合并整编,梁山水军在护卫队的帮助下,经过短暂的适应训练之后,正式成立了黄河水师,以阮义为帅,吕贤、阮忠为副,开始进行战前准备(当然,这只是内部称号,对朝廷还是要进行表面上的隐瞒的)。梁山水军再也不满足于呆在八百里梁山泊里,直接将所有大小战船装备了各种火器之后,驶入黄河,对金国在黄河上游弋的水师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七十六艘巨大的战舰,四百余艘中小型江船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少得可怜的金国水师击灭,将金国的势力从黄河上驱逐出去,整个黄河中下游江面被黄河水师完全控制在手中。

与此同时,梁山军各部驻扎在黄河沿岸,保持对金军的强大威压,而新近占领的密州则作为梁山军向山东全境扩展的桥头堡,被大力建设起来。李烈决定要在原有出海口的基础上,大力扩建码头,兴建水师基地,建设大型造船厂。郭庆生接到李烈的命令后,在史达祖的帮助下将泉州造船厂一分为二,抽调了万名精工良匠开赴密州,随船带来的不但有两百万两白银的建设资金,还有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图纸,从而使密州造船厂从一开始兴建便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按照李烈的规划,这里将建设成中原乃至整个大陆最大的造船厂和海港码头,不但生产大量民用商船用于从事海洋贸易,更要大肆建造武装战船,李烈不但要在这里建设一支纵横黄河、长江的无敌水师,更要打造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一支海军水师舰队。

在密州城外,耿永峰率领的四万旋风狼骑和司徒平,谭勇率领的三万步兵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为密州的建设保驾护航。李烈相信,有这样一支百战精兵陈兵于此,无人可以撼动其分毫。

十月底,李烈终于踏上归途,结束了这次为期三个半月的旅程回到宿州。

由于前两年一直十分注意大力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加固堤坝,自古以来水患频繁的两淮地区竟然再次迎来了第三个丰收年。这一年里,不但引进的占城稻两季都获得了丰收,其他谷物产量也再创新高,最让人高兴的是李烈大力提倡的利用旱田和荒地、田间地头大量种植番薯这一高产作物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也和魏炯专门派人从南洋带回大量番薯种子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有鉴于此,李烈下令,凡两淮商户工坊不得贩运、生产用粮食稻谷酿造的白酒,一律改用番薯酿酒。搬迁宿州的仙灵酒厂立即积极响应,生产出大量以番薯为原料的烈酒通过商队贩运到海外和北方金国、蒙古等地,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一时间仙灵的成功经验被各工坊商家效仿,无不景从。这一举措使两淮地区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各地相继建起巨大的粮仓,囤积了大量粮草,储备极为充足,不但可以从容应对任何灾年,还可以应付所有军事行动的粮草供给。

李烈赋予了极大希望的玻璃作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但制成了水银镜,玻璃杯等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就连整块的平板玻璃都已经能够生产出来,作为高端奢侈品被广泛贩卖到包括南宋在内的各国各大城市,获得了十分可观的一笔收入。

至此,李烈治下有了七十六州县,近千万人口,境内商业繁荣,贸易兴盛,人民丰衣足食,户有余粮,吏治清廉,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俨然成为各国之间的一处世外桃源一般。

社会的安定,商业的繁荣,人民的富足离不开强大的军队保障,现在李烈治下已经有了二十五万正规部队,其中骑兵高达八万人,水军五万人,战船千余艘,还有十万负责地方治安的厢军和二十万每年保证至少三个月准军事化训练的预备役民兵,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成为一股可以影响周边各个势力的强大力量,俨然成为屹立在几国之间的国中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