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鬼安良
字体: 16 + -

第四章

    tue oct 20 08:21:23 cst 2015

    第四章

    诗曰:

    贪官祸国害万民,国家大事从不闻,民生民疾何时顾?只为自己贪金银。

    话说牛皕在五佛宫大殿拒受佛爷的神书。当关公说到要牛皕去做牛鼻老道,牛皕哪还答应,说出一番话来,要四佛啼笑皆非……

    关公道:“牛鼻老道才是你的真面目,你天生就不是来做官的,你的使命,告诉你为期尚早,你还是收下我等的礼物,将来大有益处。”

    牛皕无可奈何道:“鬼人鬼地,做得也是鬼事,人间上从未有这个道理,有强买强卖,还强送他人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也罢,也罢,我只好收下这部鬼书了”。

    牛皕只好勉强地收下这部书。

    岳飞道:“牛鼻子,我岳飞也馈送你一件宝贝,来人。”

    一个仙童双手捧着一口宝剑走到殿前道:“岳佛爷宝贝取来了。”

    岳飞拿过宝剑道:“此剑随我冲锋陷阵,斩杀入侵之敌,今天馈送于你,重新起名为斩魔剑,又名斩鬼剑,请金星笑纳。”

    牛皕道:“我乃读书之人不会使枪弄棒,此剑你还是送给练武之人吧,我也谢谢你这片心情。”

    岳飞道:“金星,金星,你一定要收下此剑,

    斩魔剑,神造化,鬼惊怪也怕,如今人间不安宁,

    十万恶鬼凶煞煞。两手空空怎迎战?纸上谈兵枉喧哗。

    匪藉萋萋之纤草,贪官如麻乱官衙,挥起手中斩魔剑,

    戋戋恶鬼一剑杀。”

    牛皕道:“你们不是个个都有病?强人所难,也罢,先收下,我拿它去换几个小钱吧。”

    牛皕只得收下斩魔剑。

    包拯微笑道:“二位佛友都有珍贵的礼物相送,我包拯人间为官,两袖清风甚无积攒,十分寒酸,活是穷人,今天仍是个穷神。为神后也无事做,撰写了一部天下大法,书有三册,一册民法,一册刑法,一册德法,一字千金,铸法铭律,史无前有乃无尚的珍宝。”

    包公说罢取出法书,牛皕毫无推辞双手接下,展页而视,连声叫好,便高声朗诵:“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包公看牛皕见书欢喜甚有爱慕之表情,也十分得意,诵道:

    “一部法书宝为尚,恒河沙数第一藏,秉烛动足测天下,

    有法有律有宪章。谁行罪端处何刑?法书分寸有所量。

    神续尧舜安社稷,铁法护持定方向。”

    牛皕倒身下拜,高呼:“神仙爷爷在上,谢谢爷爷赠书之恩。”关公等神他们情不自禁,个个捧腹大笑…….

    关公道:“还是老包有面子。”

    刘伯温道:“前世莫论,只言现实,你是牛皕。”

    牛皕道:“在下就是牛皕。”

    刘伯温道:“要说生年,他们都是数百岁的老人,爷爷,老爷爷,太爷爷,尊称他们是老祖宗,都不委屈了辈份,可我刘伯温,你这个爷爷我可不能答应。”

    牛皕问:“为什么?”

    刘伯温道:“我长你不过几十岁,收你做个徒儿如何?”

    牛皕还未表态,关公等佛齐声道:“好,好,好,算我们四人一徒吧。”

    牛皕无可奈何,只好向刘伯温行了师徒之礼:“人死了就要做鬼,鬼地方就于人间非同,我也只能是逢场作戏了。师父在上,徒儿牛皕叩拜师父。”

    刘伯温道:“徒儿起来吧,为师送你两件宝贝,童子,取过宝贝来。”

    “是。”二仙童答应取宝走上殿前,放在刘伯温的面前而退去。牛皕抬头向刘伯温看去,他拿起一个黄布小袋子道:“牛皕。”

    牛皕道:“弟子在。”

    刘伯温道:“这个袋子里装着数十只蜜蜂。”

