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辞
字体: 16 + -

第23章 猴子

第二十三章 猴子

上古时候讲道,用不着顾忌下坐者能不能听懂,只管洋洋肆意,讲解自己的大道,等讲完了,底下一万人里总要有几百个听得懂一些的,这就不算白讲了这一回。()?

此时却不比当年了,沈碧玄算是自家子侄,青玄则是投了薛清眼缘,当然要好生细细给他们讲解,以图他俩修为得进——薛清讲道,原本就是为了这个。?

只有这两个听道的,也不必讲那些万人都能适用的泛泛之言,干脆拣着对应沈碧玄如今天仙修为正能听得懂的修行诀要评讲。讲完了天仙之境,又顺次向下讲解真仙之道、地仙之道,乃至散仙渡劫,这是为了青玄所讲的。?

薛清自己是从没有经历过这些阶段,不过多少年来他也见过不少修道者,圣人修为,对各个层次自然都明了于心。一时间讲得一狐一猫各自入迷,听得懂时高兴之极喜形于色,听不懂时就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倒是有趣得紧。?

这一讲虽不是宣讲大道,也堪堪讲了数十日功夫才讲天仙之下的修行之道讲完。薛清照上古时讲道的习惯说一声“各自回去体悟,有缘自能得道”,这就算是讲完了,那一狐一猫犹自巴望着等他再讲些更深奥的道法。?

抬手在两只头上各自敲了一下,薛清道:“贪多嚼不烂!碧玄你如今不过天仙中阶,想要进阶还需静心修行一些时日,总是惦记着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日后,反倒动摇道心。”?

同为修道者,虽说境界不同,沈碧玄只是一时贪心,闻言也便罢了,朝薛清礼了一礼,道:“碧玄懂得了,如今只好生修行,不做他念。”?

等薛清点头,他便退出院中,薛清这才看了看青玄,道:“才听了我讲道,你不去闭关静思一些时候么?也好一举突破你如今的地仙修为。”?

青玄抿了抿唇,道:“主人今次没有带上白梨黑鸦,若是我也闭关去了,主人身边岂不是就没有人照应?此时出门在外,修行之事诸般不宜,还不若等回去再好生用功。我也……我惦念主人,就算是闭关也难以静心,就不立即回思今日主人所讲的道理了。”?

微微一笑,薛清道:“你倒是……罢了。正好,有个地方,我欲要去看一看,你便随我一道去吧。这庄院,我二师兄也知道,就算他脚程慢,此时大概也已经到了,咱们正好避出去,不必和他相见。”?

青玄也一笑,道:“主人去哪里,我自然就去哪里。”?

薛清所指的那个地方,实则他早就有过去一观的心思。前头薛清自己闭关的时日,掐指一算是足足四百年,如今人间界正是三国动荡,等过几年汉献帝禅位,整个汉朝就都要过去了,他之前设想的,趁汉初黄老兴盛出来“沾光”,自然已经不可能。?

不过,当他尚在闭关之时,曾经听得西方一声轰鸣作响。当时因为并不与他相关,薛清也没做理会,如今一推算,才知道那么大动静,竟然只不过是一只石猴被压在了石山之下。?

当然,压那猴子的人来头不小,是如来佛祖。?

旁人或许也就是把这当作新鲜事,听听也就罢了,薛清却大吃一惊,后世的中国——不,或者该说全世界——这猴子都是相当有名的,那不正是日后《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吗??

虽然有心想等沈暄出关之后,再和他一起去瞧瞧新鲜。不过一则沈暄出关尚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二则他之前来沈暄这里,其实也是有几分拿沈暄当了挡箭牌,来拒绝玉微。?

即便知道沈暄不会在意,薛清心中自然还是对沈暄有几分抱歉,又兼他也有几分微妙的感觉,总觉得,似乎还是不要让玉微看到他和沈暄在一起比较好。?

