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战记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匈奴

第三十五章匈奴

五天后,商队已是进入了西北匈奴的地界,到了这里,商队里面的所有人明显得都显得非常的警觉与谨慎。玄铮听到商队里的人说,这个地方非常容易出乱子,匈奴人都非常的彪悍,而且他们都是随水草迁徙而居,并没有固定的住所。因此这里的匈奴人可以说是对于一些商队那是非常的喜欢,原因就是商队有着大量的物资,而且他们也是匈奴人眼中的肥羊......

几天来,玄铮和商队里的人都混得很熟了,而且这些走南闯北的人都非常的友好与和气,玄铮与他们在这几天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而且在他们这里玄铮得知了很多有关西北大漠和现在这片地域的主人匈奴人的一些情况。

匈奴人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虽然都有着匈奴这一统一的名字,但他们的人种、民族却是多样化的。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控制着大片的地域,征服了很多的部落,成为一个百蛮大国。

蛮人好战,对于美好的东西,他们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总喜欢通过野蛮的抢掠将之据为己有,因此匈奴人对于抢掠有着独特的见解与喜好。

玄铮听这些商队里的人把这些匈奴人说成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这匈奴人的外貌与中原人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其人皆深眼、高鼻、多须,而且眼睛还不是黑色的,是青色的!这让玄铮很是诧异,在玄铮的印象中,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但商队里有的见过匈奴的人都说这是真的,他们都说匈奴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这些话给玄铮的一个印象就是匈奴人就是一些站立行走,有着青色眼睛的猴子......

但也有人说其实匈奴人和中原人的长相差不多,也有黑眼睛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匈奴男人都是大胡子,而且这大胡子还和中原的不一样。中原人蓄须的人一般的胡须都是一缕的,而匈奴人却不然,他们的胡须那可真是大胡子啊,从耳下一直延伸至下巴,嘴唇上方的胡须也是极浓,因此,若是匈奴人不说话的时候,你是找不到他们的嘴在哪里的......

匈奴人是一个百蛮大国,因此他们有着众多的民族,民族一多,那么语言就有多种多样了,往往各个部落之间语言都是不通的,语言不通,又极好斗,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两个匈奴人就能打起来,因此匈奴人各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是不断的。

玄铮听商队里的老人说,这匈奴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是依靠刻骨卷木来传承的。所谓刻骨,就是将一些他们所熟的记事计数符号刻画在龟甲骨片上,但这龟甲骨片并不适合整理,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散落的,而且分辨次序也是非常麻烦的,因此一些古时遗留下来的的东西都丢失了。

后来匈奴中的一个人学习中原人的卷木技术,这才将一些重要的历史记录留存了下来。所谓卷木就是学习中原人那样制成木简,用牛皮绳连接在一起,再在木简上写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木卷,这次使得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像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录、一些大人物的生平履历记录了下来。

而且匈奴人和中原人在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上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匈奴人穿的衣服多是用动物皮毛直接缝制的,保暖实用而已,也不会讲求什么款式造型。上为衣,窄袖,长至膝盖。下为裤,但裤子与中原人不同,只有两条腿,没有裆部,用绳子捆在腿上,叫做缚裤。脚穿皮靴,头戴皮帽。玄铮听到那位老人说道这里就不禁的笑了,没有裆部,这有裤腿,那在冬天的时候不是小鸟就要受冻了?不得不说,现在的玄铮,通过和这些走南闯北的商队里的人插科打屁,纯洁的玄铮也变得邪恶了......

匈奴人不但在穿着上与中原人有差异,就是他们的外貌打扮与中原人也不相同。中原男人是把头发挽起来,用发簪固定于头顶的。匈奴人的发式是披发,男人把头发用绳子拢到背后,不用簪子,不梳发辫。女人可以梳发辫,也可以披发。

匈奴男人不好打扮,甚至不好洗脸,整天灰头土脸的,脸上面那是特别的黑的。他们黑,也不让别人白,所以龙华帝国的使者若是出使匈奴,在见到匈奴的首领之前,他们都被要求将脸涂黑才可进入匈奴人的大帐,大家都这么黑,谁也不笑话谁!