    牛皕大笑抢口道:“看来认你为师真不冤枉,徒儿生来爱游花看景,见到好花,放放蜂儿更有乐趣。”

    刘伯温斥道:“江山易更,你本性难移,不贪婪游山逛水,何能有这场灾难。”

    牛皕道:“师父说得不错,我要不是逃学春游怎会丧命这个窟窿里,可怜我那母亲……”牛皕又痛哭起来。

    刘伯温道:“徒儿莫要悲伤,为师的蜂儿不食花蜜,有何用处,听我道来:

    “ 潇潇洒洒满天风,贼来匪去影无踪。天下多少无头案,

    大海寻针一般同。深入浅出神鬼机,神蜂侦探有奇能。

    颊上添毫增手段,越凫楚乙免错生。”

    牛皕毫无表情地笑了笑道:“人乃万物之灵,蜂儿体小如豆,岂能有如此神通,令人不可置信呐。”

    刘伯温又道:“此蜂乃神蜂,非同凡比,善能侦探,嗅其味追其踪,可谓是扑风捉影。察其形,眼有七光,先能报警,绿为凶,红为急,黑为缓,白为匆,青为隐,黄为动,紫为远,澄为近。鸣有七变,长为凶,短为急,细为缓,粗为匆,低为隐,高为动,连为远,单为近。能辩男女,能分老幼,能追千里,能潜伏穴中地下,出入现场,分别假真,十二个时辰中万无一失,茫茫人海不错叮一人。美中不足,五行中大忌火字,也不能深入水下。”

    牛皕哈哈笑道:“你说得神乎其神,我也只好信以为真吧。”

    刘伯温又拿过一个檀木匣儿,从中取出一物,米粒大小,似草灰疑成,用口一吹,香味扑鼻,青烟萧萧而去。

    牛皕问:“师父,这乃何物?”

    刘伯温道:“徒儿,你听我道来,

    此宝法力甚无穷,上天入地报险情,香烟能飘千里外,

    独出当世宝一宗。一时三刻行天下,辕下驹小方有用。

    对口一吹青烟起,随心所欲搬救兵。”

    牛皕接过两件宝贝一声冷笑道:“师父您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好说个不字,可是,神蜂只有数十只,神香也只有数枚,我若是用完了,怎好再来寻您讨要?”

    刘伯温道:“宝贝用尽,你们也大功告成,不必再来讨要。”

    有人问五佛宫为何只有四佛?上文说过,数百年后,鼎力相助毛泽东开创共和国的周恩来为第五佛,周恩来乃太白金星二次转世,周恩来辅助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和创建,逝世后方归五佛之位。

    关公催促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金星你来仙宫已有多时,人间已是七日,再要拖延一时,你我皆吃罪不起,速速送你再回人间。我等所说的话,你一句也听不进心里去,待你凡血流尽,你就明白了。”

    于是众佛急急将牛皕送出大殿。众等来到大殿门外,只见关公向牛皕一拂袖,一道金光,牛皕轻轻飘起。

    崔玉香已经哭得昏昏沉沉,侯元,朱仪眼泪流干,她们都绝望了。崔玉香泪道:“我的儿已经七日不见踪影,必死无疑了。”

    侯元哭着说:“伯母,我们也只有跳下洞去,去寻大哥吧?”

    朱仪哭着讲:“大哥啊,阴曹地府你等着咱,我没有忘记结拜那天说得话,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崔玉香拉着二人的手道:“好侄儿,你们堂上还有父母,也只能我自己死,你们兄弟一场到此,黄泉路上我与儿子而去,你们回去吧。”

    朱仪道:“我们兄弟海誓山盟,生死与共,岂能食言。”

    侯元道:“伯母,您就别说了,大哥已去,我同三弟决不背信弃义,于人间苟生,跳吧。”

    崔玉香仰面高呼:“苍天呐,无情的苍天呐,儿哇…….”

    侯元,朱议高声大哭:“大哥哇…….”

