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斗归来开始
字体: 16 +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寒霜

    因为坐车捎回了庄玲绮,让她最快时间回到京城,不但省出见爷爷最后一面的时间,还摆脱了夏之儒的骚扰。

    这位好心人魏奶奶,都算是值得答谢的恩人。

    想到这里,王峰才感觉有些后怕,万一在雪乡小夏控制不住,真的和庄玲绮发生了关系,那这顶自己申领的绿帽,可算是绝对冤枉。

    魏奶奶没要庄玲绮的车费,只是在闲聊之中,听出了她暹罗人的身份,这才提出了一个要求。

    按照她的说法,自己有个亲戚住在班谷,很少有机会回国,因为思念家乡文化,所以想要讨得几幅字画。

    字画这种娇贵的东西,又不太方便邮寄,魏奶奶一直找不到办法带出国境。

    听说庄玲绮这就要回家探亲,便合计出帮忙带画的这个要求。

    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峰也觉得合理,本就打算放庄玲绮独自前去拿画。

    可是看见小姑娘脸上未干的泪痕,心中顿时起了怜惜,觉得自己用歹毒的计划骗取姑娘回心转意,实在是有些不齿。

    “都这么晚了,我陪你去吧。”

    这句话不假思索、顺口而出,而庄玲绮这才露出开心地表情。

    “好吧,正好有些家事找你商量。”

    于是叫来了司机,这一路上小姑娘虚心求教,问得都是关于庄老爷子的身后事如何处理。

    王峰也算半个庄家人,对其中的各个关节了如指掌,他不光教给如何说话应对,还大致估算出几种遗产管理方案。

    庄玲绮遇上了最好的老师,她听得十分虚心,也就一一记下。

    就在两人聊得正欢时,车辆停在了一个小区门口,司机开口说道“应该就是这里了。”

    这是京城市中的老小区,就在3环边上,位置可谓正是皇城脚下。

    但几十年前的房屋老化严重,虽说几经翻新,还是无法掩盖破旧的事实。

    老小区的好处便是生活气息浓郁,随便找人打听了一下,便轻松找到对应的楼栋。

    敲开门来,屋里黑黝黝的客厅才点起一盏晦暗的灯光,一个老太太笑着请两人进屋坐下。

    说是老太太,其实从健步如飞的步伐来看,此人年纪并不算大,估摸着也就五六十岁。

    以现代的生活条件,若是精心保养,还能留有女性的风韵。

    可这位却早早放弃了自我,将青春的尾巴直接对接到了老年生活。

    她和王峰互相做了介绍,此人名叫魏寒霜,人如其名,有种说不出了冰霜气场。

    在外人看来,胡慧琴也是高冷美人,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受。

    而魏寒霜却截然不同,她的冷淡,来自于内心的枯萎。

    从进屋开始,王峰就想起了旧时代的冷宫,一个无人爱怜的老宫女,孤独地消磨着独居的时光。

    魏奶奶的衣着也印证了这样联想,她身上的这件碎花棉衬衣,至少有二十年往上的岁月,虽说清洗地干干净净,但掩藏不住莫名的寒酸。

    家中的陈设也是普普通通,打扫地还算整洁,但看得出主人非常勤俭。

    “你们饿不饿,来吃糖。”

    魏奶奶这家里估计少有年轻人往来,她拿出的糖果,也是不知放了多久的存货。

    就连庄玲绮这么乖巧的个性,也实在吃不下递来的糖果,她假装客气地喂到嘴边,又趁着奶奶不注意,塞到了王峰裤兜里。

    “魏奶奶,我明天就回去了。”

    “哦,这么快呀,不是说买不到机票吗?”

    “我男朋友想了办法,帮我调了一架飞机。”

    庄玲绮还是没长出心眼,面对和自己一路回京的老奶奶,便有什么说什么,没半分隐瞒。

    “那就好,那就好。”

    可这样的说辞,并没有让魏奶奶太过惊讶,她的心思并未放在机票上,而是回到卧房翻找起来。

    没过多一会儿,便拿出了一个长条锦盒。

    这个锦盒上全是手工刺绣,明显不是寻常货色。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她的全身上下、连带整个家中,都不如这个盒子耀眼。

    看见做工精美的锦盒,王峰不由得多起了一个心眼,可当魏奶奶打开盒子后,他才更加惊讶。

    里面装着一副缎轴,寻常人看不出名堂,但却逃不出王峰的眼睛。

    这个缎轴的边口古旧,看起来就有些年头,于是在强烈好奇心驱动下,这才让老奶奶摊开来品鉴一番。

    这一看不要紧,着实把王峰眼珠子快惊了出来。

    “这这是欧阳询的化度寺碑摹本?”

    所以说行家只需一眼,便能看出物品贵贱,这副字帖是失传多年的化度寺碑文残卷。

    “是啊,这是我买的仿品,应该不值钱的。”

    魏奶奶笑嘻嘻的说道,这就准备收拾起来。

    可王峰却敏锐地发现,事情绝非这么简单。

    这虽不是真品拓本,但也是宋代照原本临摹下来的绝版货。

    让他如此笃定,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理由。

    这卷字帖,本就是李公公当年的藏品之一。

    他的“奇珍阁”里珍宝众多,能入李公公法眼的,必然都是绝世佳品。

    要知道化度寺碑的原碑早在宋代佚失,这份照原本临摹下来的字帖,也就成了此碑最为原始的记录。

    李公公当年收获此卷,为了留名青史,还刻意亲自篆刻了一枚印章,在原本上留下了印记。

    “忠德老人”,这四个字的印章,盖在了卷轴右下方。

    而今天再次有缘得见,才发现那个自己留下的印章,原封不动地流传了下来。

    有了印章作证,更是说明此乃当世孤品,不用研判当今市价,完全可以想象应是国宝级的珍藏。

    “这位小伙子,好像挺有兴趣的嘛。”

    魏奶奶一边收起卷轴,一边对着王峰问道。

    “我觉得这好像是真品一般,品相也保持地非常完美。”

    听到王峰的夸奖,魏奶奶只是哈哈一笑,却还是矢口否认“这是地摊货,我花几百块买的。”

    难道说真有这般巧合,老奶奶并不识货,白捡了一件稀世珍宝?

    王峰抬起头来,才回眼望了屋内一周。

    这客厅里挂了不少书法,个个都写得苍劲有力。

    “那这些作品又是哪位高人所作?”

    “看你说的这么客气,都是我闲下来的时候,随手瞎写写画画的。”

    魏奶奶听见夸奖,干瘦的脸上也不停露出笑意。

    但王峰可不这么认为,他是个懂行的行家,这墙上的字画作品虽说算不上顶级,但也是高手佳作。

    可以这么说,那个蓉城北郊的老石头,穷尽一生钻研的书法水平,还不如这位老奶奶功力的十分之一。

    如果这只算“瞎写”,那么放眼当下,就找不出书法行家了。

    看到这里,王峰愈发觉得不对劲,按说这样的高手,不可能会不认识欧碑的绝版珍品。

    当然他也不好表露出来,只是想到了一个问题。

    “请问魏奶奶,要让我们帮忙将这幅字带到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