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世界开农家乐
字体: 16 + -

第141章乡试延迟

    难怪~~

    难怪年少时的同窗好友吴秀才会突然翻脸不认人,那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武绅早就知道自己乡试会名落孙山,因此对推迟乡试这件事就有点漫不经心。

    他笑着站起身欣赏娘子插花,随口答道: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忙吧,一炷香后再过来收茶盘。”

    见灵儿的身影在拐角处消失,薇娘才抬眼望向武绅,狐疑的问道:

    “我见郎君每日都在书房用功读书准备乡试,怎么乡试延迟反而不上心了?”

    武绅端起茶盏惬意的抿了一口,笑着说:

    “读书之人都想金榜题名,封妻荫子,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读的书越多,才越明白自己孤陋寡闻,才学不足以保一方社稷,我也就歇了那个心思。”

    “做事先做人,我资质愚钝,就先做好自己。”

    薇娘主动握住郎君的手掌,摩挲着他手掌上的薄茧,眼神中满含仰慕之情,

    “郎君太过自谦,丽邑的乡亲父老都夸郎君学富五车,却无人知晓郎君还善长剑术,那绝尘飘逸的剑术让奴家也为之着迷。”

    看着娘子满心满眼都是自己,那深情的模样让他深深的为之痴迷,只是慢慢懂得收敛的他,不再像从前那般孤傲清高,目下无尘。

    武绅谦虚的说:

    “娘子,我也只能在你面前炫耀一下那稀松平常的剑术,这三脚猫的功夫在外人眼里徒增笑柄。”

    “你这样捧我,会让我生出自己的剑术真的天下无敌的错觉。不过嘛,我会努力成为你心目中那个独一无二的……男人。”

    借住在田七郎家的冯相如父子听到乡试延迟的噩耗,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商议对策。

    冯老丈终于可以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七郎待咱家不薄,每天好吃好喝的殷勤伺候着,只是老夫我心中不安,总感到自己就像那打秋风的泼皮,在七郎家又吃又拿,还帮不上一丁点忙。”

    “这几日我天天随着卖肉的刘老哥一起去武家庄和河岸坊市,我见河岸坊市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便动了重操旧业的打算,想在河岸坊市摆张桌椅代人书写信件,顺便卖些字画。”

    冯相如看到老父上了年纪,还要每日辛苦奔波挣些微薄的收入,心中颇感不安,急忙说道:

    “父亲,还是我去摆摊卖字画贴补家用吧!”

    冯老丈马上满面寒霜,沉声呵斥自己的儿子,

    “三年一次的科考,多少人为此熬白了头,终身碌碌无为。若不想让你寒窗苦读十数载白白荒废,你就留在这里专心读书备考。”

    琴娘见冯老丈心情不佳,犹豫了片刻,这才鼓起勇气说道:

    “父亲,郎君,我也想去外面做个帮佣,为家中出一份力。”

    冯老丈看着温柔贤惠、明事理的儿媳,脸色顿时缓和了过来,和颜悦色的说:

    “琴娘,你别担心家里的花销不足。”

    “我和你父亲最近到牙行打问过了,丽邑的山地还算价格公道,我们就想着在武家庄和东庄交界的地方置办几亩山地,两家毗邻相聚,也好有个照应。”

    琴娘轻咬贝齿,再接再厉的说道:

    “父亲,农家乐的公子你也是认识的,我厚颜托姐姐向公子打问过了,若是去农家乐帮工,每天管三顿饭,给一文钱。”

    冯相如皱紧眉头,想到农家乐的装潢摆设也价值不菲,没想到公子对雇工却多有苛待,

    “看着公子也是豪爽之人,怎么才给一文钱?”

    琴娘怕家人误会,赶紧帮忙辩解道:

    “听莲娘姐姐说,农家乐是公子白手起家挣下的家业,去年大兴土木花费颇多,挣下的银钱也所剩无几。”

    “再加上现如今农家乐有七十多个人,本来也不缺帮佣的人手,公子是看在姐姐的面上,才答应让我去帮忙。”

    “我本来也绝了给公子添麻烦的念头,只是经过凤仙娘子的劝说,我又改变了主意。”

    “每天一文钱看似不多,可是经不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再加上爹娘在东庄无事可做,也愿意搭把手帮忙照顾福儿。“

    “没有后顾之忧,我每天可以和父亲一起去河岸坊市,晚上同姐姐她们一起坐驴车回东庄。”

    冯老丈在东庄暂住的这段时日,与农家乐一墙之隔,也只偶遇了公子数次,知道他每天忙忙碌碌,鲜少有闲暇时间。

    他活了偌大的年岁,也算的上阅人无数,自从知道王晓天和田七郎萍水相逢,不是亲人却甚似亲人,他便知道王晓天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冯老丈对儿媳琴娘去农家乐帮佣的事情也不再阻拦,只是担心琴娘奔波辛劳无人照应,不放心的询问:

    “琴娘,东庄去河岸坊市路途遥远,你可受得了往来奔波的艰辛?”

    琴娘笑着说:

    “父亲,田大娘和姐姐也要去农家乐帮忙,顺便散散心,姐夫会亲自赶驴车过去。”

    听到有亲家作伴,原本犹豫不决的冯相如父子这才放下心来,冯老丈笑着答应:

    “那好,你去农家乐做几天试试,若是不适应,咱们就不做了。”

    “等相如考完乡试,咱们就回岐州祭拜一番,然后变卖房产回丽邑定居,你们姊妹也好有个照应。”

    忆起早逝的母亲和前妻,便想起了家中只有老父和他相依为命的困窘,也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在困境中,与他情意相投、春风数度的邻家女——红玉。

    他与红玉终究有缘无分,只能痛哭流涕的分离。

    有多久没有想起那个半夜与他私会的年轻女子了?

    还记得他们夜夜秉烛夜谈,相谈甚欢,颇有相逢恨晚的感觉。

    命运无常,幸好天不绝他,让他如今拥有温柔体贴、如花似玉的美娇娘,还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让冯家有了后嗣。

    看着神思不属的郎君,琴娘担忧的握住他的手,轻唤着,

    “郎君,哪里不舒服?”

    冯相如赶忙收敛心神,对上琴娘焦躁不安的眸子,摇摇头,安抚道:

    “我没事,只是想起一些成年旧事。”

    往事已矣,何须再忆。

    终究怪自己当初考虑不周,做事不稳重,辜负了红玉的一片深情,让她背负着骂名伤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