    三人纵身向无底的深洞跳去。崔玉香,侯元,朱议三人向洞内跳去,一声雷鸣,一片金光,万朵彩霞冲出洞口,那地穴一声响亮而平掩无痕,三人坐在原来的洞口上,面面相觑,她们拭目看去,牛皕也站在面前,牛皕道:“娘。”

    崔玉香擦泪看去,又惊又喜:“儿哇。”母子紧紧地抱在一起,悲欢交集。

    “大哥哇…….”

    侯元,朱仪惊喜不已一同抱住牛皕。

    崔玉香哭道:“儿哇,你到哪里去了?”

    牛皕恍恍惚惚如梦初醒道:“我好像是做梦…….”

    牛皕看了看手中食盒,摸了摸怀中的法书于十万恶鬼录,还有手中的斩魔剑,袖中的侦探神蜂袋,通信神香匣,自言自语道:“是梦?不是梦,绝对不是梦。”

    崔玉香抱着牛皕连声问:“儿哇,为娘盼你肝肠寸断,你到何处去了?”

    牛皕道:“娘,儿我下了地穴,见到了神仙,他们还让我为你们带来了食品。”

    侯元问:“大哥有没有美酒?”

    朱仪问:“大哥有没有肉?”

    牛皕笑道:“一个酒鬼,一个馋猫。”

    牛皕打开食盒,饭香扑鼻,一个面猴,一个面猪,面猴上写着侯元,面猪上写着朱仪,二人十分惊奇道:“神仙还知道我们的名字?”

    二人拿过各自的面食,狼吞虎咽地吃了,牛皕取过仙桃递于崔玉香,道:“娘,这桃是你的。”

    崔玉香接过也吃了起来。

    牛皕道:“我等食下这些食品,待凡血流尽,神力方可付体。”

    朱仪边吃边道:“凡血流尽,岂不是死去一回。”

    侯元吃完面猴道:“这么好的面人,不,是面猴,口味实美。”

    朱仪吃完面猪贪婪地抹了抹嘴,又拿过食盒看了看,摇摇头道:“世上有吝惜小人,地下有吝惜鬼,天上也有吝惜神仙,一个面猪,不够,不够,没有填饱我老朱的肚子,大哥,再麻烦你一回。”

    牛皕问:“做什?”

    朱仪恳求道:“大哥,劳你再回去一趟,向那小气的神仙再讨要几只面猪来,要吃吃饱。”

    崔玉香道:“贤侄,不可胡说神仙的坏话,是要责戾问罪的。”

    侯元问:“大哥你见到了哪些神仙?”

    牛皕道:“汉将关羽,宋相包公,抗金民族英雄岳飞。”

    朱仪道:“他们都是前朝的死人,说起来,哥哥你就是见鬼了。”

    崔玉香道:“侄儿少要胡说八道。”

    朱仪道:“神仙住在天上,哥哥去了地下,说不定那是十八层地狱。”

    牛皕道:“我还见到刘伯温又拜他为师。”

    朱仪咧嘴大笑道:“那更是见鬼了,刘伯温是当朝军师,死了没几年,晦气,晦气,你见到了一群鬼,不过,他们是好鬼,否则,哥哥你就有去无回了。”

    侯元道:“哥哥,他们还馈送你许多礼物,让我们看看,是什么奇珍贵宝。”

    朱仪道:“死人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牛皕将诸物展现在地上,侯元一一观看,尤其看到这口斩魔剑,赞不绝口:“好剑,好剑……”

    朱仪也拢来拿过十万恶鬼录,牛皕可没有注意,朱仪展开黑布,留神看去,原来是本书,刚刚要打开书页观看,一串惊雷向朱仪打来,好个朱仪魂飞胆丧,扔下书抱头鼠窜,那雷追打而去,将朱仪

    牛皕这才恍然大悟道:“都是哥哥我的错,一时失误忘记了关佛爷的嘱咐,那十万恶鬼录不可早看,也不可多看。”

    朱仪愤然道:“什么鸟书这般恶毒。”

    崔玉香道:“二位贤侄,因为你大哥,已经守在洞口七日七夜,你们的父母也是焦虑万分,该回家吧,让你们的父母也放心。”

