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流星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最后一步(求收藏!求票票!)

在刘错拼命练功的这段时间,太苍观中反而比往常还要平静。三大长老召集了道观中所有的弟子,下令不得将大成殿神农真人陨落的事情外传,以免损害了太苍观的声誉,违反者道规处置。

大成殿倒是重新开炉了,不过只在白天炼丹,也只练些日常修道士所需的丹药,这些丹药由于量大,供不应求,所以还是必须准备足量的,但也只限白天开炉,所以一点都影响不了刘错晚上的修炼。

这段时间的坚持下来,每天刘错的身体都要排出好多杂质,尤其一边服用化形丹一边修炼,真阳元气与体力还有神识意志都在不断的强大壮大。他现在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现在这具肉身仿佛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那种凡胎肉身沉重的感觉在慢慢消失,取代的是一种飘然若仙,几欲冲天而去的那种感觉,奇妙不已。

偶尔刘错用神识觉回观体内,可以看到经脉之中真阳元气已化成如琼脂玉液一般晶莹剔透的**,百会,膻中,丹田等气海内的丹气都凝结成凝脂一般,不过这些凝脂却只有拇指头般大小,不知何时才能将这十二个气海填满。

我这算筑基了么?刘错虽然感觉身体与往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自己具体修炼到什么程度了,他也是搞不清楚。

现在刘错终于领悟到这步法的微妙:原来如果只是靠蛮力来走这步法是不行的,就会出现刘错第一次那样晕过去的情况。这步法的使用与经脉的运转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依靠外力与意念来使体内的经脉在平常不可能行走的路线中运行,经脉畅通后反过来又让步法的展开更为轻松。

若是现在有修道士看到刘错这样练功,一定会大呼不可思议,经脉怎么可能能够这样运转的,这已在他们的认识之外了,他们肯定会认为刘错是个怪物或者疯子才会这么变态自残;可是刘错却甘之如饴,每次回到房中都回味不已。

大道功法就是大道功法,岂是小道法门能够望其项背的,刘错心中不禁感叹。他现在才明白这紫薇步不仅仅是一套步法,还是一条经脉中真气运行的路线,这真气按这样运行一周,以前练的莲花太玄功要运行一百周才有同样的效果。

万事开头难,现在刘错也尝到了修炼这套功法的甜头:刚开始刘错结束修炼回到房中都是疲累不堪,昏昏欲睡上一整天,到后来越练越精神,越练越有使不完的劲。

化形丹中含有夺舍娲牛的意念的,不知是刘错娲牛壳吃多了还是什么原因,这些意念也没有对刘错反噬,反而与刘错的意念神识合而为一,加上化形丹中化仙藤的化形本源的力量,就是有两种念力留在刘错的神识里,开始刘错还有点苦恼,后来也想开了,既来之则安之,反正白天无事,就在房中感悟这两股念力里本源的力量,试图将其炼化。所以这段时间,刘错过的极其充实。

今天晚上刘错早早就来到地底丹室,丹房中还留着白天开炉炼丹留下的余热。

与往常一般刘错将四周小心查勘一番,这才放心坐下,放出千幻袋兽让他自去玩耍。这小貂爱吃

丹药,也不知它那来的储物袋,四周墙壁上的丹玉都被他抠得七七八八的装进储物袋里塞进自己腹下的肉-袋中。不过小貂还算老实,就在刘错四周活动,不远离一步。

刘错凝心静神,将紫薇步法在心中从头到尾默想一遍,体内真气顺着紫薇步法特有的运行路线在身体经脉中流转圆满,此时刘错只觉眉心印堂穴突突直跳,仿佛有一股念力要突破而出。刘错心里知道这是莲花太玄功的天眼通在作怪。

莲花太玄功刘错是练到第二层了,虽然现在的修炼以紫薇璇玑决为主,但是那部莲花太玄功刘错仍然勤练不缀,其中天眼通的法决被刘错用来炼化在自己神识中多出来的化仙藤与夺舍娲牛的念力。是以每次真气在经脉中运转圆满时,刘错的眉心印堂穴里都会有这种感觉,刘错早已习以为常了。