匈奴的住所不像中原人那样有着固定的房屋宅院,他们是随水草而居,因此他们都是住帐篷的,但匈奴不管这个叫帐篷,他们将之称之为穹庐。匈奴的穹庐其实是很小的,就是他们首领,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单于所住的穹庐也不会太大,因此匈奴人自己开会时一般都是在穹庐外进行的,幕天席地,大家围坐一圈,中间架着一只烤羊,大家每人面前一大碗的烈酒,一边说着事情,一边把酒言欢,极为快活。

匈奴放牧的牲畜一般为马、牛、羊,还有少数人蓄养骆驼、驴等,逐水草迁徙。这些牲畜不但能够用来乘骑,而且也可以当做食物。

马对于匈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最重要的东西,匈奴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马,放牧、迁徙、战争,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匈奴人从小就骑马,他们与马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有的人在睡觉时都是骑在马上的。因此,匈奴人的马术那是极为厉害的,在匈奴人引进了中原人的马镫和马鞍之后,他们就不需要骑着光背马,双脚无处可踩了,在有了马镫和马鞍之后匈奴人更是如虎添翼,因此匈奴人的骑兵是极为厉害勇猛的,特别是他们的冲锋骑和控弦骑,在骑兵方面无人能敌。

相对于中原人来说,匈奴人有着一个重要的时刻,那就是成年礼。在匈奴人看来,只有历经了成年礼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没有历经成年礼之前那都是乳臭未干的娃娃。

男孩的成年礼是刺面出血,就是用刀在脸上划刺出血,以示勇敢。划痕处很深,破坏了毛、囊,所以这一块就长不出须发了。这一习俗在匈奴人这里传承了数百年,所以,匈奴男人都是刀疤男。

匈奴人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奶和血液。但也吃粮食,匈奴劫掠龙华帝国边境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抢粮食,因为在冬季,粮食比牛羊肉更有保障。

要战争,那么就需要大量的人,匈奴人虽然是一个百蛮大国,人数不少,但相较龙华帝国这样的大帝国来说,光靠他们各族的人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抢掠人口作为奴隶是他们的一个手段。奴隶不但能够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平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放牧,给他们做苦力。但奴隶的待遇却是相当的差的,在匈奴人的眼中,奴隶等同于牲畜,甚至连马的地位都比不上。因此奴隶在饮食、穿衣、住行方面都是极差的,他们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却享受着最低等级的待遇,往往每天的饮食只是剩菜、剩饭,仅仅是保持他们不死就行。

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掠夺的人口。对于被征服的部落,匈奴贵族将其整个部落变成部族奴隶,每年征收沉重的牲畜税和皮毛税,有时候还将部落奴隶中的女人和小孩全部抓走,令征服部落拿牲畜来赎买。奴隶的买卖对于匈奴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生意。

匈奴家族之间则实现收报婚姻制度,父死儿可娶后母,兄死弟可娶嫂,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持家族人口的稳定,而这一做法在龙华帝国的子民看来这就是一种乱、伦的行为。

匈奴人信封狼,他们以狼为图腾,而且他们自称是狼的后代。匈奴的旗帜上有一只狼,大漠的风凛冽呼啸,将旗帜吹得发出呼呼的声响,并上下摆动。想必在旗帜的上下摆动中,那只狼的图像显得越加逼真,犹如真的有一只狼跃居旗上,在上下翻腾。

匈奴在行为和精神*狼性体现得最为突出,他们将狼的叫声用作冲锋前的呐喊,让人们以为有铺天盖地的狼群从山林中突然冲了出来。而且匈奴人的骑兵中还有狼骑兵这样的一支部队存在,狼骑兵相对于普通的骑兵更有威慑力和杀伤力,往往两只骑兵队伍对战时,如果一方有着狼骑兵,那么结果一定是狼骑兵的一方胜利,因此还没有正式接战,对面的骑兵**的马就已经被狼群吓瘫了。

匈奴坚信自己的祖先是狼,在行为和思想中对狼保持了浓厚的感情。在匈奴人的史料中有着这样的一则传说,相传,匈奴单于生了二个女儿,容貌特别的美丽,匈奴的族人都将她们信封为神灵。到了两姐妹该是嫁人的年纪,单于说,我的两个女儿这么美丽,怎么能许配给凡人,当许配给上天。于是在一处无人居住的地方筑造了一座高台,将两个女儿放在上面,请天神下凡来迎娶。

天神没有等来,却来了一只老狼,徘回在高台之处呼嗷,昼夜不去。单于的小女儿说,我的父亲将我安置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天神下凡来迎娶我,如今来了一只狼,这就是上天的旨意,于是决定嫁给这匹老狼为妻,产下孩子。后来滋繁成国。

所以匈奴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嚎。

玄铮听着老人说着这个传说,特别的惊奇,在他看来,人与狼的结合是不可理解。但这毕竟是传说,事实是否是这样,还是无可考究的,这只能说明匈奴人对于狼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们信奉狼,以狼为精神支柱,以狼为图腾,而这也说明了匈奴人有着极大的狼性。

在商队中那位老人的讲解时,其他的商队的人也在听,此时的他们精神非常的紧张。见过匈奴的人,尤其是遭受过匈奴抢掠的人那是谈匈奴色变,言语、神色中有着强烈的恐惧。没有见过匈奴的人也是忐忑不安,瑟瑟发抖。而对于纳兰玄铮来说,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遇到一些极为可怕的人,他们有着狼的贪欲、狼的进攻欲望以及狼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