    侯元道:“大哥能够大难不死,化危为夷,是我们共同的福分。”

    朱仪也道:“我们兄弟积久相能,愿一生一世,风雨同舟…….”他们便分了手,各自回奔他们的家去了,这且不说。

    再说崔玉香母子回到家来,崔玉香洗过手脸,来到牛百的神龛前,点上香火后跪下,目中流泪道:“为妻无能,教子无方,乃妻之罪过,惭愧至极。”

    崔玉香向儿子横眉冷对,一声怒道:“小冤家气死为娘了。”

    牛皕恐惧万分在父亲的灵位前跪下,崔玉香取下挂在牛百灵位旁的家法鞭子,向儿子打去……

    牛皕苦苦哀求道:“娘,儿知错了…….”

    崔玉香目中流泪,语重心长地说:“儿哇,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有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牛皕道:“娘,儿懂得这番做人的道理,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我不应该去虚度年华,立志勤奋读书,成为国之栋梁,做娘的孝子…….”

    有一天,学堂里读书声朗朗,牛皕等学子正专心致志的读书。朱仪兴高采烈地跑进来高声道:“学友们,朝廷拟旨开考了,考期九月初六日。”

    众学子皆大欢喜,独有牛皕闷闷不乐。

    侯元道:“正是我等大显身手的时候,十年寒窗苦,一但登上龙虎榜也不冤枉。真可谓是时不可失机不再来。”

    朱仪道:“我大哥牛皕乃江北第一才子,榜上定能有名。”

    侯元道:“我那伯母带着我大哥,苦日月总算是有了盼头,时来运转,苦去甘来。”牛皕还是闷闷无声,表现得甚是心灰意冷。朱仪走到近前道:“大哥你该高兴才是,为何愁眉苦脸?”

    牛皕长吁短叹道:“若去金陵赶考,总还得三十两五十两的银子,我那老母亲实难筹备。”

    朱仪道:“你那外公崔老员外,乃百里首富,为何不去讨要?”牛皕愤然道:“提起我那外公,可恨可恼,真乃痛心疾首。”

    朱仪的一句话勾起了牛皕的辛酸回忆:

    那还是十七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崔玉香母子被攒出家门,凛冽的北风呼呼,卷着鹅毛大雪扑向人间,崔员外站在廊下破口大骂:“要听爹的良言相劝,舍下这个小穷种,另选富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否则,我要你冻死荒郊给狗吃……”

    崔员外骂了一回,见女儿没有回心转意便咬牙跺足回奔府去。崔玉香头也不回向前走去,积雪没足,雪地上留下深深的一行永不回头的脚印。

    “姑娘,你等等。”

    那名随身的丫鬟追来。丫鬟追上了崔玉香,泪道:“姑娘,冻天雪地,小少爷刚满周岁,你母子能去何方?”

    崔玉香收住了脚步,泪道:“丫鬟妹妹,天高任鸟飞,我母子信天由命,脚底无线,四海无家,在哪方死了就喂哪方的狗。”

    丫鬟从怀中取出银子,泪道:“姑娘,这是二十两银子,我们几名丫鬟的一片心意,请姑娘收下。”

    崔玉香感谢不已,泪道:“我的好妹妹,饱要一斗,饥要一口,我崔玉香就谢谢你们了。”

    崔玉香接下丫鬟手中的银子,北风狂啸,暴雪更猛,主仆话别,崔玉香紧紧地揣着儿子,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去,丫鬟回头看去,风雪很快地掩埋了苦命的母子。

    “姑娘……”

    风雪也吞噬了丫鬟的哭唤。我们母子来到一座山前,我娘看到山上有座庙宇,便向那里走去,可好,庙宇的院外有天然两眼石屋,娘抱着我就住了进去,后来又在一旁搭了两间茅草屋,从此这里便是我的家。每天有一条蛟龙在石屋上,一直在守护着我们母子,我长到了12岁,那龙才离去。