玉微或许就在庄院阵法之外,若是一出门就遇上了……薛清是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的,所以,还是自己过去吧……和沈暄一道出游,日后还有机会。?

这么一想,薛清也越发动念,想要瞧瞧那孙悟空此时究竟是什么模样。是不是真的像是书里所写,是个猴子样??

~~~~~~~?

出了门倒是没有遇见玉微,薛清松了口气,驾云西行,往五行山而去。因五行山压着那孙猴子,自然有禁制,免得有谁路过,不开眼破坏了山顶的封印,把猴子放出来。没有后来唐僧那般机缘,只能瞧得见那座山。要往山上去,却是似近实远,怎么也到不了。?

只是这禁制也只能对付下界一般的修行者罢了,却分毫难不住薛清。那禁制在他面前,就好像不存在一样。可走到近前,他原本是想破掉禁制,薛清终究还是改了主意,只避开了那阵眼之处,走了进去。?

那禁制之中,隐隐似乎还有些熟悉气息。薛清低头掐算了一回,却算出来这布下了禁制之人,与他还有几分牵扯,因而才会令他觉得气息熟悉。?

倒是奇怪了,五行山不是如来佛祖的手笔么?那这禁制也该是如来佛祖所布吧……和他又有什么干系了?一时间薛清只怔怔站在阵中,恍惚能听见一个声音,似是在呼唤什么,可细听又听不见了。正迷蒙之时,只觉得有人拉扯他衣袖,薛清猛地回神,一回头,却见青玄神色中带着几分焦急,嘴巴开合。然后他才听见了青玄正唤他“主人”。?

原来……刚才是被那禁制之中的迷阵所惑么……?薛清心知,就算是自己失神在先,寻常阵法也困不住自己,看来这阵法还有几分不凡之处。?

又细细瞧了一遍这禁制,那几分熟悉之处,竟然是有些肖似他自己布阵时的习惯,薛清皱眉,有些讶然,又有些不解——这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胡乱想了一回,终究只得叹气。这一身的未解之谜,多了去了,什么时候能解开记忆封印,说不定还要有些弄不清楚的事情呢,此时想这些,又有什么用。?

朝青玄笑了笑,薛清道:“无妨,一时想起了些旧事,有些感叹罢了。”?

见青玄这才露出安心神色,又垂手站在了身后,薛清忽然想道,这猫四百年前还要比他低上好些,如今个头竟然能和他齐平了……?

不知道这青玄原身会不会比先前有什么变化,原本是两尺来长的一只花猫,等过些时日他修行长进,突破了真仙之境,会不会变成一只豹子一般大的猫??

一边想着,暗自描绘了一回日后出门,若是把青玄用作坐骑,该是什么光景。旁人都是骑虎乘鹤,他若坐在一只狸花猫背上,倒也新鲜。这么一想,薛清忍不住一笑,回神便见云头已经落在了那五行山脚下,来回看了一遍,却不曾见有什么猴子模样的东西。?

记得在《西游记》的电视剧里,孙悟空被压在山底下,不过露出来一个头,一只胳膊。如果真和电视剧里拍的那样,这目标小,倒是不好找。?

五行山并不高大,却也不是小土包,面积也不小。山上又遍是那如来佛祖留下的灵气,掩盖了那猴子的妖气,并不能一目了然。薛清无奈,掐了个法诀,才发现了那猴子。?

原来是有一棵树生在了它露头的洞口前,正好挡着了它,怪道是看不见。?

薛清其实并也不想和孙大圣攀什么交情,他日后是西方佛教的斗战胜佛,薛清却是想起西方教就心中厌恶——这和对玉微的烦躁还有所不同,除了厌恶之外更添鄙夷愤恨,分毫没有一点想到玉微时的矛盾悲伤情绪——所以他是不想看见西方教的任何人。?

孙猴子虽还并未加入西方教,可日后他也必定是佛教中人,薛清只想远远地看他一眼,也算是瞧个稀罕罢了。是以在瞧见了那猴子时,就在身上打了个法诀,隐起身形,这才慢慢走到近前,身后青玄也学着他的模样,掐住隐身法诀。?

