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神雕之龙女控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石棺之迷

查找了半天的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天真的想法。想来也是,这么重要的武功秘籍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被我找到。唉!不想了。就在我回头的一瞬间,突然我发现这几个石棺有问题。

因为我站在最后一个石棺的棺身中间,而这五座石棺是按正常的棺头一字排开。所以我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所有的棺身,我发现第一个石棺,也就是祖师婆婆的石棺比其它任何的石棺都略大点,而其它的四座都是一样大小。

莫非第一座石棺里有什么秘密,还是本身的问题呢?于是我看着发呆的小龙女,“你见过你祖师婆婆嘛!”小龙女听完我的话后,才回过神来,看着我。“恩,小时候见过。怎么了!”,“我问下,你祖师婆婆长的高嘛!”小龙女疑惑的看着我,确定我是认真的,缓缓的说道:“不高啊!还没有师傅高呢?你问这个干什么?”听完小龙女的话,我就更确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既然她还没有她徒弟高,而她的石棺却比徒弟大,难道是因为彰显其地位才这样打造的嘛?不可能啊!一般人死后,生者都是根据其身体的大小而打造,让死者能很好的休息。不可能乱打造,更何况这还是一派之始的大人物,那就跟不应该这样马虎乱造。“有问题!”,小龙女疑惑的看着我,“有什么问题!”我缓缓的向第一座石棺移动过去,指着第一座石棺缓缓的说道:“这座石棺有问题,因为这座石棺比其它的四座都略大一点。

而另外四座却一模一样。不行你看。”只见小龙女到了我刚才的位置看了看,有看着我,“恩,是啊!你怎么发现的。对了,有什么问题嘛!”,听完小龙女的话,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微笑的看着她道:“我想可能《玉女心经的下册就在这里。”,“真的嘛!那太好了,可里面是祖师婆婆,我们不能大开的。既然祖师婆婆带入了棺木,那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了。”小龙女缓缓的说道,

“我想你祖师婆婆也不希望《玉女心经》就此遗失吧!”我看着小龙女犹豫的神情,缓缓地走到了第一座石棺前。就此跪下行跪礼,毕竟打开石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行跪礼这是必须的。不想刚行完站起时,第一座的石棺棺盖突然缓缓地打开。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心中非常高兴,这说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看着小龙女那一脸惊奇的目光,我知道她也被这场面吓着了。我看了看刚才跪下的软垫,蹲了下来,缓缓地拿开软垫,只见这软垫下有一个正方行的凸块。这石块并不大也

不高,大慨离平面只有一厘米的高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难怪一直没有发现,更离谱的是,这石块的位置是在软垫的后方,这一般人行跪礼,要不是在前面,要不就是中间。而这两个位置,双腿是跪在前面或中间的,我想这就是小龙女经常在这古墓,却不曾发现的原因吧!这放软垫的人不可谓是用心独特啊!要不是我刚好心急之下没注意到自己的跪法,行跪礼时触动机关,离开时机关启动打开石棺。不然我们就是知道你面有问题我想也是打不开的。

我微笑的看着小龙女,“这回你该相信了吧!走,去看看吧!”来到石棺前,我们才发现这石棺是空的。下面是一条暗道。

“怎么会这样呢?这不可能啊!难道祖师婆婆并没有葬入这里?”看着小龙女一脸的不相信和疑惑,我缓缓的拉着她的手。

“走吧!不要在想了,下去看看就知道了。”看着她缓缓的点了点头。我和小龙女便双双跳进了石棺。不想刚进入,石棺便缓缓地关上了。只见眼前是一条弯曲的通道,四周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壁。而在入口处则放着几把火把,我随手拿了一把,点燃之后。拉着小龙女的手缓缓地向前移动。

大约走了百米的距离,我们便走到了尽头。看着前面的这扇石门,我便知道这石门一般是打不开的,但这附近肯定有机关。于是我们拿着火把在两旁的石壁上寻找着开启石门的机关。我想这机关大慨与前两次的都差不多吧!应该就在离石门不远处的石壁上吧!果然,在摸石壁的时候,有一块石头发出了假声。也就是说这是一块空心石,我缓缓地按了下去。只见石门缓缓地被打开,我高兴的拉着小龙女的手便走了进去。

只见这是一个大型的地下空间,从石门进去有一条宽约四、五米的通道。通道旁有三间石室,我们便向最近的一间石室走去。只见里面是一些锅碗盆瓢等日常用的东西,想来这大慨是厨房吧!没发现有什么有用的东西后,于是我们便向第二间石室走去。这一间和前一间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有一块简单的石床,这石床打造极其粗糙。想来主人应该不常住在这里吧!不然连睡觉的东西都如此简单粗糙,看着小龙女满脸惊奇的目光。托着她的手便向最后的一间石室走去,希望能有新的发现。只见这是一间比前两间的略大的空间,里面有几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本。还有一个稍矮的案桌,连石櫈都没有。看着这眼前的一切,我真的有点失望。本想发现点什么东西,不想什么都

没有发现。唉!天不随人愿啊!

“看!”

顺着小龙女的目光,我看了上去。只间这石室的石壁上刻满了密密码码的文字。看着这一石壁的文字,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是武功秘籍。于是我们俩从头看了起来。什么!九阴真经?不会吧!这可是最上乘的武功秘籍。只见上面写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

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

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

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

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

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

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