    牛皕说到这里泪如雨下,他道:“我母子亏不尽这二十两银子,成了今天这个家,孤儿寡母,娘是多么不容易,度日如年,苦守寒月,房后那二亩荒地是娘一手开垦。我的娘抱着我,领着我,除了崔家楼哪个村没有讨过饭。你们说娘能容得我去登外公的门吗?。”

    侯元怒道:“好无人性的崔员外,三弟,大哥不去应考,实乃可惜,我有个倡议。”

    朱仪道:“二哥,你我乃生死的结拜兄弟,有何吩咐你只管讲。”

    侯元道:“你我要仗义疏财,慷慨解囊,资助大哥前去赶考。”

    朱仪毫不犹豫道:“好,一言为定。”

    一众学友纷纷道:“若有不足,我等自愿帮助……”

    牛皕万分感激:“点水之恩,涌泉相报,我牛皕终生不忘……”

    灯光如豆,崔玉香为牛皕千针万线缝做衣裳,窗外雄鸡报晓,虽然她甚是疲惫,心里却充满着喜悦。牛皕陪着母亲坐在灯前,看着母亲,流露出感恩谢德的心情。

    正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崔玉香道:“儿哇,可去睡觉吧,明日还得赶路。”

    牛皕道:“娘,天色不早了,您也该歇息了。”

    崔玉香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你这是第一次离开娘,娘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牛皕道:“娘放心吧,儿是去京赶考,不是出征打仗,又有两位贤弟还有一众学友陪同,太平年间,不会有事的,娘就静心等待喜报吧。”

    崔玉香道:“为娘盼得就是这一天。”

    牛皕道:“儿一定不会让娘失望的。”

    崔玉香道:“若是我儿一首登上龙虎榜,九泉下的你爹也会高兴的。”

    牛皕道:“我爹要是还活着该有多好。”

    崔玉香心中隐隐作痛道:“睡去吧。”

    牛皕便去睡觉了,崔玉香坐在灯光下,思前想后甚是惆怅和不安,向床上的牛皕看去,他入睡了。这才站起身来向房外走去。月光淡淡如水,荒郊野外一片寂静,牛百的坟前亮着火光,崔玉香在烧化着纸帛。崔玉香洒泪在祷告着:“他爹,你要保佑我们的儿子一路平安,保佑我们的儿子能中举,出人头地,誉满天下……”

    此时此刻的崔玉香一肚子的苦水,一肚的惆怅,她多年来的痛苦能向何人倾诉?儿子终于长大了,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命悬一线,儿就是我活着的一线之希望。她好像在那漫长的黑夜,终于盼来了天明,见到了日出。也好像落身于滔滔的汪洋大海之中,拼命地挣扎着,破灭和绝望一齐向她袭来,也就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终于盼来了一条船,一条救命的船……她真想大哭一场,才能倾倒出她积存在腹中全部的苦楚,虽然不能说是苦去甘来,总算是有了希望,有了盼头………

    再说牛皕醒来却不见了母亲,他大惊道:“黑更半夜的娘哪里去了?她,一定去爹的坟上了。”

    于是,他一骨碌爬起身来急忙向外走去。夜很深很深了,月光如水,人间是那么寂静,万籁无声。牛皕在月光下,急行荒郊,来到了爹的坟前,他看到了娘。心里是多么悲酸,对老母亲更是肃然起敬:“娘。”

    牛皕来到坟前跪下道:“爹,儿来向您辞行,您保佑我娘贵体安康。”

    崔玉香道:“他爹,你耐心地等着,不几天儿便来为你烧状元纸。”

    一阵阴风吹起,燃着火的纸蝶在坟前旋转着……崔玉香大喜道:“我儿快于你爹磕头,他显灵了。”

    母子向土坟磕起头来…….