谁知那猴子却眼尖得很,果然不愧火眼金睛,没等他二人走到近前,便听那猴子连声叫道:“过路的神仙!那个过路的神仙!别走!且救俺老孙一救!”?

薛清的隐身诀要自然不是猴子这般境界的能看透的,他应该只是看见了青玄。青玄也想到了这点,便抬头看了看薛清。?

略想了一想,薛清起了个主意,顿时变了最初的想法,点了点头,笑道:“去与他结交一番也好,这猴子日后也不是一般人物,约莫……咱们也能用得着。你先过去罢。”?

说罢,在青玄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青玄点了点头,便现出身形,朝那猴子去了。?

趁机使坏,确实不怎么厚道,不过……西方二人,接引也就罢了,准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能坏了他的事,就不用与他多客气。?

那准提还是害得沈暄如今不能安定,要在人间界流离的罪魁,得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报答”一番他的“恩情”,先前想着避开,倒是自己太老实了。?

远远地看着青玄与那猴子说话,薛清忍不住嗤笑。若是这孙猴子不去感念唐僧将他救出五行山下,反而对佛门有所怨恨,日后西游取经,还能那么顺遂么??

正想着,青玄遥遥一拜,薛清知道这是该他出场了。前头青玄做铺垫,已经给孙猴子描绘了一个世外高人,得道真仙的模样,他自己也变化了一番形貌,紫金道袍,玉白拂尘,头顶九宫冠,颌下三缕须,做足了神仙的架势,也显出身形,一晃便到了那猴子头顶。?

低头一看,只见那山根下,从石头里挤出来一个金褐色乱蓬蓬的脑袋。乌眉皂眼,满脸尘灰,一双圆溜溜的金色眼睛,瞧着却是光华无限。?

只是……这怎么是个人的模样?薛清扬了扬眉,有些讶异——孙悟空不是个猴子么??

来回看了一遍,这确实是个人,薛清便指着他道:“先前就听闻那土地老儿说,这里压的是一只猴子,怎么这却不像个猴子?你瞧这眉毛眼睛,这露在外面的胳膊,这不是个人么?咱们不是走错了路吧?徒儿,咱们还是走罢。”?

此言一出,那人却急了。若不是身上压着一座大山,兴许他要立即要跳起来自证真身。即便如此,那人也用力挣动了几下,直撼得那山摇晃不止,石头土块纷纷下落。?

虽则那山动摇了几下,可那人仍旧是动弹不得,他挣动得累了,才不甘心地叫道:“俺这是怕露出原型吓坏了你们,才好心化作人形。此间方圆百里之内,再没有别的一个倒霉蛋和我一般被压在山下了,老神仙,你要是来救人,就是俺老孙了!可别走了,丢下俺老孙一个,俺这就化出原型来给你们瞧瞧,怎么不是猴子!”?

话音未落,那人已经变成了浑身是毛,金色眼睛雷公嘴的一只猴子。薛清点了点头,这才瞧着像模似样。只是这孙悟空既是号称美猴王,怎么瞧着这猴子这般难看?又或是说,猴子的审美眼光毕竟与人类不同??

啧啧几声,薛清道:“你还是变成人的模样罢。你这一身尘泥,脏得很。若是猴子模样,不知道要生多少虱子。”?

那猴子哈哈笑道:“这位老神仙,果真你是不认得俺的。俺老孙一身铜皮铁骨,谁要怕什么虱子!看有哪个能吸去俺老孙的血?”?

这猴子言语有趣,薛清本来只是随口一句话,听他反驳,忍不住道:“你是个猴精,便有那虱子成精;你一身铜皮铁骨,难道不能够有虱子长了铁嘴,来吸你的血?”?

猴子听了,露在外面的一只手挠了挠头,点头道:“说得也有理!”