当下刘错起身,找到方位,双手托天掌心向上,双膝微曲脚尖朝内,按照那心法沟通天地元气,从掌心的劳宫穴与脚底的涌泉穴汇入体内积聚真气,而后展开紫薇步法向那中宫太极走去。

刘错很顺利的就走到四象方位,天地元气汇聚在丹田而形成的真气在体内愈发浑厚蓬勃。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再走下去,中宫太极的位置如今却被那天地玲珑鼎给霸占了。

神农真人曾经说过,这天地玲珑鼎是祖师伊夷传下来的太苍观镇观之宝,可是现在鼎的位置如此尴尬,这可如何是好,难道要我跳到炉鼎中去?刘错遇到这种情况,也是又好气又好笑。看着炉底下太极图中的那两个鱼嘴刘错想到:要是跳到炉鼎中去,那两个鱼嘴喷出火来,我在里面岂不是被当成丹药给炼化了。

“对呀,天地以众生为熔炉,那我的身体内经脉气海甚至我的骨骼血肉不也是一个熔炉么,如此我跳进炉鼎中也无不可呀。”刘错此时脑海中如电光闪过般的顿悟到。

此时刘错走神,脚下不小心一滑,整个人掉进了天地玲珑鼎的底下。好在这几日只开偏殿的小鼎,天地玲珑鼎并没使用,否则炉鼎底下的温度还是会烫死人的。刘错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头一抬,撞到了炉鼎上。

刘错疼得龇牙咧嘴,忍不住的用手去揉额头,只觉额头上皱巴巴的凹了一块肉进去,仔细一摸好像是个字符的痕迹。刘错从鼎下爬出,到墙壁上扣了一块月光石下来,然后又小心翼翼的钻到底下,把手上的月光石向那鼎部照去,只见在天地玲珑鼎的底部凹凹凸凸的竟是刻着一篇文字: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

,曰道。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地地,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

斯时补足乾元,精进不怠,则金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以众生为熔炉…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以修道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这篇鼎文洋洋洒洒上万言,刘错大概也看了个仔细,刘错在心中猜测:这定是祖师伊夷在苍梧山遇到的那位高人所传之物,想来祖师伊夷就是得道了其中的金丹修炼大-法而得道成仙。想到这里,刘错回头接着又去看那下面修丹的功法。

…丹道之术,二八者,十六之数。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两,下弦,金中之水八两,二八合为一斤。金水匀和,光辉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两弦之象。修持大道者,盖以阴中之阳为真阳,即上弦也;阳中之阴为真阴,即下弦也。阴中之阳,阳与阴和;阳中之阴,阴与阳和。真阴真阳相合,合而为一,是谓二八一斤,金丹成象…

这篇鼎文中提到天地为熔炉,炉鼎是熔炉,人体内也是一个熔炉,却暗合刘错之前的那些感悟,看到这一句刘错心中大为振奋;继续看下去鼎文中却说道:炉鼎炼丹乃是把地火灵气直接通过四象之脚输入鼎内,通过四象之耳引下玉管之中的天水元气交汇融合而炼丹。

刘错不断的看下去,他的认知就不断的被颠覆被打破,原来常人只以为炼丹只要把火引入丹炉底部焚烧,在炉内加入无根之水即可,谁曾想到炼丹的真义竟是如此。这一步之差何止千万里。刘错又想起牛魔王所说的修道之人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法器法宝法力的高低,却往往放弃了对道的感悟,对本源的追求,与此何其相像。

这就是炼丹的真义,是炼丹本源的含义,天地万物原来只是表象,道才是本源。刘错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他从鼎下爬出来,爬上炉鼎把四片荷叶盖打开,重新展开紫薇步,走到四象方位,纵身跳入天地玲珑鼎中,这最后一步中宫太极终于走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