    数日后,牛皕,侯元,朱仪与众学友登上赶考之路,不顾奔波劳苦,披星戴月而兼程,一路风尘仆仆向南京进发。历经多日,他们终于到了南京京城,天下学子云集京城,大小客栈无不爆满,他们走了多家客栈皆挂出客满的招牌。几经周折才在一条偏僻的小街寻到一家客栈,他们疲惫不堪地住了下来。第二日,牛皕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京城,何能放过这次游览的机会,于是,他走出了客栈,向大街走去。南京城甚是繁华,车水马龙,十分热闹,牛皕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游览市景,他信步向前走去,来到一个府门前,见许多富豪的举子带着仆人备着厚礼,成群结队地向府门涌进。牛皕甚是不解,向过路的一个老者打听:“请问老伯,这是何人的府门?”

    那老者道:“这乃刑部尚书府。”

    牛皕问:“不年不节的,为何有这么多的人前来送礼?”

    那老者愤然道:“本场的主考官,能没有人来打点吗?只有穷儒和傻瓜才不来走门子,这就是社会,这就是入仕升官之道。”

    牛皕道:“我也是来赶考的。”

    那老者道:“没有千两的黄金,万两的白银,就是文曲星下凡也休想中举。”

    那老者说罢扬常而去,牛皕望着这深不可测的府门,仰面长叹道:

    “ 拔犀耀象选人才,金翘檗海笔中来,可惜贫儒少银两,

    单家寞寞恨满怀。宝马香车富人家,即是白痴也登台。

    判官提笔写黄金,不识人才识钱财。”

    牛皕一颗火热的心掉进冰水里,他失望了……事业,文章随身消毁,一颗报国的心亦然还活着,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不信,天地能由恶人来毁灭?牛皕百无聊赖地回到客栈,却寻不见侯元,朱仪,便询问同行的学友:“你们可知侯元朱仪何处去了?”

    学友回答道:“你是个玩客,侯元是个酒客,朱仪是个肉客,你没有玩足,他们二人酒肉之瘾焉能足矣,酒馆肉铺寻他们去吧。”

    正在这时侯元喝得东倒西歪,怀里还抱着一个酒醰子,口中操着醉腔:“我没有醉,我何能醉?我乃陈谈转世,一觉八百载,醒来不知春秋是何年。又赛太白酒中仙,醉酒能吟诗百篇……”

    朱仪口上流油,手中还捧着一块肉也走来进来道:“出门不吃肉,不如在家受,逸过天年福无边,玩生懒,酒伤身,饱食终日心量宽。”

    牛皕道:“酒肉都拿来。”

    侯元问:“哥哥,今日你又游到哪山哪庙,哪家仙人洞府?你耍我饮三弟吃,皆有所好,你要酒肉做什?”

    牛皕道:“皆有所好,不得强免,眼下何不如同耍同饮同吃,你我原本都是兄弟。”

    朱仪道:“还是哥哥说得对,良辰美酒肥肉,乃神仙也。”

    于是三人便坐了下来,侯元酌酒,朱仪撕肉,就在客房里饮了起来。牛皕举杯一饮而尽,愤然道:

    “游花看景不觉烦,我把世道都看穿,有钱能将高官做,

    穷人做官如登天。”

    侯元嘴上糊涂,依然是心知肚明,也吞下一杯酒,道:

    “杯里乾坤大无量,酒中日月百年长,枉读圣贤万卷书,

    无人提拔空惆怅。”

    朱仪哈哈大笑道:

    “饱食终日我无忧,别为名利苦强求,借酒消愁愁更愁,

    花前月下泪交流。

    哈哈,这里不是花前月下,乃客房,客房……..”

    三颗火热的心冷落了……..牛皕道:“要知如此,何必读书?”

    侯元道:“我不信能永无明日?”

    朱仪道:“做人不官也是人,我们兄弟来就来了,不妨入入场子,也了却了读书人的一番心愿……..”

    再说黄子澄的刑部尚书府的客厅里 ,却是另一番的情形。客厅内一片笑语欢声,黄子澄宴请齐泰,刘三吾。

    黄子澄举杯道:“二位年兄,昔日龃龉怨尤,一去不复返了,朝野上下大权独揽,指鹿为马,何不乐乎,为此,干杯。”

    “干杯。”三贼举杯同饮……

    齐泰道:“人生尤怕,居人之下,忍气吞声,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度日如年哇。”

    刘三吾道:“过去度日如年,他人之下,低三下四,今日度日如年,过年一般快乐,扬眉吐气,乐如神仙。正是,往日恨天长,如今恨天短,有权便有财,有财亦能买到权,钱权乃一母所生,相依相靠,都有个依托,你们说是不是?”

    黄子澄道:“老太师说的对,往日文武科考的主考官,无论如何也轮上你我三人。”

    刘三吾洋洋得意地说:“一次做主考,十辈吃不了,做回主考官,十辈子不愁吃和穿。”

    三人一阵得意的狂笑…….黄子澄,齐泰,刘三吾三贼一边饮酒,一边说笑言欢,个个是眉飞色舞,笑逐颜开。

    黄子澄道:“我三人结党同盟,生死与共,福难同当,邀请你二位大人,一是分金,二是制定攻守同盟。”

    刘三吾道:“黄大人言之有理,好弟兄帐要清,先小人后君子。”

    齐泰道:“ 做贼不妙,不如睡觉,千万小心,蹠穿膝暴那就麻烦了,老徐达还没有死,他的儿子左都督徐增寿的两只眼还在死死地盯着我等。”

    黄子澄哈哈大笑道:“老徐达噤若寒蝉,又比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世上七十古来稀,他的天数不多了,徐增寿,匹马单枪,就是让他神也神不起来了……”

    刘三吾道:“你们都没有说到根子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昔日那是朱元璋的天下,今天是朱允炆建文皇帝的朝纲,我们三人是他的太上皇,所以,天下无人与我等匹敌。”

    黄子澄道:“自然如此,我们还是先分金吧。”

    齐泰道:“还是说一说三鼎甲点的是何人?十八家翰林,七十二家进士又是何人?”

    黄子澄道:“山东大财主撒如录…….”

    齐泰:“傻如馿?”

    刘三吾道:“人傻金不傻。”

    黄子澄道:“山西财神爷施奔丹……”

    齐泰:“是笨蛋?”

    刘三吾:“人笨金银可不笨。”

    黄子澄道:“浙江大富豪夏友茄…….”

    齐泰大惊道:“又瞎又瘸如何做官?”

    刘三吾道:“我的齐大人,金不瞎,银不瘸又如何不能做官?”

    黄子澄道:“这是他们的姓名。”

    齐泰愤然道:“这些下三滥的姓名听起来,真让人心里哽酸。”

    黄子澄道:“黄金过万两者,便是三鼎甲,水涨船高,多少定别,扁担量布,价钱上讲。”

    齐泰问:“明日夫子庙如何操作?”

    黄子澄道:“做做样子,搞个形势而已。”

    于是三人分起金来…….

    有诗为叹:

    可怜大明万里土,少生狸猫多生鼠,猫爱蒸庶布德惠,

    鼠食五谷为鸩毒。贪官是鼠害百姓,罪恶尤深不可数。

    江山皆为贪官败,铁打社稷将戮屠。

    黄子澄令人拿过算盘,一阵噼里啪啦,他们分起金银来…….齐泰,刘三吾各带家丁若干从黄府将金银箱抬出,在府门前于黄子澄秉手告别……

    齐泰喜笑颜开道:“黄大人请回。”

    刘三吾兴高采烈道:“黄大人请留步。”

    黄子澄满心欢喜道:“二位大人慢走…….”

    再说夫子庙 ,第二日,考场开场了。其实那些贿赂过金银的少有入场,即使前来入场,也只是走过场而已。众考生进入考场,各自做起文章来,一名监考小吏姓姬名慈,乃文吏小官,走到牛皕的身边,向牛皕看去,暗暗称赞:“笔下生花,此人定能夺魁。”

    在另一考场里,侯元下笔如神,龙飞凤舞做起文章来,一名小考官走来,见此暗暗称赞:“江北才子真乃名不虚传……”

    在又一考场 里,朱仪运笔自如,笔下文章神妙独奇,一名小考官看后,油然起敬:“此人必是国家栋梁才…….”

    正是:

    社会黑暗官场脏,中举非是凭文章,月晕而风础而雨,

    惹得万民恨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